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好的社会》:席勒最好的金融入门书

2013年10月15日 16:34  作者:邱恒明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邱恒明

  昨天公布的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罗伯特-席勒是获奖者之一。他的著作涉及金融市场、金融创新、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房地产、统计理论以及市场道德判断、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席勒取得了什么有趣的研究成果。

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传递的核心思想是,金融有充足的潜力为我们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  罗伯特-席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传递的核心思想是,金融有充足的潜力为我们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

  2013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的著作中,《非理性繁荣》最有名,新作《金融与好的社会》最可读。

  2012年出版的《金融与好的社会》融合了《金融新秩序》、《动物精神》等之前著作的主要观点,从金融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金融从业者不同人群的划分,剖析金融与不公正等争议话题,可以说《金融与好的社会》是席勒的集大成之作,平铺直叙、言简意赅,我认为,它是了解金融知识的最好入门读物。该书本身就是建立在席勒教授的“耶鲁公开课”基础上修改扩充成文的,所以说它是金融知识的普及本。

  为金融正名

  不管你从事哪个领域,只有你认识到、且欣赏到该领域之美,才可能登上成就之巅峰,文学是这样、物理学是这样,乃至编程、做木匠,皆如是。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一个领域大有成者,都是该领域的捍卫者。席勒赞颂金融之美,又印证了这一说法。

  现实社会中,金融体系总是混乱、缺乏人性,其运作充满欺骗、伪善、血腥,但对金融大师罗伯特-席勒来说,金融之美正如大自然之美不容置疑,即便它会产生丑陋的东西。

  《金融及好的社会》第一部分对金融行业的关键角色,如首席执行官、投资经理、银行家、放贷者、保险商、交易员,都做了全面的角色解读,之后它系统阐述了“金融之美”。席勒说,金融理论中的对称性和守恒定律是美的,金融服务的是人类的欲望和潜能,它为构成我们一生中日复一日的各种活动提供资助,这些目标明确的活动本身都具有美感。

  金融从业者的报酬惊人,金融的杠杆让社会越加不平等,但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是:金融塑造了现代社会。

  金融掌控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可以将创意转化为各种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小到改良型的手术器具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大到辅助精密的科研机构,以至于最终影响整个公众福利体系。可以说,金融机构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是维系社会运转最基础的关系。

  实际上,当今几个重要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金融的核心支持。如果没有金融业,这种崛起是根本无法实现,不管是19世纪后期美国的崛起,二战后日本、德国的重新崛起,乃至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崛起。

  席勒教授在书中的一个重要论述值得引起重视。

  他讲述说:“在一个没有经历过合法商人兴盛时期的国家,人们视商人为行为肮脏者的比例更高,这个发现极其重要。这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达的金融体系,它的人民必须首先经历一个过程,扭转那种被夸大的‘商人都是肮脏者’的思维。”

  动物精神推动进步也制造混乱

  现有的金融市场能够成功地为人们带来富裕的生活,这与其引导人性中的动物精神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在席勒的定义中,所谓动物精神就是每个人内在的采取行动的应激性。动物精神是进步之源、发展之源,如果我们的动物精神退化,意味着主动的乐观精神被动摇,那么剩下的唯一可依赖的手段就只有通过数学方式计算得出的预计值,这种情况下,席勒教授认为,任何公司难以生存下去。

  社会正是在动物精神驱使下前行的,但在经济学诞生之日起,有了“理性人”假设之后,更多人认为社会是理性驱使前行的。1990年代后期,新型行为经济学重新崛起,它对经济学之根基有关“理性人”的假设进行着全方位地、系统有效地瓦解,这一理论的深入人心及此门类图书的畅销,让“经济人”“理性人”的信念已有风雨飘摇之势。

  仅2000至2005年期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至少有三位被视为“行为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史密斯、谢林,没有受过任何经济学训练的心理学学者丹尼尔-卡尼曼,因在行为学的贡献而成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是席勒的同事,也是《动物精神》的另一合作者。当然,席勒教授也可化归为行为金融学派。在《动物精神》的产生,阿克洛夫和席勒提出,大量人群可能同时出现同样的动物精神方面的波动,这是一种受传染性社会事件影响而出现的社会现象。

  虽然非理性是发展的动力源头,但“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重新被深入探讨,正是在金融大崩溃的巨大破坏作用背景下进行的。席勒一再强调,非理性繁荣是美国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源头,它的根本原因是现有金融体系安排存在重大缺陷,加之人们面对泡沫产生的心理恐慌,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在所难免。可贵的是,这是席勒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前的判断。

  金融创新需民主化人性化

  “在我看来,应对这种现象(金融危机)最好的方式并非钳制金融创新,相反,我们应该鼓励进一步放开金融创新的步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可以使金融业更加民主化。”

  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人们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评判,“金融”有悖于“好的社会”所要达成的目标。但在席勒看来,“金融”是实现“好的社会”重要的工具,甚至是不多得的工具。

  罗伯特-席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传递的核心思想是,金融有充足的潜力为我们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

  席勒说,此次金融危机提醒我们,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保护整个社会的资产整个最根本的目标。为了保证目标得以实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并监督不同的从业者:首席执行官、投资经理、银行家、放贷者……通过倡导他们心存善良的从业行为,进而影响整个金融文化。“只有细致入微地引导其发展才能将其成功地引入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的改造。”

  对金融进行进一步民主化改造,意味着创造更多为民众所开发的金融方案,比如提供金融建议,法律建议以及金融教育,同时还要运用一些全民化方案服务的技术,以保证所有人都能更明智地参与金融系统。

  “金融如何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使其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保持一致。”席勒总结到。

  (本文作者介绍:全国首位专职财经书评人,作者立志成为翻阅经管书最多的专职人士。)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诺贝尔金融非理性繁荣席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