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鸿嫔[微博]
阿里买下基金公司股权,看来是玩真的。网络业者一向以创意取胜,期待进入金融业能带来新空气。但这对投资者来说影响有限,A股如果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合理的收益,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的核心价值就无法体现。
就这几年的事,百年柯达被电子业打入历史,百年雷曼兄弟说倒就倒,百年华盛顿邮报换了新主人,桩桩都是空前不绝后的商业大案。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市场理应该淡定多了吧?
中国金融业有了新的挑战者,这在全世界并不空前,也不会绝后。网络金融叫阵传统银行不是新闻,买下基金公司股权,看来是玩真的。网络业者一向以创意取胜,进入金融业能否带来新空气,我是有期待的。
影响?鲶鱼效应多少是有的,仔细想想,短期有限,长期也会被市场走势稀释掉。
对于消费者方面效果有限。投资者因此有更多的选择了吗?有更好的收益吗?更多的产品吗?更好的流动性吗?更好的服务吗?--A股如果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合理的收益,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的核心价值就无法体现。
最近20年资产管理业在产品上的重大变革,一是被动型投资组合兴起,满足了大批有择时能力投资者的需求。另一个是资产证券化产品,但这一类证券在公允估值上还未健全,08年ABS、CDS引起的风暴余悸犹存。如果不是这类等级的产品变革,不论是银行系、保险系、电商系基金公司,比拼的还是现有产品的收益性+客户沟通力(包括渠道能力)。产品力强、能为客户创造满意的收益,就算是小公司绝对能克服没有自身渠道的障碍,这道理不只是在基金业有效,在其他产业也行得通。所以,渠道,不是问题。
业者竞争是否公平?业者自身从股东方带来或自身发展出来的产品管理能力、渠道能力,不能称为不公平,因为各自可以有不同的businessmodel选择。会造成不公平是不一致的监管标准,例如,同样是向公众募资的投资产品,银行、证券监管单位的标准不一致,造成同一风险等级的产品,同一个客户,在不同的渠道被告知成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预期,这才是不公平,而且这同时对业者及投资者都是不公平,且伴随者经营风险。在现存的其他资产管理渠道中,存在着过度承诺收益、弱化风险的现象,更甚者,东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机构,还会要求资产管理业者赔付市场巨额波动的基金投资损失,股东赔掉多年来的盈余事件,隔几年就上演一次,这是业者激进、投资者错买盲从、监管单位家长心态下共同架构的畸形产业,潜在风险极大。
金融服务业的本质是扮演资金提供者以及资金需求者的桥梁,媒合两方的需求,银行、证券服务的是不同风险属性的资金供需者。全世界对金融业都采高度监管,国际趋势是对于银行BIS监控,证券、银行、保险三大领域的KYC(know your client)以及反洗钱要求,都是日趋严格,这些不断垫高的经营成本、规范,国内传统银行都追赶地辛苦,信奉野蛮生长的电商并不能回避这些规范,会有这些繁琐的条条框框,是付出上万亿美元的学费换来的。08年金融风暴的起因之一,是高盛、雷曼等投行,因为不是传统银行不受BIS规范,但却做跟银行一样的业务,结果杠杆比例超过传统银行10倍以上,次债违约爆炸,这些不受管束的金融机构烂账拖累了一大帮被BIS绑住的银行。所以,电商要进入金融体制内,定会被要求纳入同样的标准之下。
阿里巴巴[微博]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芝麻开门”三次,每次的结果不同。芝麻开门之后,我希望看到挑战者、现存业者、投资人、市场多方都赢的结果。但芝麻开门不是每次都有所得的。祝福着!!
(本文作者介绍:原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