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买纽约时报:美国梦恐难圆

2014年01月03日 09:09  作者:陈一佳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一佳

  “只要价格适合,没有什么是不能买的!”陈光标在新年前,就想收购《纽约时报》一事,对路透记者说。对于陈光标这个生意人,似乎没有钱摆不平的事。不过他忘了另外一句俗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纽约时报大楼纽约时报大楼

  “只要价格适合,没有什么是不能买的!”陈光标[微博]在新年前,就想收购《纽约时报》一事,对路透记者说。对于陈光标这个生意人,似乎没有钱摆不平的事。不过他忘了另外一句俗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次想啃下《纽约时报》,还真是遇上一块用钱不好啃的骨头。

  2012年,陈光标在《纽约时报》上轻松买下的半版广告,用来宣称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这是他和纽约时报第一次结缘。纽约时报的广告,明码标价,就是个钱的问题。当然广告版也是注明了,广告内容和报纸观点无关。陈光标登上了《纽约时报》的页面,但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触动过这个媒体的内容的核心。

  而想啃,美国纸媒,这个连连亏钱,已经没什么肉的骨头的中国人,似乎还不只他一个。南方报业在2010年曾经考虑过收购《新闻周刊》,结果失败了。还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早先时候,有中国富商有意购买时代华纳想要出售的《时代周刊》,但最后还是没能谈得拢。

  美国的各个产业中,可能媒体是“美国制造”最完全的行业之一。司法管制下,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2013年11月份之前,一直有对海外股东在美国广播电视公司的股份持有权有控制在25%以下的限额。行业结构下,媒体受数个大财团的掌控,行业格局很难被震动。

  当然外国人进入美国的媒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默多克,1979年,以继承的家业为基础,建立了新闻集团,最早通过购买美国的报纸和电影公司进入美国,在1985年9月4日,为了购买美国的电视台并建立自己的电视台,默多克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今天的新闻集团已经是重新注册在美国的美国公司,默多克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办公。他的例子与其说是澳大利亚人进军美国,还不如说是美国媒体吞没了澳大利亚的报业巨头。

陈光标欲将自己的人民币砸给纽约时报陈光标想收购《纽约时报》

  高调爱国人士陈光标应该不会像默多克那样为了收购就去加入美国国籍,当然他按法律他也不需要。但问题的核心是他能不能成为美国媒体圈的一分子,并且证明自己是,并完全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做事。

  2010年,当南方报业透露对于《新闻周刊》有收购意向后,Evan Osnos曾经在《纽约客》杂志的博客上说到中美媒体的思想差异让这样的收购无法成功。美国媒体虽然不为政府或执政党控制,甚至动不动就对政客们讽刺谩骂,但是仔细关注美国的核心电影电视,不难发现,处处是对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和其价值观的宣传,这应该不是陈光标想进入《纽约时报》的诉求。

  当然他说得很明白,想买《纽约时报》因为发现它的影响力很大。想在美国买影响力的也不光是他,中东人也期待能够掌控一些国际媒体的话语权。福特斯新闻5.5%的股份在萨特阿拉伯王子al-Walid bin Talal的手上。他的影响力延伸倒中东话题相关的标题上,而福特斯新闻也被骂在中东议题上态度软弱。

  除此之外卡塔尔的Al Jazeera买下Current TV在美国开设了电视台。不同声音确实开始侵入美国,但离主流而差得太远。陈光标看中了《纽约时报》的影响力,可是就算他买得到,这个影响力大概也不会如他所愿来使用,就是如他所愿去掌控,那《纽约时报》的影响力还会和现在一样么?

  不过对于生意人陈光标还是已经赚到了,和一年多前花钱在《纽约时报》上做广告相比,他这次免费得又被登了报纸,包括笔者我也在给他向读者你做着宣传。陈光标宣称将在1月5日,周日在纽约和《纽约时报》“主要股东”会面。周四晚开始,纽约将有大风雪,希望光标一路平安。

  (本文作者介绍:路透社电视财经记者及评论员,NYFP,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陈光标纽约时报美国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