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说不

2013年07月24日 09:29  作者:皮海洲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皮海洲[微博]

  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在一人管理两只、3只基金已不算什么稀罕事,最多的是一人管理8只基金。在没有合适的基金经理的情况下,却盲目发行新基金,这根本就没把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眼里,显然是与基金管理费的旱涝保收密切相关的。

  根据基金公司日前披露的投资基金二季报显示,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在一人管理两只、3只基金已不算什么稀罕事,最多的是一人管理8只基金。

  如汇添富的基金经理曾刚“一拖八”,目前管理着3只债券型基金和5只短期理财产品。此外,同是汇添富基金经理的吴振翔一人管理7只指数基金;在业内有着“女超人”称号的民生加银基金的基金经理陈薇薇同样也是“一拖七”,而金元惠理的基金经理晏斌成股票型基金“一拖六”的第一人。这些基金经理成了名符其实的“基金超人”。

  同样吃着五谷杂粮,同样都是肉体凡胎,因为挂职基金经理就成了“超人”,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以说,“基金超人”的出现并不是什么好事,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不需要这种“基金超人”。作为股市监管者来说,应大声对“基金超人”说不!

  “基金超人”的出现明显是基金业片面追求基金规模的结果,是基金业“野蛮发展”的产物。基金公司为什么疯狂发行新的基金,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壮大基金规模,以便得到更多的基金管理费。因为基金管理费的提取,不是按基金的投资收益来提取的,而是按基金规模来提取的,基金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就越多。所以为了得到更多的基金管理费,基金公司就拚命地发行新基金,哪怕基金经理不够,就让基金经理“一拖多”,这就有了“基金超人”的出现。

  如今年上半年,58家基金公司发行并成立了172只新产品(A、B类合并计算),规模达到3498.99亿份,相比去年同期的2366.13亿份,增加了47.88%。基金公司的“圈地运动”堪称疯狂。

  不仅如此,“基金超人”的出现也是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损害。因为从基金公司一味追求基金规模的出发点来说,就没有考虑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甚至是牺牲基金持有人利益。

  在没有合适的基金经理的情况下,却盲目发行新基金,这根本就没把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显然是与基金管理费的旱涝保收密切相关的,这也决定了基金公司不必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负责。

  而从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理财实践来看,由于基金经理的精力有限,在“一拖多”的情况下,其盈利水平总体是呈下降趋势。如“一拖八”的基金经理曾刚原本在固定收益产品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任职于多家券商及基金,2008年至2011年任职于华富基金期间成为该公司固定收益团队的顶梁柱,其管理的华富货币、华富增强债券、华富强化债券均表现出色,均名列同类基金前20名。但在2011年11月曾刚加入汇添富任固定收益投资副总监之后,就相继接管了旗下8只固定收益类产品。

  这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也渐渐淡去,其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业绩似乎有些拿不出手。以债券型基金为例,汇添富多元A和C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为3.98%和3.79%,低于同类平均涨幅4.53%。

  除此之外,“基金超人”的出现也是对基金经理生命与身体健康蹂躏的一种表现。如今,基金业已成为高危职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某某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病逝的消息。这些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的病逝,通常都与他们生前的过度劳累有关。

  而“基金超人”明显就是超负荷工作的典型。基金公司将基金经理推向“基金超人”的行业,无异于是把基金经理向着死神推进。因此,“基金超人”的出现完全是基金公司不珍惜基金经理生命与身体健康的表现,是一种“要钱不要命”的做法,要坚决予以制止。

  因此,对于“基金超人”,证监会[微博]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取缔。应明确规定,每个基金经理的任职最多不超过三个;同时每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一拖三”人数最多不超过三人。凡超出规定者,严禁其发行新基金。通过这样的硬性规定,来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护基金经理的生命,保护基金业的健康发展,改变中国基金业“野蛮生长”的局面。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基金公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