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如何杜绝IPO募投怪象

2013年10月23日 10:07  作者:曹中铭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曹中铭[微博]

  要改变募投项目频现种种怪象的现象,除了强化发行人信息披露、对违规行为实施严惩之外,笔者建议今后新股IPO时实行储架发行制度。只有当发行人募投项目开始建设或施工时才从市场中募集资金,此举一来将可以防范上市公司圈钱后随意更改募投资金的行为,二来可杜绝超募现象的发生,三来可防范募投项目零投入现象。

  近日证监会[微博]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因此,IPO重启还须假以时日,但IPO募投项目出现的种种怪象,无疑不应在今后新股发行后再次重演。

  上市公司募投项目表现到底如何,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考虑到募投项目一般都需要2~3年甚至是5年时间实施,而2007年挂牌公司较多,新股IPO没受什么影响,剔除金融类公司,当年完成IPO的116家A股公司总计有233个募投项目在统计范围内。统计表明,233个项目中,仅仅只有63个项目无论是进度还是收益都符合IPO招股书中的表述,占比27%,超过七成的募投项目不是业绩不符合预期就是建设进度延迟。

  募投项目怪象的另一情形即为零投入。比如,目前在创业板板挂牌的公司有355家,这些公司当初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欲计划投入募集资金的项目有2407个,其中有2137个项目或多或少有资金投入,但至今仍然有270个项目出现零投入。

  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如金融危机)、上市公司本身技术准备不足、对市场变化没有充分的应对措施、政策变动等,是导致募投项目出现零投入、进展延迟或业绩不符合预期的主要原因。但也应该意识到,募投项目出现上述种种怪象也是很不正常的,必须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当初为了成功挂牌,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往往都会将自己描述为高成长性的公司,也会鼓吹募投项目的前景与“钱景”。但在时间的见证下,是骡子还是马最终会露出真面目。无论是募投项目零投入还是超七成不达标,其实都说明当年IPO申请时财务包装现象的泛滥或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短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的发行人为了符合要求,会在招股说明书中编造一些并不想投入资金的项目,上市成功后,更改募投资金即可万事大吉。

  另一方面,IPO募投项目频现怪象,也凸显出监管方面的漏洞。此前新股IPO时,监管部门对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工作较为重视,但上市后募投项目进展或收益情况则关注较少,而保荐机构对募投项目的运行等情况更是漠不关心。

  虽然去年底出台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然而其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披要求,都止于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投资完成当年。实际上,IPO募投项目种种怪象的背后,隐藏着虚假披露、造假上市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募投项目零投入或不达标,导致了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要改变募投项目频现种种怪象的现象,除了强化发行人信息披露、对违规行为实施严惩之外,笔者建议今后新股IPO时实行储架发行制度。只有当发行人募投项目开始建设或施工时才从市场中募集资金,此举一来将可以防范上市公司圈钱后随意更改募投资金的行为,二来可杜绝超募现象的发生,三来可防范募投项目零投入现象。

  最重要的还在于,由于公开发行的股份必须占总股本一定的比例,如果发行人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后即终止剩余股份的发行,发行人的股本结构就可能不符合上市的要求。如此背景下将促使发行人首发时发行更多的股份,而股份发行得越多,其发行价格将越低,如此又有利于抑制新股的“三高”发行。

  新浪财经注:储架发行制度,即:一次核准,多次发行的再融资制度。储架发行制度源于美国,是一项关于公众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特殊流程规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对于传统发行的概念。一般是指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的基础上,发行人一次注册,多次发行的机制。国内文献翻译为“储架注册”或“橱柜登记”。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募投项目IPO怪象储架发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