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传记精选栏目
1979年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遭枪击意外身亡,之后全斗焕政权掀起了批判朴正熙的运动。而令朴槿惠更心痛的是,就连父亲生前的亲信也反戈一击,这让朴槿惠在28岁就开始思考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国家领导者。
1979年,朴槿惠遭遇人生中第二次转折——父亲朴正熙遭枪击意外身亡。朴槿惠“清洗父亲血迹未干的衣服,几乎流尽了平生的眼泪”。(选自《朴槿惠自传》)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看1980年的日记,我们能够看出朴槿惠已经慢慢地从父亲被枪杀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还能看出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人生道路的痕迹。
28岁虽然大了一些,可还是青春年华。这是一个完全放下“公职”的沉重包袱,自由自在地去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年华。对朴槿惠来说也应该是考虑自己“幸福人生”的年华。
然而命运的枷锁却牢牢地拴住朴槿惠,没有让她享受本应属于她的生活。全斗焕政权慢慢地掀起了批判朴正熙总统的运动,而朴槿惠自己也处于软禁状态。
新的军部虽然还没有完全露出最丑恶的一面,可从他们对父亲全盘否定、歪曲事实的势头上,朴槿惠已经意识到父亲的业绩、父亲的国家总统形象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令朴槿惠更心痛的是,就连父亲生前的亲信也反戈一击,这让朴槿惠在28岁就开始思考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国家领导者。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朴槿惠能够成为一位独具魅力的政治家,与当年对朴正熙总统的批判运动是分不开的。
1980年1月28日 以不屈的意志变“不可能”为“可能”
没有人会认为领导者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何况振兴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他们的路这所以那么艰难,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领路人,要站在最前面披荆斩棘,同时在很多事情上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宽谅。
要是在一片赞誉声中料理国家事务,那该是多么轻松的事情?真要是这样,只要具备一定的常识谁都可以当领导人。问题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经常要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的事情,这就需要一个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也就是领导人之路充满艰辛的原因。
1980年2月1日 世上没有全票通过的决策
一个领导者做出一个决策,大凡10人中有5人赞同,2~3人弃权,剩下的那些出于本身利害关系而拼命反对。难怪学术上也得到一个结论,“世上没有全票通过的决策”。
“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大关,新村运动初见成效,而我们又失去一位伟大的领导人,这就是我们国家的70年代。悲喜交加的70年代已经过去,您的父亲视为生命的这个国土终于迎来了80年代。”
这是我今天收到了一份唁函中的一句。
1980年2月4日 领导者和追随者
今天我忽然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只按某些人的意志行事,或者只为了讨得某些人的欢心而行事的人,只能说他是“追随者(follower)”而不能说是“领导者(leader)”。如果一个“追随者(follower)”领导国家,国民则终日生活在不安之中。
国民希望领导人以先见之明引领国家,也正因为如此国民才给领导人赋予权力和权威。
人们把国家一级秘密源源不断地传到领导人那里,目的是让他获取更多的信息做出英明的决策,好让国民安心度日。没有主见、假装慈悲的领导人只会牺牲国民的利益。
1991年2月20日 亡国征兆——君王沦为昏君
最近看了不少历史书,所有书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教训:亡国之前君王先沦为昏君。亡国的最先征兆便是君王变得自满起来,分不清忠臣的忠言和奸佞的谗语。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治国卫国的领导者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心。只要领导者心正气直,其他问题则水到渠成。更直接一点说,一个领导者的品格和气质就是他所引领的国家面貌的缩影。
(本文作者介绍:与出版社合作,定期推出名人传记类图书连载,合作建议请发邮件至zhuanlan@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