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在全民盲目追捧中红了

2013年11月11日 11:18  作者:萧戍闻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萧戍闻[微博]

  余额宝的骇人增量就是实例,一个积极的盲目性创新被公众接受后,成为被追捧跟风的成功创新了。要实现金融业深刻的IT互联网技术革命,理论上讲,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业,谁来做主导都可以,但种种迹象表明,传统金融业的作为暂时乏善可陈,IT企业进军金融业又面临着牵强的行业壁垒。

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金融服务业的社会公平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金融服务业的社会公平

  查尔斯·汉迪说,所有社会机构都是公众的奴仆,金融机构是社会财富的托管者与增值责任人,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当然也是公众的奴仆。但传统金融服务业的体制内背景使它们还不能充当好“奴仆”的角色,而IT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领域,将有助于实现金融服务业的社会公平性,因为公众通过SNS平台参与金融活动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了。

  IT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服务行业无疑会带来重大的创新,这种创新甚至被媒体乐道为“颠覆式重构”,颠覆一词实际是在隐喻传统金融业未来前景不妙,不过我倒认为“互联网金融”这种创新会让整个金融服务产业走得更好。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J·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提出,金融业持续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是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这个创新即是产品的创新,也是营销与服务手段的创新。作为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只要不扰乱经济秩序,对社会经济活动有帮助,就算被指斥为“野蛮生长”也不是坏事。

  创新往往有盲目性,无论是金融服务创新还是IT服务创新,都是如此。所谓盲目性,是说金融机构事先并不知道公众需要何种创新,因为公众自身也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众多盲目性的创新却要通过公众选择来评判是否合时宜,最终决定这种创新是不是站得住脚,QQ、支付宝[微博]、微信等都有过这种经历。

  但这种盲目性是积极的,银行、投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都要在自己的执业领域内致力于金融创新;同时,正如量子化理论所揭示的,许多细小的、局部的盲目性,貌似杂乱无章,最终却汇集成具有必然性的大趋势,这个必然性的趋势力量来源于:金融服务应该促成市场经济的壮大和社会的公平发展。

  以银行业务为例来看看IT互联网技术重构的切入点。

  银行的职能在于“存贷付”,“存”就是社会财富以货币形式存放在银行里进行保管。如果说纸币替代金属货币后,成就了现代银行体系,那么电子货币在未来取代纸币后,银行体系的存在基础必然面临根本性变化。电子货币趋势对实现社会公平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其实现是可预见的。一旦形成事实,互联网技术将成为传统银行的核心技术,这个金融创新是银行业能否存续的根本。

  “贷”的职能是财富增值,互联网技术在这一业务环节的作用,体现在提高社会信息与资讯的透明度上。大数据服务可以把这个“透明度”提供给金融机构以资判断,确保资本金投向最有价值和最高效的社会经济活动上,这个技术重构过程将通过“信用再造”实现金融服务的社会公平性,但目前看来,业界似乎还没有什么建树。

  至于“付”,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实质内容,这项业务由传统银行的客户临柜办理,进化到以支付宝模式为代表的PC端居家办理,在进化到以微信模式为代表的移动端随身办理。由于最能也体现流动性(也就是金融之“融”的概念),故此被认为是最好的利润点,所以一时之间各种“付”层见叠出,竞争激烈,也浪得了互联网金融的虚名。

  上述相对迫切的技术重构似乎还被视为很遥远的事,业界与传媒界更多关注的还是激烈的混业竞争现象,但互联网金融的确会把银行业务引向一个好的未来。

  说过银行业务,还想讲讲保险业。

  互联网技术向保险系业务的渗透是谨慎的,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导致了这种谨慎,即保险的“专业复杂”程度比较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查尔斯·汉迪说过,许多词“都是假冒伪劣的技术术语,目的在于把显而易见的道理变个说法,显得更聪明……这类冒牌语言创造了一种虚伪的神秘性”,汉迪表示“现实是非常不同的,而且要简单的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技术对保险业的重构,可以从实现保险产品的标准化与简单化入手,把貌似复杂的保险产品解构成萝卜白菜一般,罗列出来供客户选购。

  罗伯特·J·希勒认为,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对于减轻大大小小各种悲剧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保险发挥的作用可称得上至关重要,因为无法准确衡量保险商提供的服务的潜在价值,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太重视他们的服务内容”。

  公众无法理解保险产品理念,导致准客户对保险业务及保险企业产生了不信任,赢得信任就要进行更好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体验,互联网技术对于市场反馈迅捷而精准,优势强大,非常利于增进保险企业与社会公众的互信。

  保险业务创新一向被认为是困难的,实际上,只要能更广泛的覆盖公众的担忧和不良预期,保险业的金融创新点俯拾皆是,保险产品与服务要就此发动积极的盲目性创新。连“赏月险”这种一翻两瞪眼式的娱乐性产品都能开发出来在网络上销售,可见保险企业完全有智慧挑战预期风险带给公众的担忧。

  试以住房问题为例,如果保险业务介入到房地产价格与房屋建筑质量的保障当中,无疑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价格保险一方面可以缓解公众对于已够房产降价的忧虑,另一方面必然会在抑制房地产涨价上有实际的作为。

  建筑质量保险一方面会对房屋的损毁提供补偿,但另一方面会让保险企业更注重监督房屋的建筑质量,从而降低标的物的出险几率,道德性风险受到监督与控制,而这种监控是基于金融效用的,故此是客观和公平的。

  如果上述产品创新、销售与服务创新在目前还很难实现的话,互联网技术以其无可匹敌的细节把控优势和数据分析优势,将使这些金融创新在未来变为可能。公众目前的各种忧虑很多,互联网技术一旦深刻重构保险业,金融创新将有助于化解公众忧虑,一个解除了相当负担的社会将走向公平,这种公平还会得到保障以化解风险。

  应该说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真正的重构还很不成形。

  传统金融服务业的高门槛,使银行还在把敛集储蓄余额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定到5万起买入的限制,这是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性的,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的重构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公众不必跨门槛就能随时、随地、随意的进行金融活动,这是把“国民人均”资本拧合成“社会总量”资本的最佳方式。余额宝[微博]的骇人增量就是实例,一个积极的盲目性创新被公众接受后,成为被追捧跟风的成功创新了。

  要实现金融业深刻的IT互联网技术革命,理论上讲,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业,谁来做主导都可以,但种种迹象表明,传统金融业的作为暂时乏善可陈,IT企业进军金融业又面临着牵强的行业壁垒。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虽然火爆,但本质上一直在碎步徘徊,数来数去,不过是众多传统IT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在银行系业务的支付环节进行着混业竞争。

  IT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虽然有先天优势,但IT技术和IT企业毕竟是两码事,比如阿里要成立银行,并不是成立支付宝的下属子公司,而是建立一个和其他商业银行同类的金融机构。这就和华夏银行是一个道理,华夏银行最初可能是首钢集团的一个融资子公司企图,最终还是要独立出来,否则只能自生自灭了。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技术重构,传统金融服务产业要更加积极和主动,传统IT产业则要运用好游戏规则。

  时不我待,双方都要谋求各自的突破。

  (本文作者介绍:金融大集团的从业小职员,“豆瓣阅读”认证作者,“第九课堂”认证讲师,文史国学研习者。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创新金融业互联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