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政客应视信誉为生命

2013年07月24日 13:38  作者:传记精选  (0)+1

  文/新浪财经传记精选栏目

  她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长女,她是现任韩国首位女总统,她命运坎坷父母都死于非命,她是朴槿惠。父亲朴正熙去世后,全斗焕政权掀起对其的批判运动,朴正熙生前的亲信竟也反戈一击。经历那场考验后,朴槿惠评价一个人最注重的就是他的信誉。在《朴槿惠日记》里,她也多次表示政客应视信誉为生命。

从选民的角度上说,人们信赖朴槿惠也是出于她本身就是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政客。从选民的角度上说,人们信赖朴槿惠也是出于她本身就是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政客。

  当全斗焕政权全盘否定朴正熙总统的时候,对朴槿惠来说,最难过的也许不是人们对父亲的恶语中伤,而是无人出面为父亲主持公道。

  “自古人心难测。作为一个领导国家18年的总统,死后得到政治评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如果这个评价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为迎合新的当权者而肆意歪曲、全盘否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冤屈的事情。

  当父亲维新改革时他们声称‘只有维新才是真正的出路’,可在父亲死后他们却反口说‘当时谁敢反对’。听到这些话我只能慨叹他们的人生之悲哀。” (摘自《朴槿惠自传》)

  曾经在父亲身边信誓旦旦的人各个背信弃义、反目成仇,朴槿惠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他们主动站在反朴正熙行运动的前列,成了反对派的忠实奴仆。时候29岁的朴槿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忍耐力接受了这一现实。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那一场考验,现在朴槿惠评价一个人最注重的就是他的信誉。换句话说,朴槿惠最看重的就是重情重义、视信誉为生命的人。朴槿惠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推行信任政治和原则政治的政客”,也正是因为她本人亲身经历过了那场考验。从选民的角度上说,人们信赖朴槿惠也是出于她本身就是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政客。

  1981年3月2日  人生的两个面孔

  一个其貌不扬、沉默寡言的人虽然不会给人以多大的印象,但他也许是一个重情重义、知书达理的人;反观一个博学多才、聪明绝顶的人看似很有前途、值得信赖,可他也许是一个胸无主见、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是人生的两个面孔。

  今天看似和蔼可亲的人,明天也许会变身为见利忘义之辈。海水难量,人心难测。

  1981年3月5日  我心中的道德风尚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为伸张大义、为民族利益而甘愿付出生命的人。即使他们离开了我们,却仍在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试想,一个将一穷二白的国家改变为令人瞩目的国家的功臣到头来落得个一无是处,而漫骂者却享受着那个功臣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结果,这样的国家里还有什么爱国可谈?

  一个到处都是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小人,且把这些人当作英雄来吹捧的都市,这样的都市还有什么道德可谈?

  一个阿谀奉承之徒横行,不仅没人出面指责,反而羡慕他们的处世术的社会;一个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人聚集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正义可谈?

  1981年8月14日  信任与背叛

  失去信赖的社会使所有的一切变成悲伤、阴郁。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背信弃义;而有的人开始虽然信誓旦旦地表示忠诚,但却因立场不坚定而逐渐在权势、名誉和金钱的驱使下背信弃义。

  别看他今天诚实、守信,可谁能知道明天他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变化无常的人心、变化无常的社会实在令人不安、令人担忧。

  1981年9月30日  有了一次背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背信者之所以经常背信,就是因为他内心不应垮掉的防线彻底垮掉了。一次背信以后他原本不想有第二次,可随着内心防线的垮塌已经丧失了所有的抵抗力,于是接连产生第二次、第三次的背信。

  1989年1月17日 令人失望的人

  工作当中常常会发现周围总有令人失望的人和事。

  他,曾经是信誓旦旦、“忠”字不离口的人,谁知他也是个只知“官职”的小人。看到他办事不利,我便劝告他挪到别的位置上去。不料他因此就表示反抗,不断表示自己的不满。难道诚实睿智、先人后己的人真的这么难找吗?

  最近好几个大商场因盲目跟随大减价风潮而陷入了经营困境。我真不理解那些堂堂管理学博士的智商为什么没有三岁幼童高。我真怀疑他们学的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博士学位是从哪来的。

  人到中年,如果成了一个人人信赖的人,他的一生算是成功的一生,人人都对他表示怀疑,那么他的一生只能说是个失败的一生。这样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唾弃。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目前我们的社会对信誉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无人问津。

  (本文作者介绍:与出版社合作,定期推出名人传记类图书连载,合作建议请发邮件至zhuanlan@staff.sina.com.cn)

文章关键词: 朴槿惠信誉政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