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搬家互联网金融

2013年11月08日 14:36  作者:陈凯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凯

  截至10月27日国有四大行存款负增长1.29万亿元。这部分流失的存款去了哪儿?从这股资金分流的趋势看,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传统垄断地位开始略微松动,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资金融通渠道。中国互联网金融生存的最大空间所在:满足了长尾理论上末尾的那部分人群的融资和投资需求。

处于长尾理论上尾巴上的部分的人群,很大程度上就被排斥在银行的业务领域之外处于长尾理论上尾巴上的部分人群,很大程度上就被排斥在银行的业务领域之外。

  据相关数据统计,工、建、中、农四家大型国有银行存款持续流出的趋势仍未得到改善,截至10月27日四大行存款负增长1.29万亿元。而存款流失的趋势从7月份就已经开始,7月份、9月份银行存款资金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流失情况。

  这部分流失的存款去了哪儿?从这股资金分流的趋势看,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传统垄断地位开始略微松动,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资金融通渠道。

  银行无力服务 互联网金融接力

  银行做为资金流通的龙头,长期以来掌握着信贷资源的入口和去向,在中国本身信贷资源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成为一种供不应求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存在很大错配:产品和期限的错配,资金和客户的错配以及产业和需求的错配等。而今年6月到7月银行界的“钱荒”也正是这种错配造成的。

  这种错配的一种负面影响就体现在信贷需求的异化配置,有钱的很容易贷到钱,没钱的就没有初始信用,很难从正规的银行渠道融资。而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生存的最大空间所在:满足了长尾理论上末尾的那部分人群的融资和投资需求。而处于长尾理论上尾巴上的部分的人群,很大程度上就被排斥在银行的业务领域之外:理财投资的门槛,信贷方面的严格审核流程以及银行对公司业务,大额资金流水的偏好,对于小额和零售客户的长期弱化等。

  所以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屌丝理财投资者压抑了许久的欲望之后,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用户投资体验,无门槛,方便快捷,成本低,信息透明,既能满足普通人的零散小额投资需求,也能为银行服务不了的中小商户提供基于信用和数据的小额贷款。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长尾的后半部分,互联网金融开始慢慢介入,并为尾巴部分的客户提供和传统银行差不多的服务逻辑:提供存款收益,发放小微贷款,接通汇兑服务。

  从具体的模式来看,传统银行的资金流失,很有可能是流向了以下渠道:

  一个渠道是互联网金融的在线理财消化渠道,例如阿里的余额宝[微博],以及各种在线理财产品(太多了,不一一列举)。其中阿里的余额宝可以说是这一轮在线理财热的始作俑者,方便快捷和收益日日量化的形式,充分激发了小额理财者的投资欲望。

  在上线4个月时间里,余额宝用户数已经超过1600万,累计转入金额突破1300亿元。近期上线的淘宝理财频道,则是阿里开展全面在线理财业务,开放自身平台和流量的表现,各大基金公司先后入驻。

  除了在线理财渠道,互联网金融还有另一个吸收资金的方式:P2P,也就是人人贷。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说,人人贷的收益率随各个平台的运作方式而有所差异,但远远高于一般的投资收益,一般处于年化10-20%之间,比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基金产品以及股票债权的收益都要高。

  唯一难以控制的就是系统性和流动性风险,据行业数据,目前存在600家左右P2P公司,大部分在风控上还不完善,但一些行业龙头如平安陆金所、人人贷、拍拍贷、宜信等在业务规模和流程上较为出色,能够满足投资者的投资回报。2012年P2P贷款规模500亿至600亿元,按目前发展速度估算,全行业规模在今年的贷款规模预计会超过千亿元。

  除了互联网金融渠道,部分存款则是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收益产品以及券商集合产品等流出银行,流入具体的理财和项目资金池。相比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理财、信托产品收益较高,风险也可控。

  对于手上有闲钱的客户来说,投资具体理财产品比吃银行存款利息要划算的多。这部分客户的资金很多还是通过银行的不同账户之间回流,或者是流向其他银行,随着银行债券直融工具的试行,资金不过是从低成本的储蓄资金成为了银行的理财资金。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银行的资金地位,而互联网金融则是从渠道和资金上对传统银行的彻底截流

  互联网金融 用户体验为核心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的代名词,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数据和平台优势,对自有体系内客户进行金融方面的流量变现以及价值挖掘。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魅力也在于对普通人群的金融服务,不论是提供理财服务,小额信贷,还是快捷支付,安全便利的用户体验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而传统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不了长尾那部分客户的金融需求的,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太高。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谁取代谁的逻辑,事实上,在现有的政策和资金市场上,谁也取代不了谁,如果真有一天谁取代了谁,那么说不准又形成了下一个金融垄断。

  对于屌丝们来说,能够把银行存款投进互联网金融获取投资回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从近了看,这是在推动中小微客户和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从远了看,这也是促进了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让金融业在差异化发展中提供特色服务。

  或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长尾部分力量会变得更大,对银行体系的资金接纳能力也会增强,银行在这一方面的揽储压力也会更大。

  (本文作者介绍:咨询公司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渠道银行存款资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