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香港站记者 翁晓莹
上一次派钱,港府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花钱买骂受”。拿到钱的人呢,视这6000元为应得的福利,甚至还有很多政党和立法会议员将派钱说成是“欺瞒百姓多年,现在给点小钱堵你嘴”的招数。没拿到钱的非永久居民(比如我),心里暗骂“每年的税一点都没少交,有派钱这种好事却轮不到我”,自然更加忿忿不平。
“派钱啦,派钱啦,澳门政府又派钱啦。”这大概是上个月香港普通市民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澳门特首崔世安上月发表施政报告,宣布向每名澳门永久居民派发9000大元。这还不止,除了派钱外,公积金、养老金、敬老金、医疗券、残疾津贴、进修基金等也获得全面调升。掐指一算,这已经是澳门政府连续第7年派钱,而且一次比一次豪爽,7年来每位澳门永久居民都有价值4.8万元的馅饼从天上砸到头上。
相比之下,香港这边只是在前年不情不愿地派了6000元,还引起骂声一片。与隔海相望的对面一片欢欣鼓舞相比,这边却一团乱七八糟,怪不得有港人戏言要移民去澳门,每年坐等派钱,赚点零花钱用用。眼看现在一年即将到头,港府的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这两份重要文件又推出在即。澳门那边派了又派,使得派钱再次成为香港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
其实,这样单纯的比较对香港来说并不公平,澳门与香港两地的情况实在大不相同。
首先,两地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澳门人口只有50多万,而香港的人口有700多万。参考澳门财政局的资料,澳门政府在2012年的收入约1295亿澳门元,财政盈余为728亿元,除以人口的数量后,平均每人可以分得的盈余达到12万元。
而香港这边,2012至13年的收入约3502亿港元,支出约3061亿元,虽然有盈余,但数量并不多。再除以700多万人口,每人可以分得的平均盈余只有6300元。而且香港这边因人口众多,还有不少永久居民持有外国护照,派钱仅行政费用就十分庞大,这也难怪澳门年年派钱且越派越多,而香港只能望洋(对岸)兴叹。
除了人口数量以外,港澳两地的经济结构也不同。澳门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博彩业一枝独秀,行业税收几乎已经可以支撑整个政府的开支。在澳门政府2012年的1295亿元收入中,由博彩业带来的直接税收达到了1070亿元,占到政府总收入的82.6%。澳门政府拥有如此强大的现金流,未来也没有太多的大型计划,便像那些派息多的上市公司一样,把现金回馈给了各位小股东。
反观香港,经济与澳门相比更加多元化,财政预算也应该做更为长远的打算。尤其在香港作为支柱的金融与地产业极易受到外围经济的影响,财政储备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际资金大量抛售股票,使香港市场遭受巨大冲击。面对国际对冲基金的狙击,当时的香港政府以外汇基金买进大量恒生指数成份股,维持了市场的稳定。在那之后,香港又连续遭遇禽流感、SARS以及08年的金融风暴等,财政预算上习惯实施危机管理,认为政府应该有足够的储备,才能有保障应付突发开支。
当然啦,这些只是客观因素,港府自己从主观上来看,估计也觉得派钱并不是个好主意。
从政治上来看,上一次的派钱,港府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花钱买骂受”。拿到钱的人呢,视这6000元为应得的福利,甚至还有很多政党和立法会议员将派钱说成是“欺瞒百姓多年,现在给点小钱堵你嘴”的回水招数。没拿到钱的非永久居民(比如我),心里暗骂“每年的税一点都没少交,有派钱这种好事却轮不到我”,自然更加忿忿不平。总之派钱这事儿左右不是人,既然花钱买不到名望,梁振英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反之,如果同等数量的钱不用来派钱,而是化作一个个不同的社会福利或者津贴,拥有固定的受惠阶层和团体,便能产生清晰可见且可以量化的政绩。比如,梁振英刚上任时花了不少钱增设无障碍措施,在现有行人天桥附近加建升降机和斜道等,方便老年人和推婴儿车的家长出行,(我们这些经常提行李出差旅行回家的人也受益不浅),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福利,怪不得即使梁振英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却仍然拥有一批忠实的老年粉丝。
从经济上来看,有人会说,派钱可以刺激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道理虽然没错,但也要看这笔钱是不是真的会用来消费。港人的储蓄率偏高,以占GDP百分比来计算,香港家庭的储蓄率约为27%,虽然没法和中国内地的50%相比,但相对美国13%的家庭储蓄率来说,仍然较高。
如果政府派钱给每个人,则有可能有一大部分的钱成为港人存在银行里的闲钱,钱都在银行待着,刺激经济的作用自然不大。但如果同样的一笔钱用来给经济困难的人提供津贴或者资助,原本揭不开锅的人便会拿这笔资助去用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开支上,在刺激消费方面反而会有一些带动。
这么看来,这种既没有政治利益、也没有经济利益的事儿,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干吧?事实上,上次港府破天荒派钱也是迫不得已下的选择。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制定财政预算案时,在看到破纪录的财政盈余后“头脑发热”,决定向香港每个强积金户口注资6000元。为何要注入强积金呢?据说原因是为了避免刺激通胀。
只是,港人对强积金制度早就不满已久,上次拿到6000元后只能看不能花,更是把肺都气炸了。于是,新仇旧恨一起爆发,港府为了舒缓民愤,不得不将原来注入强积金户口的6000元改为派钱,开了派钱先例。虽然为了避免公众期望过大,特区政府一再声称这只是临时做法,以后不一定会再有,但市民难免怀抱希望,只愿能重温旧梦。
所以结论是,虽然人人都爱派钱,但照目前这趋势看,派钱只能成为港人心中最美好却难以实现的愿望了。你看梁振英不也斩钉截铁地说了嘛:“钱不能乱派,要派给有需要的人,不能像上一届政府那样不理贫富,见人就派。”
这句话,前半句没错,后半句却是无意中黑了“帮上一届政府见人就派”的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怪不得港媒嘲笑道,“(可怜的)财政司司长还没有陪他出席(落区咨询),已先被他打了一巴掌。这样一位‘首长’,难怪他自己都说朋友太多,战友太少。他的战友,还没上阵,已在家里中枪阵亡了。”
(本文作者介绍:来自上海,蜗居香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毕业,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