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

2014年01月20日 13:59  作者:翁晓莹  (0)+1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记者 翁晓莹

  2013年的中国经济就好象坐了一次过山车,年初喜庆的“开门红”过后,随之出现的却是增长放缓和普遍的暗淡。不过,即便问题多多,中国经济仍然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经济增长直线下滑的局面,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失败。刚刚踏入2014,国际舆论又以中国作为今年的开年讨论主题,而以下三个关键词更是市场讨论的焦点。

2014年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2014年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GDP

  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加重视GDP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般都以通胀或失业率作为衡量经济政策的标准,只有中国,不仅年复一年地制定GDP增长目标,通常到年底还能达成个八九不离十。自从中国经济增速从震惊全球到近年来逐渐下跌,每年与中国GDP相关的报道或花边新闻更是数不胜数。GDP增长目标已经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年度大戏”。

  2014年中国的GDP目标是多少?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市场预测中国政府可能会在三月份的两会期间宣布。根据彭博的调查,分析师们对中国2014年的前景存在尖锐的分析。最乐观的德意志银行喊到了9.6%,但最悲观的法兴银行却认为2014年中国GDP增长仅为6.9%。

  事实上,法兴银行给出的这个数字并不是最低的。中金总裁朱云来在刚结束的亚洲金融论坛上预测,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甚至有可能低过6%。他指出,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调整期,市场经济的建立还没有百分之百地完成,需要更多的改革来建立市场系统和架构。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内地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会低于6%。

  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也认为,2014年中国的GDP增速不宜太高,“如果今年增速仍然超过7%,可以断定投资占比还在上升,这样会对未来造成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真正的目标,不应该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在经济增速不高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失业率,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虽然多年来一直有着“GDP崇拜”,但从2013年以来,中国对GDP目标的看法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简单以GDP增长和排名来论英雄”,此后中共中央组织部还就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工作提出了八大意见,GDP增长将不再成为考量政府官员政绩的指标,它的重要性也正在被逐渐淡化,这也是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中国GDP增长将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一个GDP指标的替代品,今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目标应该还会有,但如果真能摒弃GDP崇拜、强化经济转型、改掉那种为了实现GDP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方式,这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朱云来就强调,经济增速并不是问题,结构调整才是重中之重。随着结构调整的完成,中国经济将会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二:改革

  “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调整的时期,考虑到这个社会发展的平衡性,我们需要更多的改革,建立市场架构和系统”。这是朱云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对中国经济发表的一番看法。毫无疑问,2014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改革之年,从去年11月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便传出这样的信息——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即将重新启动。

  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微博]认为,2014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亮点主要为财税和金融两方面。财税改革是目前来说阻力较小的领域,如何重新分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如何减税来促进民间投资、怎样把握房地产税的全面推行与市场之间的平衡,这些都是2014年的改革看点。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由投资出口主导模式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模式转变,税收也将逐步转为以消费为本的征税体系。

  而在金融改革方面,陶冬预计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在今年取得重大进展。银行储蓄外流和债市利率上升,将迫使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因此利率全面市场化的时机可能比预期更快。此外,银行业也将出现改变,例如引进民间投资、甚至有可能准许外资进入。虽然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这部分的改革并不会太激进,但也将对银行业的现状产生重要影响。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强调了改革对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01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全面启动结构性改革的一年。虽然一部分改革可能会有抑制增长的效应,但最为重要的‘准入开放’在2014年就能体现出提升增长潜力的作用。”他还特别提到了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的“简政放权”,认为这项改革对于实体经济的提升作用将远远大于其他改革。

  中投董事长丁学东同样提到了“简政放权”。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包括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等,实际上都是简政放权的体现,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下一步企业活力会增强,其中民营企业尤其收益。

  2014年是改革的关键一年。从今年起,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与过去传统的增长动力有所不同,经济自由化和经济改革成为经济动力最主要的来源。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由于在2013年以惊人的速度巩固了权力,以习李为首的领导团队将会把工作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推动一系列更大范围的改革措施,实现更为稳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三:债务

  著名对冲基金经理、金融大鳄索罗斯此前撰文称,未来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中国。他指出,中国的经济模式过分注重投资和出口,间接压榨民间的消费动力,强迫国民存款支持企业贷款。目前中国国民消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这样的经济模式难以持续。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需要结构性的改革来摆脱这种无法持续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方式已经导致债务的迅速增加,并且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造成了重工业的急剧扩张。“债务”是2014年中国经济的一大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影子银行的急速扩张、以及银行贷款问题,都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国家审计署去年底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达到20.69%万亿元,其中来自地方政府的债务占52.6%。地方债务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0%,一些地区的债务率甚至已经超过100%。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表示,影子银行的急速扩张趋势以及地方债务风险是中国未来一两年内存在的最大风险之一。虽然目前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的规模仍然可控,但扩张速度令人担忧。他认为,地方基建的长期项目融资应该更加可持续化和透明化,以替代目前短期不透明的融资方式。他还建议政府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使银行表外业务扩张速度降温,更多地转移到表内业务。

  陶冬也称,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定时炸弹。本届政府上任初期,曾对理财产品和信托基金加强监管,流入地方的资金量有所下降,拖累了经济增长。此后政府改变策略,影子银行融资再度活跃,地方投资复苏。虽然经济回稳,但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再次上升。他认为,如何解决增长就业与金融风险的矛盾,防范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冲击,是2014年的关键问题。

  此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从全球金融体系逐渐回笼多余的流动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今年将面临回调风险,从而引发银行贷款问题。朱云来表示,房地产崩溃将是2014年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之一。虽然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问题也同样引人关注,但这两项债务在100万亿的货币供应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相反银行贷款却有70万亿,贷款质量以及贷款是否能收回令人担忧。

  虽然面临结构改革、增长放缓、以及存在诸多风险,但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仍然对中国经济的走势表示乐观。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表示,虽然在08年北京奥运会和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缺乏性性的动力,但事实上中国不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保持了可持续的发展。他认为新的领导班子很清楚中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也知道该怎么做,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花旗银行亚太区投资策略师彭程用“黎明前的黑暗”来形容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状态。他指出,改革初期可能为经济带来阵痛,但政府正在寻找增长与改革之间的平衡,相信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陆挺则称,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也不会出现金融崩溃。

  (本文作者介绍:来自上海,蜗居香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毕业,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GDP关键词债务市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