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正在被污名化

2016年12月04日18:29    作者:宋聆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宋聆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关于野蛮人、杠杆收购的几句话,惹爆了财经舆论场。在险资快速污名化之际,污名化一旦形成,很难消除,这无论对险资的运用、还是争取上层的政策,都绝非好事。至少到目前为止,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权还是在保险系统,请监管者三思。

  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关于野蛮人、杠杆收购的几句话,惹爆了财经舆论场。多家财经媒体、甚至包括新华社,都认为刘士余是在抨击险资。虽然证监会官方发布了刘士余讲话原文,表明这是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致辞,但浪头依然不减。

  综合刘士余讲话的场合和整体的语境,我个认认为,刘主席的这番话可能被解读过度了。主要原因有:第一,刘主席管的不仅仅是股市,还有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这些公司做杠杆、通道等业务,手笔是相当大的。以宝万之争为例,前海人寿的直接贡献占比并不大,反倒是各类资管计划发挥了主力作用。

  第二,新班子到位后,证监会对于自己领域内的杠杆、通道业务监管异常严厉。周五还下发了针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规范、对公募基金的委外通道业务也做了要求。几个月前,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副主度李超表示,这些业务不做就不做,信托公司还做、那风险也留给了他们。刘士余的话并不是横空出世。

  第三,从场合上来说,这是基金业协会的会,刘主席不希望自己所辖领域内的主体参与这些事,在会上把话说的很重,可以理解。最后一点,从股市的监管者的角度,证监法规定的证券违规行为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不包括哪个上市公司被谁控制。仅从职务角度,刘主席和王先生、董小姐们,不是一条线。

  但不管刘主席的本意是否仅在说自己家孩子,吃瓜群众众口一词的认为他意指险资,这本身就值得反思。

  根据保监会的官方数据,截止到今年10月30日,仅人身险公司即有76家。而所谓爱举牌的土豪险资,真正来说,就那么几家:安邦、生命、恒大、前海、国华,此外,对二级市场有自己的玩法的还有华夏和百年。唯一一家因为二级市场受到关注的大保险公司,只有阳光。至少从现在的情况看,阳光的玩法不大一样,可以暂时不在其中。

  上述公司有个共性:民营且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有着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在进入保险业前即已形成。进入保险业的目的,往好听里说,就是参透了巴菲特偏爱保险浮存金的秘密,展开资本运作。志在向巴菲特学习的大佬们不在少数,只是暂时没有在国内二级市场兴起风浪。照现在这个趋势,这个队伍可能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不到十家并非真正对经营保险业务有兴趣的保险公司,用时不过两年,打造了险资“土豪”、“野蛮人”的标签。保监会能忍,其他保险公司有什么不能忍?不能忍又怎么办?

  在此之前,我曾多次为险资的被妖魔化而力争,时至今日,我仍然可以说,保监会有苦衷。

  苦衷之一,即便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进入保险业前即声名赫赫,但你说人家进来就是圈钱的,依据在哪儿?仅依条文说,《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挡不住。

  苦衷之二,说好了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法无明文禁止即为可,那保险公司要买什么、投什么,保监会怎么管?态也表过了,保险姓保也喊过了,总不能一刀切的说不允许举牌吧?

  苦衷之三,没我险资举牌,别人也一样举牌,收购战本来就是二级市场经常发生的事。被举对象往往企业公司治理有缺陷,公司应该自我反省。此外,关于证券交易规则不归保监会制订,保监会也没办法。

  苦衷之四,保险资金入市,当初也被认为是利好。不能你们需要险资就入、不需要就不入。

  ……

  甚至当然可以说,在声势浩大的宝万之争中,显然是证监会和银监会监管的地盘出的问题更大。还可以说,并购的原因是中国缺少并购类工具,保险公司被变相的充当了这种角色与平台等等等等。

  然而,又怎么样?在险资快速污名化之际,即便上述辩论都成立,又怎么样?当你看到“你若不举,便是晴天”的段子时,这是险资的光荣吗?

  保险市场的主体已高度市场化,不是过去的格局了,除非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仅靠喊话、各保险公司即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传媒口中,险资越来越不辨色彩。早些年,大家还自卑于自己是卖保险的,在“一人卖保险、全家都丢人”的口水中灰头土脸,上媒体的新闻不是销售误导、就是拒赔。如今,险资的消息真让人瞠目结舌,即便是业内,也很难再为某些同业公司的圈钱、杠杆收购的作法开脱。

  二级市场不过举牌而已,被卷入恒丰银行股权纠纷的君康人寿,更是赤裸裸的当工具。大股东如此任意操控保险公司,能让谁相信保险本姓保、谁能相信保险业是在稳健经营?“保险都是忽悠”的污名还未消减,又来了“野蛮人”的标签。污名化一旦形成,很难消除,这无论对险资的运用、还是争取上层的政策,都绝非好事。

  至少到目前为止,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权还是在保险系统,请监管者三思。

  (本文作者介绍:宋聆,关注保险业中宏观的运营与发展。)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士余 野蛮人 险资 污名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