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出现慢性病征兆

2013年08月21日 17:55  作者:日经BP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 日经BP社[微博] 作者为仓都康行 原文出自《日经商务周刊》

  随着金融扩大的异常加速,中国经济开始表现出的症状似乎不是突发症状,而是慢性病的征兆。倘若症状只是经济减速,很快就能回到增长轨道,应该称得上是万幸。

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一头扎入好似增长发动机熄火的“失去的20年”,在黑暗的时代中挣扎,中国还拥有借助全面的国家支持解决坏债问题、健全金融体系,成功摆脱低增长的可能性。  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一头扎入好似增长发动机熄火的“失去的20年”,在黑暗的时代中挣扎,中国还拥有借助全面的国家支持解决坏债问题、健全金融体系,成功摆脱低增长的可能性。

  2008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占GDP15%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当时,这项政策得到了全世界的热烈欢迎,却酿成了如今令世界最为担心的结构。随着这一积极财政政策,中国地方政府加快了缺乏规划性的房地产开发,银行向政府的金融公司不断提供偿还可能性很低的贷款,富豪为图高回报,也开始参与这样的投资。

  日本在进入1980年代后期之后,在房地产行情持续上涨的神话之下,也曾经出现过投资热潮,企业扩大资产负债表、银行扩大贷款,个人把希望和金钱寄托于土地的潜在收益,按照证券公司的推荐疯狂投资股市。虽然细节存在差异,但从房地产和银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现在上演的金融戏码与当年的日本基本相同。

  当然,中国与日本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其中之一或许是中国的人均GDP尚未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经济距离成熟还相差甚远,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劳动力。就像常说的那样,就经济阶段而言,现在的中国或许接近1960-1970年代的日本。

  但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一头扎入好似增长发动机熄火的“失去的20年”,在黑暗的时代中挣扎,中国还拥有借助全面的国家支持解决坏债问题、健全金融体系,成功摆脱低增长的可能性。

  不过,由国家主导的缺乏效率的资金分配存在着重大缺陷,足以抵消自上而下体制的优势。而且,作为金融政策核心,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在1948年成立之时还兼具商业银行的职能,从1995年才开始专门行使央行[微博]职能,历史较短,应对危机的经验与发达国家的央行不能相比。而且,中国现在面临着致命的人口动态结构,在步入经济成熟期之前,劳动力人口已经开始转向减少。

  随着金融扩大的异常加速,中国经济开始表现出的症状似乎不是突发症状,而是慢性病的征兆。倘若症状只是经济减速,很快就能回到增长轨道,应该称得上是万幸。但是,近10年来开始快速向市场经济倾斜的中国是否能够避免欧美和日本等在过去100年中曾品尝过的苦涩?这一点目前尚无定论。对此,笔者并没有那么乐观。

  (本文由日经技术在线编译,全文请点击链接)

  (本文作者介绍:日本最大的跨媒体专业出版集团,旗下运营商业类杂志8本、技术类杂志19本、生活类杂志11本,并拥有10多家专业网站。)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中国日本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