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抢占消费金融市场有戏吗

2015年07月30日 09:45  作者:洪偌馨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洪偌馨

  P2P平台纷纷试水消费金融一方面是受到政策推动,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非常符合监管对于P2P网络借贷的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市场驱动,消费金融还属于蓝海市场。至少还有两个方向值得努力:被低估的垂直领域,移动端带来的机遇。

P2P抢占消费金融市场有戏吗P2P抢占消费金融市场有戏吗

  这个7月,消费金融之争正在快速升温。

  这一边,中国平安刚刚发布平安普惠的新战略,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那一边,阿里巴巴[微博]旗下的蚂蚁花呗则宣布把“触角”延伸至体系之外,接入40多家互联网购物平台。

  而7月9日,中信银行才刚刚宣布,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信用卡业务公司化改制的议案》,同意开展信用卡业务公司化改制,这一举措背后最直接的用意便是发力消费金融市场。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来,包括工行、平安等传统金融机构,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不少P2P、分期网站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均宣布了发力消费金融的新战略。

  波士顿咨询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这一数字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艾瑞咨询[微博]则更为乐观的预计,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个人征信牌照发放等政策因素的推动,大众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大数据征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消费金融的巨大潜力正在被快速释放。

  六大派系抢滩市场

  推动消费金融崛起最直接的因素莫过于政策和市场的因素。

  易观国际[微博]认为,进入2015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国民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1季度GDP增长率仅为7.0%。在我国投资效率下降、外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增长对GDP的拉动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

  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从16个城市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早期消费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为各个商业银行银行、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全国数千家小贷公司。后来,一些没有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阿里、京东、拉卡拉等通过借道旗下的小贷公司牌照也在开展一些消费金融业务。

  此外,近两年来包括趣分期、分期乐,以及一些网络借贷公司则通过P2P的形式直接对接资金与借款人,进而绕开了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制约,涉足了消费金融市场。

  得益于各自在线上消费场景的优势,这些互联网企业消费金融的业务规模都增势迅猛。以京东白条为例,该产品今年6月的交易额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00%。而大学生分期平台——趣分期现在每月分期部分的业务规模也有3个亿。

  除了电商平台、P2P平台、分期网站三大派系正在发力外,商业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消费金融市场最早的三位参与者也在不断调整战略,通过加强互联网化的转型来巩固自己的地盘。

  工行总行银行卡业务部总经理卢海涛在凤凰财经“IMONEY金融下午茶”的沙龙上表示,从美国金融危机来看,消费金融是抗周期能力最强和轻资本效应最强的,正好符合银行转型的重点要求。

  在他看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金融监管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加快等等一系列的趋势,银行只有通过加快推动自身的经济转型,推动资本节约型的变化,才能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的增长带,而发展消费金融正是银行把零售金融打造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的需要。

  今年6月,工行就率先成立了国内银行业中的首个“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整合全行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消费信贷业务。

  某中信银行信用卡部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最成熟的消费金融产品,信用卡产品本身在用户、风控、资金方面都占有很多优势,而体制上的改变有助于信用卡中心更加灵活和市场化,进而谋求在消费金融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

  无独有偶,7月22日中国平安[微博]也公布了最新的平安普惠战略,发力消费金融市场。平安普惠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容奭表示,平安普惠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预计到2018年,贷款余额将达到5000亿级别。

  商业银行除了从银行体系内加强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外,还通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抢占市场。例如,永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出资的招联消费金融、兴业银行控股的兴业消费金融等。

  线上线下激战正酣

  过去对于消费金融的传统定义是,这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而消费贷款一般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以消费(不包括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

  但后来包括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分期网站等均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消费金融市场。而在用途上包括买房、买车、医疗、教育、装修等所有与消费者相关的行为都被归纳进了广义的消费金融概念。

  广义上的消费金融市场更大,参与者更多,但同时对核心资源的争夺和风控能力的比拼也更为激烈。除了抢夺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外,还有大数据风控、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个人征信牌照等都是各方布局的重点。

  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六大派系各有所长,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早期参与者们线下布局成熟,用户和数据基础扎实;而电商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掌握了线上入口,对大数据征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彻底。

