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主导新西兰换汇市场

2013年11月26日 09:24  作者:张政业  (0)+1

  文/新浪财经新西兰特约观察员 张政业

  换汇公司在国内是地下钱庄,在新西兰金融公司是合法的。这里的中国人有十几万,卖奶粉的、留学生交学费的、家人寄生活费的。还有各种有钱人,家人在新西兰,买房买车都是现金结算,巨额财产放在国内不放心,也要转过来。

大多数国家都允许个人资金自由出入,中国不行,银行不能自由兑换外汇,也就催生了地下钱庄和金融公司。  大多数国家允许个人资金自由出入,中国不能自由兑换外汇,于是催生了地下钱庄和金融公司。

  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几乎都有过和金融公司打交道的经历。所谓金融公司,大多是指帮助顾客兑换外币进出新西兰的换汇公司。一般的金融公司只提供换汇服务,有些规模大或胆子大的金融公司在提供换汇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炒汇、投资等服务。

  是的,这种公司在国内叫地下钱庄,也是政府打击的对象。在新西兰,金融公司是合法的,只要按监管机构的要求申请牌照。当然,如果有炒外汇和投资的服务,需要更高级别的牌照。有实力的做个大公司,没实力的租个小小的鸽子笼大小的门面,混吃混喝也不是太难的事。

  金融公司是怎么运作的?其实并不很复杂,和卖青菜本质上没有区别,有人要换汇,你到批发商那里可以拿到批发价,然后以零售价卖给你的顾客就行了。更多的业务根本不用找批发商买汇,有人要从国内汇款到新西兰,也有人要从新西兰汇款到国内,金融公司只是过过手,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利润就轻松入账了。由于金融公司进入门槛很低,新西兰大大小小的城市,只要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都有提供换汇服务的金融公司。

  新西兰从事换汇业务的金融公司,多为印度人和华人开设,也有为数不多的当地洋人。只要在奥克兰最繁华的皇后大街走一圈,基本上能找到新西兰市面上的所有换汇公司。印度人的换汇公司多在市区繁华地段或旅游景点,为来新西兰的游客提供换汇服务。华人的换汇公司则不同,主要为华人华侨提供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资金非银行金融服务。印度人换汇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华人换汇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大多数国家都允许个人资金自由出入,中国不行,银行不能自由兑换外汇,也就催生了地下钱庄和金融公司。世界上实行全面外汇管制的国家不多了,朝鲜、古巴,还有——中国等。新西兰很难见到朝鲜人和古巴人,估计还没逃出边境就被枪毙了。

  国内的中国银行经营新西兰元兑换,中国工商银行也刚刚在新西兰拿到银行牌照,当然也会经营汇兑,但中国政府的外汇管制政策限制了这两家银行的市场份额。

  中国人在新西兰有十几万,卖奶粉的要换成新西兰元过来、国内进货的要换成人民币回去、留学生要交学费过来,家人在国内的往国内汇款。来来回回,十几万人的资金出出进进,就是一个海量的资金额。当然这还只是小额的,还有很多各种类型的有钱人,家人生活在新西兰,买房买车都是现金结算,巨额财产放在国内不放心,也要转过来,这些钱是不能通过中国的银行转出的。

  中国人这么多,钱这么多,换汇的市场自然很大。正如一位奥克兰资深金融从业人士孙先生所说,市场本身有这样一个需求,银行本身无法满足一部份换汇需求的人,这也是未来华人换汇公司可以自下而上活下去的理由。

  但是,由于这些金融公司业务横跨两国,一端是合法监管的,另一端是严厉打击的,换汇业务的风险也在其中。换汇总是让人提心吊胆,资金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中国打击地下钱庄,另一方面来自金融公司的跑路。其实,随着网络银行的便利发展,中国打击地下钱庄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可以说,金融公司跑路的风险远远大于中国打击地下钱庄的风险。

  金融公司跑路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所有人动机不纯,开公司就是为了骗一把,公司一直正常运转,一旦有一天碰上笔超大的资金,就卷款逃跑了,还有些既做换汇又做其他金融业务的公司,别的业务出了问题,老板便玩起人间蒸发。金融公司跑路现象在华人社区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爆起来,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报警、打官司、围堵老板都没用,最后不了了之。

  近几年网络发展,各家金融公司的换汇效率提高了很多,现在不少公司推出了10分钟到账的业务,受到华人华侨欢迎。毕竟,这年头,信誉、口碑都在打折扣,老板今天笑脸相迎,明天的笑脸还在不在都是疑问,还是眼看着真金白银到了自己账户心里才最踏实。

  (本文作者介绍:曾任济南日报编辑、济南时报新闻部主任、山东商报副总编辑。现居新西兰。)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新西兰金融人民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