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拖累经济的四个不确定性

2013年07月12日 17:57  作者:财政时报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合作机构 美国《财政时报》(The Fiscal Times)专栏 作者为Mark Thoma 原文见《Four Ways the Fed Is Creating Harmful Uncertainty》

  美联储在稳定市场情绪方面“劣迹斑斑”——对外沟通不畅、理事会成员频繁跳槽、预测过于乐观、主席接班人迟迟未定。正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联储政策意识流”。

近日,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无可能继续留任;明年初联储主席任期结束之时,即是伯南克下台之日。  近日,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无可能继续留任;明年初主席任期结束之时,即是伯南克下台之日。

  作为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的任期将在2014年1月31日结束。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伯南克“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太久了”,从而消除了伯南克留任的可能性。

  尽管伯南克留任联储主席已无可能,但联储自身却有着一些不定数,这些可能会拖累美国的经济复苏:

  1. 谁是新主席

  在格林斯潘执掌联储的年代,显然是格林斯潘主席一手遮天。而伯南克一直努力尝试改变联储的运作方式,拒绝任何人只手遮天。他的理念是,机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机构里的某个人。

  尽管联储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主席之外,但外界始终相信联储的决策还是取决于主席的意志。因此,谁是未来主席的不确定性,即意味着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很有可能拖累本就复苏缓慢的美国经济。

  当下美国经济需要的是连续性,而不是改变和不确定性,希望伯南克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再留任一届。如果这行不通,联储就应该尽快公布主席的接班人选(但愿能平稳过渡到珍妮特-耶伦)。

  2. 何时结束/扩张/缩减QE

  关注联储动向的人都知道,联储在对外沟通的表现往往差强人意,特别是关于何时会缩减QE的问题,而这意味着利率和QE政策的不确定性。过去几年人们对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热切期望,联储似乎并不了解。

  任何经济复苏的苗头,都会促使联储宣布他们将着手退出QE。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外界一直认为联储期望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当市场“误读”联储何时退出QE之时,联储成员就不应感到太惊讶。如果联储与外界的沟通是在增加不确定性而不是消除它们,就会引发很严重的问题。

  3. 预测太乐观

  这一点也关乎联储与外界沟通的问题。联储对经济前景的预测一直很乐观,这也是大家相信联储期望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原因之一;这样他们可以避免做出艰难的决定,但那些艰难的决定才是真正有利经济的。总之,我们被告知,未来很美好。

  然而,当事情的发展远逊于预期的时候,联储就必须得逆向操作了。市场之所以不相信联储的对外沟通,还是在于联储的言行并非完全一致。

  4. 频繁换人的理事会

  联储理事会成员的任期为14年,且不能被再次委任。由于每两年就有一个任期结束,因此没有哪个主席可以在七人理事会中委任超过两名理事会成员(每个任期为四年),从而改变联储的架构。这样的模式理应在政策方面创造更多的确定性,而确定性意味着更多的投资与增长,这才是投资者真正关注的。

  然而,近年来联储却并不是这样运作的。联储的理事会成员往往会定期辞职,以追求在私营部门那些收入更为丰厚的机会。而布什和奥巴马总统在任期间都能够委任几乎全部七名理事会成员。

  幸运的是,尽管未来仍有不确定性,事态却并未因此变得太严重。当伯南克换届下台,理事会成员出现更替,联储政策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吗?我们能肯定未来联储会信守承诺吗?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当理事会成员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他们应该理解并尊重这份任期为14年的承诺。

  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联储并未很好地完成任务。但与某位共和党成员的指责相反,我认为银行监管的不确定性并不是阻碍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真正的不确定性在于——监管往往能减少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而那些势力庞大的金融机构究竟能强大到怎样的地步,从而阻挠监管呢?

  总之,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是拖累经济复苏的主因,其他如削减赤字对经济的拖累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尽管如此,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它没有危害。减少对外沟通问题、避免过于乐观的预测、遏止理事会成员的频繁更替、消除主席换届的不确定性,这些是一定会对经济起到帮助作用的。

  (本文作者介绍:《财政时报》总部位于纽约,设有华盛顿分社。创始人Peter Peterson是美国前商务部长,黑石集团创始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不确定性联储理事会主席QE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