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办网络银行仍是暧昧中

2013年09月10日 11:53  作者:陈凯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凯

  阿里目前已经有了小贷、余额宝、支付宝等,分别行使了银行的贷、存、汇的功能。虽然少了一张银行牌照,但监管层对阿里目前的金融状况是默许的,也就是说,阿里可以在现行的框架内实现资金流的流通。对于开办网络银行,有则用之,无则加勉吧,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给自己带来过多麻烦。

阿里目前已经有了小贷、余额宝、支付宝等,分别行使了银行的贷、存、汇的功能。阿里目前已经有了小贷、余额宝、支付宝等,分别行使了银行的贷、存、汇的功能。

  周末坊间传闻阿里向央行[微博]汇报有关成立网络银行的事项,外界便认为这是阿里开始大力冲击传统银行业务,阿里金融开始再搅局。笔者看来未必如此。

  阿里目前已经通过小贷证券化等手段实现了金融杠杆的局部放大,短期来看,并没有成立银行的实际打算,最多是一种设想。况且,第一个在公开场合明确承认有意申办民营银行的电商是苏宁云商,阿里此举恐怕是和管理层之间做进一步的网络银行探讨,或者说是试探。

  对传闻的简要分析:

  从监管角度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管理者的视角,或者说是管理层主动约谈阿里这些电商的大平台,对近期民营银行以及电商可能成立的网络银行就一些细节进行探讨。这种双向的联系其实早在2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同时,今年8月初,由央行牵头,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微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等七部委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也对阿里金融进行了调研。管理者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和规范性的要求开始进入重要工作日程。

  从阿里的角度来说,自身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说民营银行的政策空间开始放开,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容忍程度也在一直放大。但阿里的金融路线优势在于曲折盘桓,阿里目前的金融格局也是在政策没有放开的前提下逐步搭建起来的。

  短期来看,阿里不想和银行起正面冲突,对于网络银行的设想也仅限于内部研究中,从来不公开承认。正如9月7日的互联网金融外滩论坛上,阿里巴巴[微博]小微集团CEO彭蕾公开否认已经正式提交“设立网络银行”的申请一样。

  所以,笔者觉得这次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并非如市场上传言的那样:阿里金融又要出大动作,又要大搅局传统银行业了。可以这么说,网络银行只是一个框架中的东西,涉及的业务类型、监管条件、准入门槛、资本充足率等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管理层不会轻易放行。更何况,立足于线下的民营银行现在也没有很明确的获批意向。电商的网络银行恐怕要好事多磨了!

  网络银行本质在于解决资金

  网络银行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也即“虚拟银行”,没有实际的物理柜台作为支持的网上银行。网络银行的由来,本质上还是为了解决电商平台开展信贷业务的资金渠道问题和资金杠杆问题。

  对于电商系的金融业务平台来说,虽然苦于没有银行牌照,不能吸储放贷,但是也绝没有必要开设一家和传统银行实体一样的银行。摊子铺大了,一个是监管更加严格,另一个是核心优势不突出,难以差异化竞争。

  从网络银行的基本业务来看,阿里金融和管理层之间的设想是基本一致的:基本的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等于是一个精简版的小银行模型,没有资金、同业、国际业务,多余的不要,就要适合电商的存贷业务。

  从这一点来看,双方是基本合意的,既然网络银行主要解决的是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渠道问题,那么只要满足了资金汇集功能,有了银行牌照的最基本业务,电商金融也就算是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毕竟,国内能够像阿里这样发行小贷证券化产品的电商寥寥无几。

  网络银行和P2P?

  既然网络银行的本质在于解决资金问题,为什么没有做P2P呢?

  目前和网络银行相类似的一个金融操作平台就是遍布全国的P2P公司了。P2P简称人人贷,是舶来品,初衷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问题:由P2P公司提供信息对接平台,借款人提供自己的征信报告和其他证明,就可以在平台上获得小额贷款;而投资者通过浏览网站的借款人信息,经由P2P的中介渠道把资金贷给借款人。P2P公司承担的是中介功能。但在中国的金融实践中,P2P已经逐渐显露出了类银行的功能。

  由于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对接存在时滞,P2P大都是先发布项目信息,然后从市场上收集资金,扩大资产池,或者招标,或者发行理财产品,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银行的存贷业务。由于中国信用体制缺乏,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不可避免,一旦遭遇经济寒流,P2P的资金链就极有可能断裂。而在国外,P2P中介是不会过多承担保本职能的,更多的是发挥中介功能。

  P2P在中国主要面临信用缺乏和系统风险难以控制的难题。但在阿里金融的生态圈内,信用是相对完善的,系统风险也是相对可控的,这也是阿里小贷的证券化产品受市场追捧的原因。目前来看,这也是阿里独有的,其他的电商短期难以复制。其实,对于阿里生态圈内的商户和用户来说,P2P一样可以解决资金渠道问题,本质上和开银行、开小贷公司是一样的,而且杠杆基本不受限制。况且还可以利用阿里生态圈内成熟的信用体系。缘何阿里没有涉足P2P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P2P目前行业混乱,监管层一直不太放心这一块虚拟的信贷业务,虽然没有叫停,但后期出台密集的监管措施是必然的。阿里一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引领创新,但是出于舆论以及监管考虑,不想去触碰P2P这块烫手的山芋。

  2、阿里金融通过阿里小贷、阿里信用支付已经基本打通了对生态圈内商户和个人的贷款、授信,如果再开发P2P平台,对圈内的用户能够提供的实际帮助相对有限。相反,反而会打乱原有的布局。金融创新不在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

  3、阿里小贷是有实体做支撑的,信用支付是和银行合作的,政策阻力相对较小,且更为安全。而P2P对金融风控的要求,对资金流动的监管程度更高,阿里不会轻易冒险。

  阿里目前已经有了小贷、余额宝[微博]、支付宝[微博]等,分别行使了银行的贷、存、汇的功能。虽然少了一张银行牌照,但监管层对阿里目前的金融状况是默许的,也就是说,阿里可以在现行的框架内实现资金流的流通。对于开办网络银行,有则用之,无则加勉吧,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给自己带来过多麻烦。对于P2P,似乎阿里没有开设的必要。

  (本文作者介绍:咨询公司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电商金融银行苏宁云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