奥赛康等IPO暂缓发行辜负了证监会

2014年01月22日 09:40  作者:宋清辉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宋清辉[微博]

  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出现的种种“乱象”,与首批发行的新股特殊性有关,与资本市场各方对改革规则的理解偏差有关系,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初期一些配套措施的不完善有必然的关系。奥赛康等IPO暂缓发行对市场化改革是一件好事,事件引起了监管层对股改全局的通判考虑。

  我们不得不承认,本轮新股开闸后短时间内,从新股奥赛康发行方案被暂缓噩梦开始,接连9公司被波及。虽然发行过程中乱象频出,“三高”问题依旧,监管层的无形之手也被迫再度出手干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股发行正沿着监管层预设的改革轨道稳步推进。

  对于出现的种种问题,监管层以壮士断腕的气概自我否定并及时做出了调整。对于一些存在一些漏洞,也进行了及时补漏。

  虽然财务核查和抽查的力度相当严格,但还是有一些害群之马混迹资本江湖之中,辜负了证监会[微博]的一片良苦用心。本轮拟上市公司IPO暂缓发行原因有很多。新股发行重启以来,共有9家企业先后暂缓发行。其中5家陆续恢复发行,4家截至目前仍暂缓。其中有的公司为证监会要求其暂缓发行,也有主动提出暂缓的。

  不管是暂缓还是恢复发行,都与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扯不上关系,更无关本轮股改的成败。监管层在面临挫折和舆论压力时,保持着十足的定力,这是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基石。任何一项革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奥赛康停发只是偶然事件

  我们不得不承认,证监会推行的老股转让新政出现一个漏洞,被奥赛康逮了个正着,因老股东可借此在IPO大额套现。根据公告,奥赛康控股股东拟通过老股转让套现31.83亿元。

  根据奥赛康的公布数据,本次IPO总共发行5546.60万股,其中新股的数量为1186.25万股,控股股东转让老股数量为4360 .35万股,发行价72.99元每股,发行市盈率为67倍,公司募集资金不过8个亿。奥赛康因老股转让而暂缓发行,在A股历史上也是首次,称为最无厘头的一只新股发行。

  实际上,证监会并未叫停奥赛康发行,是奥赛康控股股东过于庞大的老股发行规模和套现31.83亿元这一数字,刺痛了市场。实际上,发行人对老股转让在IPO中的比例应有所限制。目前来看,虽奥赛康未违规,但也不值得同情。《证券法》中“IPO后流通股不少于25%”的条款将做修改,这也是引发奥赛康事件的诱因之一。

  目前,从包括奥赛康在内8只新股公布的上市数据分析可知,有5家公司进行了老股转让,合计套现53.48亿元;上市公司实际募集用于公司发展的资金为24.79亿元,仅为老股套现金额的一半不到。即便除掉奥赛康,其余7只新股的合计套现也达21.65亿元,而募集资金才不到17亿元。另外据悉,奥赛康事件中,中金公司出谋划策,从上市公司中赚承销费6311万,帮老股东减持承销费2亿,总承销费接近3亿。

  奥赛康紧急停发事件对于奥赛康IPO来讲是一件偶然,也是一件大事情,但一个奥赛康暂缓发行跟IPO改革扯不上一点关系。不能因一个公司终止发行/暂缓发行就对老股转让甚至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予以否定,这是一种谬论。老股转让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成熟的做法,仅是在A股市场当前的实施中出现了大股东借道减持、变相超募等问题而已,不足为虑。

  IPO被暂缓发行事件是好事儿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整个新股发行体制正处于注册制前夜,黎明前的黑暗和混沌状态是在所难免。奥赛康只是一个导火索,事件引起了监管层对股改全局的通判考虑,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首先,奥赛康事件后,证监会对51家拟IPO公司抽查变为51家通查,通查之严格,史上未有。有媒体报道称,一个买方机构参与配售,报价恰好吻合发行价,还没来得及高兴,结果手机电脑全部被稽查人员带走。这次是动真格的,通查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中,监管层赋予了主承销商网下配售很大权力,史上未有。

