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微博]
香港饱受高房价困扰之时,新加坡提出确保100%家庭买得起房,“月入1000坡元(约4800元人民币)家庭可买50平米房。”羡煞港人,月供只需400港元,被揶揄“在香港连阴宅都供不起”。但香港与新加坡政府角色迥异,简单比较并不公平。
正在香港人饱受蜗居和高楼价困扰的时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日呼吁国民“去拥有自己的房屋”,表示将确保100%新加坡家庭都买得起房。其中月收入1000坡元(约6000港元,4800元人民币)的家庭可以买得起两房组屋,面积近50平方米;月入2000坡元能买得起三房;月入4000坡元买得起四房组屋——而且在去除政府津贴和公积金外,月供仅需67坡元(约400港元,320元人民币)。
此言一出,香港舆论立刻炸了锅——6000港元的月收入,在香港已触及政府贫困线,不要说买房,连租房也困难,甚至有网友揶揄“月供6000元连阴宅(指骨灰龛位)都买不起”。10年前经济总量仅为香港的一半的新加坡,早就已经超过并拋离香港,去年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而香港人均还不到3.5万美元。港府一时间又成为了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
其实,这样的比较对香港并不是太公平。
其一,同样作为地少人多的城市,香港70%的土地是山地,而新加坡则以平地为主,可供政府利用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远多于香港。香港目前只有23%土地已被开发,新加坡则已达到50%。
为大兴土木,新加坡大量输入廉价外籍劳工,这些人是兴建低成本组屋的主要力量。新加坡自1997到2010年之间人口增幅超过36%,目前外籍劳工已占整体居民1/4,为经济争取了低成本的发展机遇。香港则由于全面的劳工保障,建筑费用十分高昂,就算地价全免,每平方米的住房仅建筑成本也高达3万港元。
其二、香港的房屋被视作“资产”,而新加坡的房屋仅仅是住宅。新加坡很早就实施了楼市调控,一家只能拥有一套房子,目前全国超过80%人住在政府的“组屋”中(类似经济适用房或香港的“居屋”),住得虽然舒服,但组屋几乎不能变现,也变相锁住了国民的大量财产。政策推出后,有新加坡人表示,香港人埋怨香港政府,把自己房子卖掉就足以移民全球,但新加坡人根本不可能,“这也是政府防止国民外流的措施”。
其三,香港楼市吸引资金程度远超新加坡。目前全球金融交易活跃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房价高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涌入金融市场的资金而言,房地产往往成为“蓄水池”和避风港。无论在纽约、伦敦还是香港,外来资金无不是抬升楼价主力。
新加坡虽然与香港同称“国际金融中心”,在级别仍然难以相比。截至去年底香港仅股市市值就近22万亿港元(约17万亿人民币),而新加坡股市近期持续上扬后,直到今年5月才首度超过1万亿新元(约5万亿人民币)。这也显示流入新加坡的外资量数额有限。
其四,新加坡让人人买得起房,原则之一是让国民用强制性公积金缴交月供。新加坡强制性公积金最高达工资36%(雇员上缴工资的20%,雇主交16%),这部分款项用来买房供房后,退休后的退休金也就随之大幅减少。而香港则一贯奉行藏富于民的政策,在低税率之余强制性养老金也仅占工资的10%,而且雇员缴交的额度以1250港元(1000元人民币)为上限。
换言之,港人尽管要忍受高房价,却更容易积累财富——根据汇丰在2011年做的亚洲财富调查,香港富裕人士的平均流动资产达30万美元,居亚洲首位,新加坡则仅18万美元。
其实,新加坡房价一直低廉,香港房价也持续昂贵,但过去港人却对新加坡满怀优越感。如今这份羡慕,不如说是羡慕新加坡近年来经济腾飞的速度,与越来越亮丽的发展蓝图。然而,新加坡与香港政府功能角色迥异,若真有心要借他山之石,市民也必须认真考虑要付出何等代价。
例如,房屋问题的基础是土地供应,新加坡政府近期将迁移空军基地,以及把南部的港口迁往西面新填海区,在原有土地兴建一座新城市,立刻增加可供发展土地1800公顷。与此相比,香港小小一块旧启德机场土地荒置十余年才最终动工,旧区观塘的改造拆迁谈来谈去谈不妥。香港如果要有建造更多房屋的机会,环保人士、失去工作的旧区小商贩们,首先不得不向土地开发计划妥协。
同时,新加坡政府利高额公积金聚集财富,在国内外大力投资、主导经济发展策略,不仅是新加坡高速增长的秘诀,也是新加坡为国民提供住房津贴的资金来源。香港政府则一向量入为出,避免增加市民不必要的财政负 担,如果要“全民置业”,势必要大幅加税,甚至增加税种,并提高强积金收费,市民又是否愿意拿出30%-40%的收入交到政府手中?
最后,新加坡提出“1000元收入可买房”的原因,是很多家庭的收入的确就只有1000坡元——大量廉价外劳的输入压低了低端就业市场的工资。新加坡贫富差距问题并不逊色香港,而且穷人的收入低于香港,物价反而高于香港,即便拥有住房,生活依然艰难。想要拥有“新加坡式”住房福利,难免要面对一个穷人更穷的香港。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