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还会继续成功吗?

2014年12月25日 08:01  作者:艾诚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艾诚

  客观地说,青年导师并不好当。可俞敏洪一当就是20年。这位来自江苏农村的“优秀手扶拖拉机手”靠着自己的奋斗及一些运气,在44岁那年拥有了一家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这绝对是一个如同神话般传奇的财富故事。

俞敏洪:逆袭的中国教育造梦者俞敏洪:逆袭的中国教育造梦者

  客观地说,青年导师并不好当。可俞敏洪[微博]一当就是20年。

  这位来自江苏农村的“优秀手扶拖拉机手”靠着自己的奋斗及一些运气,在44岁那年拥有了一家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

  这绝对是一个如同神话般传奇的财富故事,而让更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是,这位看上去略显木讷、普通话带着乡土气息的中年男人,他的成功似乎很容易被复制——想想看,自己的条件看上去比这家伙好多了,他都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行?

  我一直想,这肯定不是真实的俞敏洪,或者至少不是全部的俞敏洪。

  俞敏洪和新东方为什么能成功?俞敏洪还能继续成功吗?俞敏洪一直就是这个俞敏洪吗?带着这些问题,我把俞敏洪请到了《艾问》。

  我们为什么喜欢俞敏洪?

我们为什么喜欢俞敏洪?我们为什么喜欢俞敏洪?

  很自然地,我们提到了那部很火的电影《中国合伙人》。

  这部112分钟的电影是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作为原型,我们在里面看到了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的影子。

  应该说,这部创业励志剧在过去的一年让很多心存梦想的年轻人心潮澎湃,他们争相走进电影院,渴望从电影中获得鼓舞和自信。

  不过俞敏洪拒绝把自己和电影里的自己做对比,他甚至在当时写过一篇很长的微博,试图让大家明白,电影里的俞敏洪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他。

  “这部电影拍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参与,所以纯粹是他们自己拍出来的。”他说。

  但事实上,俞敏洪参加了这部电影在北京的首映式,并且多次在公开的演讲中反复提到这部电影和其中的情节,当然,台下的听众也愿意听一听这位电影中的原型说一点什么。

  显然,作为一名在年轻人面前塑造了“屌丝逆袭”形象的俞敏洪,从来不会放弃一个能给自己增加点谈资的机会。

  “电影拍得不是我。”俞敏洪对我说。那我问他,这个电影拍得是谁呢?

  他想了想,很聪明地说:“是中国过去那一代创业人士的缩影。”

  我们在明白俞敏洪为什么能成功前,其实最先应该弄明白的是,为什么俞敏洪这么受欢迎?特别是在那些青年学生中间。

  首先俞敏洪很“笨”,这个笨不仅他自己乐意说,他的朋友们也津津乐道,比如徐小平,比如王强,这两位中国合伙人非常“勤奋”地在各个场合讲着自己亲密战友俞老师的各式段子,从俞老师的长相、谈吐到交友,几乎是损人不倦。

  俞敏洪也乐在其中,在他自己的演讲中,他也从不忘数落自己,标准的顺序是从第一年高考33分的数学成绩开始,到大学交不到女朋友,到得肺结核休学,到毕业出国无门,到北大[微博]被处分,总之在俞敏洪和他的朋友们口中的那个俞敏洪,是个倒霉到极点的笨小孩。

  其次,俞敏洪成功的办法似乎也很“笨”。如果你听过俞敏洪的演讲,或者看到他出版的一些书,你会发现,俞敏洪告诉你的是,他的成功只有一个方法:坚持,而且是用笨办法坚持。

  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比如花多少时间背熟一本英汉词典,比如靠着强记把数年的考卷背熟。

  狡猾的俞敏洪正是靠着这两个“笨”成功让自己成为了青年创业励志偶像。

  人类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喜欢看倒霉蛋,这就是为什么憨豆先生会这么受欢迎的原因,有一个叫“幸灾乐祸”的成语很好地描述了这样一种心理,所以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个蠢家伙有了好感。

  蠢家伙现在成功了,可如果这个蠢家伙告诉你,他不是掌握顶尖技术的科技男神,也不是运筹帷幄的战略家,他只是靠着笨办法一步步成功时,你不由地会觉得,自己似乎也可以按这个办法成功。

  于是,大家从俞老师这里收获了足够的自信,也得到了鼓舞,从此自信满满。而俞老师则收获了掌声和一大批的追随者——他们都急不可待地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屌丝逆袭的故事总是能打动这些志存高远的年轻人,俞敏洪成功了。

  他告诉大家,自己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新东方为什么能成功?

新东方为什么能成功?
新东方为什么能成功?