  具体来看,目前,线下的场景资源仍被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牢牢掌控。这些机构过去积累的线下销售和风控团队,以及在业务流程和风控体系上的经验都是短期内难以被互联网公司所赶上的。

  赵容奭就在平安普惠的战略发布会上称,到2018年,平安普惠总计覆盖人群将达到2500万,其中2000万来自线上平台,500万来自线下营销。平安集团2万线下销售大军、4000电销人员成为了平安普惠最强大的后盾。

  线下场景的拓展和持续离不开“人海战术”,从字面上也不难理解,这是一个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早期介入消费金融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如捷信;小贷公司,如亚联财等线下员工都有上万人。

  一些消费需求密集的线下场景,如电子产品大卖场,早已被充分挖掘。所以尽管线下消费金融存在很多机会,但涉足这部分业务的投入成本大、布局时间长,无形间也形成了一定的进入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放开,以苏宁、海尔、重庆百货、红星美凯龙等坐拥线下消费场景的企业也已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直接抢食这一块“大蛋糕”。

  而在线上,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业巨头则是掌控着最大的一块消费场景。并且,它们除了在各自的生态体系内打通支付消费,以及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外,还利用自己在流量、数据以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把触角延伸至了体系之外。

  例如,7月24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花呗宣布走出淘宝体系,突破单一购物场景,扩展到更多线上消费领域,接入包括大众点评、当当网[微博]、亚马逊[微博]、小米等40多个外部平台。而京东的消费金融也在与链家地产[微博]、远洋地产、爱旅行等合作。

  P2P平台还有戏么?

  前面描述了那么多竞争惨烈的现状,那么,在用户、数据、风控、场景方面缺少核心资源和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抢食消费金融“蛋糕”,P2P平台这类创业公司们还有多大空间?

  除了老牌的P2P平台拍拍贷一直专注消费金融领域外,积木盒子也在前不久开始内测消费金融产品“读秒”,此外,据笔者了解,包括宜人贷、人人贷等一批行业领先的P2P借贷平台也都在布局这块市场。

  P2P平台纷纷试水消费金融一方面是受到政策推动,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非常符合监管对于P2P网络借贷的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市场驱动,消费金融还属于蓝海市场。个人观点,至少还有两个方向值得努力。

  一、被低估的垂直领域

  PC端消费金融场景被流量巨头所占领,尤其购物、机票、酒店等领域更是巨头们的必争之地。然而在垂直细分领域,消费金融的潜力还未被完全释放,它们占领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户,但金融服务还未跟上。

  积木盒子CEO董骏就认为,有很多线下场景还未被挖掘,或者有些小型电商平台或垂直领域的电商还未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等。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刚刚起步,这个市场的跑道很长、很宽,任何找到一个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

  在他看来,涉足消费金融有两个最基本的资源就是金融资源和消费场景,其次是打通这两者的各种创新模式和风控技术。金融资源已经比较成熟,但场景资源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对于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二、移动端带来的机遇

  尽管在线上、线下的布局中,P2P平台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在移动端的竞争可以说把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们的差距大大缩小了,这也给了后进入的P2P平台们以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方面,它们可以与专注垂直领域的手机端应用合作,挖掘新的场景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征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开发基于手机端的借款还款、风控催收全流程,在用户体验和效率上领跑对手。

  现在有不少公司基本不做PC端,专注开发手机端,例如,达飞金融、买单侠、手机贷。从线下获取客户,到他们申请、风控、放款一气呵成都在手机上完成了。

  试想一下,提供消费金融的平台那么多,对于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看谁借的多、给的快、够便宜。在额度和成本上,肯定是银行、电商更有优势,那么P2P们只能拼个效率了。

  (本文作者介绍:80后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馨金融”专栏作者。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消费金融P2P监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政府维稳股市不是为了保点位 华尔街做空之王的悲剧下场 宝马生产低端车会稀释品牌价值吗? 周边国家看好一带一路项目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一带一路”需要孔子食堂 AA制时点贵菜的人爱占便宜?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股市震荡的时候机会在哪?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