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批量设立民营银行前景堪忧

2013年09月23日 10:27  作者:宏皓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宏皓[微博]

  银行远超实体经济的丰厚利润是趋之若鹜的根本。大批上市公司一哄而上想设立民营银行初衷是想找到下一个利润增长点来弥补企业发展现状的不如意。

上市公司不能只对比着只要设立民营银行成功就能像国有银行一样稳坐泰山赚得盆满钵满。上市公司不能只对比着只要设立民营银行成功就能像国有银行一样稳坐泰山赚得盆满钵满。

  过去十年,非房地产上市公司争相涉足房地产,在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上受益颇丰。如今,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设立民营银行的呼声风起云涌,在阿里通过余额宝[微博]小试了互联网金融的威力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的热情被全面释放。这一场面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曾经如火如荼所有人都为之逐利的房地产行业。

  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已经获得工商总局预核。从目前进度和各种迹象来看,12月首批民营银行获批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目前,已经有十七家企业正式提交了民营银行的申请,其中大多数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

  无可非议,目前发展民营银行有助于规范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并且对于推进银行业结构调整、金融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为了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盘活实体经济,以及将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彻底降温。

  然而,资本都是为了逐利而来。不光是17家民企正式提出设立民营银行的申请,还有P2P企业,小贷公司都在蠢蠢欲动。

  银行远超实体经济的丰厚利润是趋之若鹜的根本。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5亿元,增幅13.8%。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24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平均增长12%。

  众多上市公司深刻意识到开立民营银行是未来获得巨大利润的重要一步,也是缓解由于实体经济下滑导致的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又一收入来源。他们认为就算等待批复时间很长,或者由于某些条件不具备导致没有通过申请也无妨,因为股市目前对于民营银行这个概念是强烈追捧的,就算目前主营业务业绩不理想,打着设立民营银行意愿的噱头,也能吸引资金提升股价,从而可以帮助高管减持一部分套现,何乐而不为呢?

  在温州政府推动下,由正泰电器华峰氨纶报喜鸟奥康国际4家上市公司以及当地其他两家非上市公司组建的民营银行有望成立。

  我们来看一下上市公司报喜鸟(002154)的近况。报喜鸟8月23日晚间披露的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加13.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83.43万元,同比减少34.96%。毛利率的下降和费用的增加时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13年上半年,由于营业成本增幅超过营收的增幅,报喜鸟的销售毛利率由同期的60.26%下降至如今的58.03%。同时预计2013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533,525.79元至272,853,641.26元,下降20%—50%。

  像浙江以报喜鸟为代表的传统服装类生产企业竞争都很激烈,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通胀压力仍未消减,由于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下滑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像这样的未来预见性收益减少的上市公司争相独立设立或者联合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抱团设立民营银行的规模批量涌现是这两年的大势所趋。

  但是,这些上市公司必须要意识到的是,利率市场化已经逐渐放开,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净息差收缩是必然趋势。拿什么和国有银行竞争才能盈利,还有未来的民营银行不良资产出现该如何处置还都不得而知,上市公司不能只对比着只要设立民营银行成功就能像国有银行一样稳坐泰山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的上市公司设立民营银行的赚钱定位一定是国有银行涉足比较少的小微企业和三农,并且避免与国有银行的恶性竞争,积极开拓金融工具的创新,真正成为区域性的“社区银行”才是大出路。

  上市公司设立民营银行是把双刃剑,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就是人才,怎样才可以吸引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不去国有银行而到民营银行来?原来传统行业领域的上市公司人员是根本不合适做银行业务的。这种人才的配备还跟上市公司拥有的一些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的人员不同。没有合适民营银行的人才显然是做不成规模的。

  还有同样重要的风险管理、技术、资本等等。要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不但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盈利增光添彩,反而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和整体盈利水平。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监管问题。因为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都将工厂都设立在县级市或者是农村,上市公司也意识到设立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就是国有银行会忽略掉的县城和农村,这些地方往往只有邮局代理金融中心,只吸收存款不能放贷款;或者是小贷公司,只能放款不能吸收存款。设立了民营银行就可以将这一块狭小的天然净土作为可提供存贷款获取收益的无竞争宝地。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格局将会呈现三个特点:数量多、分布广以及普遍扎根基层。一直以来,我国民间资本犹如冰层下的暗流不断涌动,民间借贷的繁荣便说明了这一问题。

  一旦破冰之后民营银行极有可能会一拥而上,大家都去争夺项目,也无视风险控制,只要短期有钱赚。到后来会演变成上市公司设立民营银行实际在做的就是合法放高利贷的格局。这种现象不是局部而是全国性的,而且民营银行普遍会设立在竞争少且金融稀缺的基层,甚至是农村,并以此为基础向外扩张。民营银行的这一发展格局,将会对我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内对银行起到直接监管作用的单位是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此外地方的金融管理办公室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这种监管格局恐怕难以完成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任务。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对于设立民营银行这块香饽饽的“羊群效应”,在未来会体现在主营业务日渐萎缩,将重心都转移到民营银行的盈利上,就像当年的众多企业都去搞房地产一样,这势必会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摧毁性的打击。

  同时,民营银行放款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也必然会日趋下降,接到的项目普遍质量不高,但为了要盈利,不得不放松风控,最后又会造成不良资产的急剧上升,这样下去会造成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在笔者看来,大批上市公司一哄而上想设立民营银行初衷是想找到下一个利润增长点来弥补企业发展现状的不如意。但是,如今的大批量上市公司去设立民营银行的风险要比10年前的房地产投资大很多。

  房地产投资属于实体投资,在当年是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开发的,不完全依赖资本金,这10年里的投资赚钱了,未来的房地产向养老地产等专业方向发展,非房地产企业认为自己赚不了钱的话可以将未开发的土地转让,从而使自己全身而退;而民营银行的设立则不同,需要极高的金融专业知识的团队以及风险管控能力,如果发生风险,风险是不可以随便转让给他人承担的,至少现在在法律上是无可退之路的。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是要量力而行,在主营业务下滑的困境下,不要急着通过设立民营银行来化解危机,要意识到这一步很有可能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建议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没有接触过县域金融的上市公司不要盲目将民营银行作为企业转型的上策,而是应该将精力放在产业机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创新上,做强做大最擅长的主业才是立足发展之本。

  (本文作者介绍: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上市公司民营银行前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