  俞校长并不简单,他除了给你心灵鸡汤之外,他当然也会给你通往成功之路的小船——那就是他一手创办的英语辅导学校新东方。

  回到俞敏洪创业的上世纪90年代,这是一个全社会充满荷尔蒙气息的年代,那场近乎伟大的改革开放浪潮正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高潮,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甚至渴望能和世界交流。

  开放的中国和中国人,急切地需要有一个和外界对话的工具,而语言则是首当其冲的,人们希望能尽快拥有外语这项技能,他们想拿到这把通向世界的金钥匙。

  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英语学校就在这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了,他们突然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幸运的人。

  大学生们一届接着一届涌向新东方的课堂,他们从这里走向了自己心目中的美丽新世界

  200多年前,大量的美国人带着对金子的渴望涌向加利福尼亚,他们发誓要在那里淘到可以享用一辈子的财富,有一个年轻人本来也准备去淘金,可他发现把水卖给那些辛苦了一天的淘金者所赚的钱,比在沙子里淘金来得更多更快,后来,他发了大财,虽然他没有在加利福尼亚淘到一粒金子。

  现在,俞敏洪就是这位卖水的年轻人——他靠着帮助那些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一个快速学好英语的办法,获得了成功。

  俞敏洪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他和他的同事们从来不浪费学生们一丁点多余的精力,他告诉讲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的主人们如何在最快的时间里取得雅思、托福的高分。

  新东方成功了。新东方几乎等同于了俞敏洪。中国合伙人王强和徐小平离开新东方后,俞敏洪挑起了新东方征程的重担。

  俞敏洪把新东方看得比谁都重,美国的上市给新东方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但是俞敏洪也不得不面对投资人苛刻的业绩要求。

  有很多次,俞敏洪声称后悔把新东方带上市,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华尔街的老板和分析师们,有着贪婪的胃口,他们更乐意把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看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我只考虑我怎样让新东方变的更加得健康,至于说这健康是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还是说新东方在教育领域中间口碑的提升,那都是另外一回事。”俞敏洪对我说。

  对于俞敏洪来说,新东方的成功不是股价有多高,市值超过多少亿,而是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喜欢新东方,新东方的员工们也越来越喜欢在新东方工作。

  我见过不少的上市公司老板,可以说俞敏洪是唯一一个告诉大家,他真的不在乎股价,因为无论新东方的股价多少,他都需要为之奋斗,他甚至希望新东方能退市,这样他就能钻进去潜心鼓捣新东方。

  你不能说俞敏洪这样的想法有错,作为创始人或者说类似于俞敏洪这样的创业者,他的作风是一贯相承的,那就是靠自己的“笨”办法去做事。

  他甚至在公司的帐户上存了一笔钱,这笔钱足够当新东方倒闭时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和退还学生的钱。

  “所有的人都骂我很落后,都骂我这个钱你放在账上干什么,为什么不拿去投资,为什么不拿去等等等等,但是我说这就是学生的钱,是我们员工的钱。”这是俞敏洪的理由,听上去还是很“笨”。

  俞敏洪还会继续成功吗?

俞敏洪还会继续成功吗?俞敏洪还会继续成功吗?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俞敏洪,靠着憨豆的形象让大家喜欢上了他,然后又用自己那些看上去“简单”的成功方法吸引了年轻人去报读新东方,在帮助这些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同时,新东方自身也成为了庞大的商业巨人。

  但现在的问题是,俞敏洪还会继续成功吗?

  显然,俞敏洪还会一如既往地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么多年的塑造,俞老师青年导师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几本心灵鸡汤式的小书也依然会在深夜里让那些怀着梦想的年轻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只是,人们还会继续选择新东方吗?

  事实上这一点已经不是取决于新东方本身了,新东方还会继续存在,甚至继续受欢迎,但现在的环境早已经不是当年俞敏洪创业时的环境了,现在的学生也不在是当年万马齐喑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了。

  90后、00后的学生不是70后或者8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任何苦大仇深式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没有效果的,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自我加压的能力与那些师兄们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现在的中国,很多中产阶级的家庭里,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大人随时待命帮孩子做事情,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要想在短时间内在某一项的学习上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如果不下功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被宠坏的一代是否有俞敏洪式的坚持和努力呢——这差不多可以说是苦行僧式的学习。

  可以想象,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估计是悲观的。

  《纽约客》上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作者写道,之前的孩子们的阅读方式是一页一页地翻书,而现在的孩子是用手指“刷刷刷”地划电子屏幕。

  这一变化事实上包含着很多深意,是一代人之间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的变化,不,这些都可称之为变革。

  也许我们的孩子们在未来已经不再习惯坐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听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上半个小时或者45分钟,他们要的是一种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教学环境和模式。

  这对于已经成为了培训教育行业老大的新东方来说,是一个十足的挑战,全新模式的到来,意味着行业的重新洗牌,新东方和他的竞争对手们事实上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大家都在探索未知世界。

  俞敏洪应该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在线教育早就成为了财团投资的热点,对于新东方来说,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变化,当初引以为豪的线下教学点或许会成为另一种的负担——大量的房租和物业费用会削弱原本就因为竞争而变得微薄的利润。

  新东方如何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如何让大象带着脚镣跳舞,这绝对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考虑和做出重要决策的问题。

  或许在大量的演讲之外,摆在俞老师案桌上的这道题目,应该比写心灵鸡汤更重要。

  (本文作者介绍:艾诚(Gloria),80后知名独立主持人,创意媒体《艾问》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杰出青年”荣誉。)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艾诚艾问俞敏洪新东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双轨制”改革别让企业职工输在起跑线 国企该不该给全民分红? 股票牛市恐怕已接近尾声 老艾侃股:万亿打新资金解冻 目前是抄底时机 黑社会喜欢投资哪些行业? 中国会重蹈新加坡经济衰退的覆辙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加拿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民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 政府投资过多白领工资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