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曹中铭[微博]
因为是央企,在A股市场往往能够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即使不符合挂牌的条件,也因为存在“特批上市”这一“绿色通道”纷纷成行。然而,如果因特批上市的央企上市公司最终变成了股市“杀手”,变成了导致投资者财富巨额损失的“绞肉机”,如此央企上市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今年的A股市场无疑是“灰色”的,具有“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上半年大跌12.78%,仅次于巴西22.03%和俄罗斯16.47%的跌幅,其表现位居全球主要股市倒数第三,股市的“熊”态再次显现。当然,与行情走熊相对应的,则是股市市值的大幅缩水。
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总市值为22.88万亿元,而到6月28日收盘的总市值则为21.14万亿元,由于上半年没有任何一家新股上市,意味期间总市值缩水1.74万亿元。6月底沪深两市的持股账户数量为5445.45万户,据此测算,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账户市值缩水了3.2万元。半年时间平均每个持股帐户“亏损”3.2万元,无论是亏损的“力度”还是“深度”上显然都不容忽视。
上半年除了深市的创业板与中小板稍为抢眼之外,沪深主板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而且,由于大盘蓝筹股等主要集中于沪市中,上证指数的大幅下跌,其实这些权重股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诸多蓝筹股市值的“被下降”。
上半年市值缩水比例超过30%的个股有183只,超过40%的也多达32只。像*ST贤成、酒鬼酒等,其市值缩水比例分别达到了53.19%、50.29%,也意味着其投资者损失惨重。虽然在市值缩水的相对比例上,*ST贤成等名列前茅,但如果从绝对数值上看,当然还是大盘蓝筹股“唱主角”。
事实上,上半年大盘蓝筹股市值缩水达到或超过千亿元的不乏其例。如中国石油缩水2315.49亿元、中国人寿为1605.49亿元、中国神华为1386.90亿元、中国石化为1040.79亿元、农业银行为999.79亿元,这五只个股合计市值损失高达7348.45亿元,占1.74万亿元蒸发市值的41.95%。
上述五家均为央企上市公司,也纷纷成为市值缩水的“绝对主力”。其股价的大幅下挫,也导致这些央企上市公司再次扮演了股市“绞肉机”的角色。曾经头顶耀眼的“光环”,曾经一个个身家显赫,曾经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一旦“虎落平阳”,一旦失去了大资金、大机构的力捧,剩下的只能在低迷的市场“裸奔”。
当央企上市公司纷纷变成股市“绞肉机”,受到损害的其实不仅仅只是其投资者。如果连投资大型央企也遭遇到“被绞肉”,如果市盈率只有10多倍甚至低于10倍的蓝筹股也丧失了投资的安全边际,那么,所谓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与长期投资又如何能够在A股市场中“流行”?投资者又如何会不疯狂投机?
中石油不愧是A股市场的“套牢投资者公司”,上半年市值缩水超过2300亿元,“勇夺”第一名。这家“亚洲最赚钱公司”,自上市以来,就成为投资者心中永远的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今年上半年,中石油更是频创上市以来的新低,6月25日创出7.08元的“历史性”低点,与其当初16.70元的发行价格相比,已被打了四折。中石油当初高调上市,但自挂牌以来却不得不越来越“低调”,股价越调越低,也成为股市最负盛名的“绞肉机”。一家业绩比较稳定的公司,其成长性严重不足,但当年却遭遇股市“吹鼓手”的大肆吹捧,并最终以超过其H股发行价10多倍的价格发行A股。中石油成为“绞肉机”,其当初的高价发行就已埋下了祸根。再加上其在沪市中极大的权重,常常受到空方的狙击,“被利用”与股价出现下跌其实并不奇怪。
另一家央企*ST远洋同样是股市著名的“绞肉机”,曾经是航运行业的“巨无霸”,因金融危机、因行业周期性影响,而不幸成为A股市场的“亏损王”。上市以来,*ST远洋辉煌时股价曾达到68.40元的高峰,如今的股价却只在3元左右徘徊,与当年的峰值相比,股价跌得只剩下“零头”了。与8.48元的发行价格相比,亦被打了3.5折。市值大幅缩水的背后,投资者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是央企,在A股市场往往能够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即使不符合挂牌的条件,也因为存在“特批上市”这一“绿色通道”纷纷成行。然而,如果因特批上市的央企上市公司最终变成了股市“杀手”,变成了导致投资者财富巨额损失的“绞肉机”,如此央企上市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