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对冲基金怎么玩

2013年08月27日 13:18  作者:马海燕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马海燕

  也许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索罗斯,这个狙击英镑、掀起亚洲金融风暴,在全世界游走的“坏孩子”。神秘的对冲基金会是你的下一个投资选择吗?

对冲基金对冲基金

  John Paulson是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2007年的美国,大多数人因为次贷危机亏得血本无归的时候,他通过"信用违约掉期"的金融衍生产品赚了150亿美元。也许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索罗斯,这个狙击英镑、掀起亚洲金融风暴,在全世界游走的“坏孩子”。神秘的对冲基金会是你的下一个投资选择吗?

  2006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领头羊——黑石集团给了他的老板史蒂夫 ·施瓦茨曼(  Stephen Schwarzman)不到 4亿美元的分红。但是,据称对冲基金的前三大巨头都赚了 10亿美元以上。

  《富可敌国》一书中称,这些对冲基金的巨头们就是新时代的洛克菲勒、新时代的卡内基、新时代的范德比尔特。他们就是新一代的美国精英——在他们身上汇集了创造力和欲望的最新形式,而正是这种创造力和欲望推动了国家的前进。

  什么是对冲基金?社会学家、作家、财经记者Alfred W. Jones创造了“对冲基金”一词,1949年,他第一次确立了对冲基金的结构。为了中和市场总体的波动,Jones采用买入看涨资产,卖空看跌资产的手法来避险,他把这种管理市场总体波动的风险敞口的操作称为“对冲”。而这种资产组合就是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对冲,通过多样化的策略来屏蔽市场风险,只承担胜率较大的风险,以取得较确定的收益。二是杠杆,通过保证金交易的方式放大风险和收益。三是追求绝对回报,并提取业绩回报,通常收取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提成。四是私募,通常不公开发行,具有较高的投资门槛,有限的投资者数量,使对冲基金可以规避监管,从而采用灵活复杂的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对冲基金研究公司总结了30多种为对冲基金所使用的具体投资策略,策略多元化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多空股票、事件驱动和全球宏观策略的使用占到60%以上。

  比较过去十年的对冲基金指数与标普500股票指数,对冲基金指数的年均回报为9%,波动率为8%;而标普500指数的年均回报为4.5%,波动率为15%。对冲基金的亮点就在于其在取得超额收益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确定性!

  对于只有1万元的散户来讲,小于100%的收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对于有1个亿的投资者,保值第一增值第二,其更愿意在承担有限的风险下,获取最大的收益。

  投资收益稳定性增强的特点使得海外对冲基金获得了蓬勃发展,其管理的资产规模每年都在上升,现在已经达到了2.5万亿美元。主要的投资者为养老金、捐赠基金、家族管理基金、主权基金等机构和高净值的个人。

  2010年4月中国的股指期货推出,使得我国具有了金融产品的做空功能。5个月后,中国内地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面世。8月30日,易方达基金[微博]管理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签订了一份采用对冲基金策略的专户“一对一”协议。这是国内第一只主要采用对冲策略进行投资的产品。

  随后证券投资基金专户、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银行以及一些专业投资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对冲基金产品。目前国内对冲基金主要采取的是多空策略,最低投资起点为100万。从我们跟踪的18只自2012年5月份以来成立,采用对冲投资策略的私募基金来看,其中16只取得正收益,5只收益率在10%以上,最高的收益率为147.86%,最低的为-7%。整体来看表现不错,但由于整体存续时间太短,业绩的稳定性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作为国际上的成熟投资产品,对冲基金将是大资金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品种。国内由于对冲基金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我们将关注谁将会脱颖而出!

  《阿尔法大师:揭秘世界顶尖对冲基金的智慧》的作者在采访中发现:“的确有几个例子让我很吃惊。我惊奇地发现,那些身价几十亿的理财经理,大部分都出身卑微。卑微出身是一种成功的动力。”或者用你的钱去赚钱,或者用你的头脑去赚钱。如果你无力参与投资,也许你也可以通过自身去创造奇迹,这个行业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介绍:恒久财富常务副总经理,投身金融十六载,见识过天文数字的钱,交往过各行精英,对财富有星点感悟。)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对冲基金股票杠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