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布鲁塞尔特约撰稿人 刘佳
“家里蹲”一族已不再是东亚填鸭式教育的特产。截至目前,不上学也不工作的欧洲青年已达到1400万,占了青年总人口的15%。但比起残酷升学竞争下被大学拒之门外的东亚“家里蹲”,很多欧洲年轻人却是自己主动“抛弃”大学。为何他们宁愿“家里蹲”也不肯上大学?
阿尔诺的完美主义
上次见到阿尔诺是在两年前的圣诞节,那时17岁的他即将高中毕业,和大家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的入学目标及人生规划。而眼前的阿尔诺,低着头,默默在厨房准备8人份圣诞晚餐。
正想夸奖阿尔诺懂事孝顺,体贴父母工作劳累,假期在家帮忙分担家务时,才得知原来他担任家中“掌勺”已近一年。
故事是这样的:高中毕业后,阿尔诺顺利注册了比利时南部法语区的那慕尔大学,主修文哲专业。但萧条的就业形势让酷爱哲学的阿尔诺在入学后不久便意识到:想要找到一份和哲学有关的工作基本没戏。
“如果一辈子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兴趣,那也太痛苦了!”于是阿尔诺结束了哲学学习,转投了自己的第二志向:城市规划—一个可以生钱也不失乐趣的专业。
天生的设计天赋加上后天建筑师父母的潜心栽培,即便是插班也没让他感觉困难。但很快,天赋极高的阿尔诺又觉得学校课业枯燥单调。“很多教授上课真的很无聊,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我想要我的脑子和心一块在上大学。”他的理想主义代表了一群人的心声。只是很多梦想在自己兴趣领域创造更高造诣的追梦者往往在苦苦挣扎后败给了现实。当梦想与就业冲突,认为上大学理所当然是为了就业的现实主义者显然没那么多纠结,宁为填饱肚子吞掉梦想。
没想到这一休学,便成了现在的辍学。阿尔诺既没有找到自己向往的大学课程,也渐渐对城规就业前景产生了怀疑。“最近来我爸妈工作室咨询的客户没前几年那么多了。经济不好,买房建楼的人越来越少。”
“欧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了,下坡路还不知道要走多久。”阿尔诺同其他很多欧洲青年一样不看好欧洲经济的未来。听他们描述自己眼中的欧洲,满是秋风扫落叶特写镜头般的悲凉沧桑。
比起高考厮杀后才能上得了大学的中国学生,沉重债务傍身的美国学生,还有不论工种只要有工就做的南欧学生,还在找寻自己“第三专业”的阿尔诺无疑是幸运的。而替他背负这理想背后不幸代价的,便是他的父母及所有纳税人。
在很多欧洲国家,凡是登记在册的失业者及求职者,每月都可享领政府发放的救助补贴。以比利时为例,像阿尔诺这样毫无工作经验的18-20岁年轻人每月也至少可以领取438欧元救助金(约人民币3600元),再过两年,这个数目还会涨到726欧元。如果不巧父母也失业在家,那阿尔诺每月可以领到981欧元。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欧洲史上就业率最低年,欧洲家里蹲问题就给欧盟造成了153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欧盟GDP经济总量的1.2%。其中,希腊家里蹲更是耗了希腊国内生产总值的3.0-3.5%。
家里蹲不单单只是一个社会现象,连带的巨大经济影响力也让欧盟从2011年开始正式统计各国NEET(家里蹲)率。目前,家里蹲率最高的几个欧盟国家为:保加利亚24.6%,意大利22.7%,爱尔兰22%,西班牙21.1%。而在荷兰,NEET率只有5.5%,卢森堡6.6%,丹麦7.6%,瑞典7.8%。
爱丽莎的一半一半
欧洲变革监测中心(EMCC)的研究报告显示:欧洲的家里蹲往往比一般同龄人更不关心政治,更低投票率,更低信任度,更不愿参与社会活动。除了失业群体及坐等更好机会的理想派,父母离异、父母为移民、受教育度过低、精神异常或身体伤残、居住在偏远地区的青年沦为家里蹲的风险更高。
父母离异后陷入抑郁的爱丽莎便是一个例子。父亲为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画家,从小就显示艺术天才的爱丽莎,却在父母离异后饱受抑郁症折磨。
初见到爱丽莎时,恰逢她发病后的平静期。除了没穿裤子、裙子,只穿丝袜,她似乎别无异常。家中挂满的艺术作品、多次个人画展的经历,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20岁女孩的超群天赋。
但爱丽莎的天却是黑白各一方。她可以是魅力四射的年轻艺术家,也可以头顶老鼠跃出吓你。退学后接受专业治疗的爱丽莎如今虽已基本康复,却习惯了终日宅家的日子,无意再返校园。
相比追求完美的阿尔诺,纳税人对救助爱丽莎这样的特殊家里蹲似乎更无法抱怨。
不管是何种原因致使他们“家里蹲”,人口老年化日趋严重、经济复苏缓慢的欧盟都无法对这一千多万年轻人的迷惘坐视不理。
欧盟一边制定政策处理毕业与就业的脱节,避免学生辍学早退;一边鼓励辍学青年重返校园,为青年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工作便利。拯救迷失的年轻人,无论对经济、对社会,都意义太重大。
(本文作者介绍: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欧洲研究硕士,兼任前欧洲议会议员助手)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