  自审核制以来,证监会无形中被赋予了对新股发行质量把关的责任,使广大中小投资者误认为新股都有监管层的背书,而人为抬高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格、市盈率水平,使得新股“三高”得不到根治。

  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市场意见、不再以监管层的意志为主导来干预市场,不再为新股发行背书,股票发行要充分地信披相关内容,促进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这是中国证监会新的一轮发行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但在本轮IPO重启新股发行过程中全变了味儿。主承销商想让什么机构、个人参与配售,如何报价,都握在手中,承销商想让谁中就谁中。这种乱象让众多机构投资人在网下询价时,被迫放弃往估值区间高处报价的惯例。新股发行的估值因此摇摇下坠,弄的大家苦不堪言,更是辜负了证监会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拟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少东家”也被弄得六神无主,已力不从心无暇理会发行能获得多少纸面富贵,一切以公司董事长能够安全敲上钟敲上锣为第一要务,即便是新股募集资金被砍掉三分之一也不心疼。

  窗口指导是监管层及时纠错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各路英雄截然不同的观点碰撞。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和数次暂停与重启,可以肯定的是,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正确无误的。

  本轮新股发行过程中,争议最多的是定价是否又重回了窗口指导时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窗口指导也是监管层在履行应尽的职责,监管层及时出手“纠正”也是正常现象,不应过度解读。注册制并不是放任自流。

  很显然,奥赛康已成为后续拟上市公司甩之不得的阴魂野鬼。监管层要求之后的新股发行平衡新股发行和老股转让,以使多家拟IPO公司解读为不得不选择更低的定价以符合监管层的要求。近期,披露发行公告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多数低至20倍出头。

  如汇金股份拟定发行价18.77元,对应21.11倍PE、众信旅游拟定发行价23.15元,对应22.05倍PE、欣泰电器拟定发行价16.31元,对应25.48倍PE、创意信息拟定发行价18.11元,对应27.08倍PE、金一文化拟定发行价10.55元,对应25.73倍PE。

  目前的现状是令人深思的。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方案推出之时,被各路资本市场“食客”标榜为市场化改革的一大步。但从新股奥赛康发行方案被紧急叫停事件开始,新股发行虽然稍稍偏离改革深水区的轨道,定价、财务粉饰、老股转让环节众生相。监管层无形之手也不得不再度干预,但被资本市场众“食客”标榜为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失败,确属过份。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市场资本看客用不着大惊小怪。老股转让顺利实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整个市场的机制相关。老股转让仅是新股发行制度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

  同时,市场化改革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随意定价。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发行过程当中要注意维护市场公平,兼顾新老股东的利益,合理设定新股和老股数量,平衡投融资双方的利益,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首轮新股发行成败与改革是否有效无关

  我们不得不承认,诚如许多人所料,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一出台便遇到了一些困难,市场出现了巨大争议和口水战,本轮IPO重启后的新股发行确实存在“混乱”之处,但我们应该看到监管层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为及时纠正本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一些问题,证监会启动了IPO抽查工作,做为股改纠错机制的一部分。目前,监管层一支将近二百人的浩浩荡荡的稽查大军,已开始深入到承销商、买方甚至发行人的电话记录、短信、微博、微信、QQ、私人邮箱通查彻查,大有不查出问题决不罢休的架势,来势汹汹,堪比去年财务核查。标志着证监会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彻查”拉开序幕。

  可以预想,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会像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一样,成为经济的晴雨表。目前,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脚步是不会停滞的,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绝不会也不能动摇。

  因此,首轮新股发行成败与改革是否有效无关。

  (本文作者介绍:法治周末、证券日报社论特约评论员,知名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奥赛康IPO新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