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高管潜逃折射国人理财观:跟风从众盲目购买

2013年09月12日 15:34  作者:丘斌斌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丘斌斌[微博]

  泛鑫事件后,社会舆论多指向监管不力,保险中介销售违规问题一度成为焦点。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泛鑫不是一家理财公司,而是一家保险代理公司,代销的是保险产品,这些投保人为何会拿出如此多的资金购买泛鑫推荐的理财产品、签订理财合同呢?这其中折射出的是国人错误的理财观。

  近期,上海最大保险中介机构——泛鑫保险代理公司美女老总陈怡携巨款外逃事件一度成为新闻头条,引起业界极大震动。后期调查显示,该公司业务屡屡违法,管理层鼓动业务人员签订虚假合同,以高回报、高收益为幌子,骗取投保客户的资金,套取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导致众多投保人、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其连环骗保陷阱和自制理财产品骗了5000人,其中包括不少百万元级的大单客户,最高的单子达到3000万元

  泛鑫事件后,社会舆论多指向监管不力,保险中介销售违规问题一度成为焦点。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泛鑫不是一家理财公司,而是一家保险代理公司,代销的是保险产品,这些投保人为何会拿出如此多的资金购买泛鑫推荐的理财产品、签订理财合同呢?这其中折射出的是国人错误的理财观。

  跟风从众,盲目购买

  国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理财方面的知识大都比较匮乏,面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良莠不齐的购买渠道,真是万花迷乱无从下手。买什么好,往往是听宣传、看广告,到底怎么样并不了解。只要有亲友买了,就去问问情况,自我感觉靠谱就准备购买了,也不仔细的研究考察,盲目跟风购买,这里面还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反正不是我一个人买了,要亏大家一起亏,倒霉的也不是我一个。既然朋友都买了,他们肯定都仔细研究过,他们都把钱放进去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这样的跟风从众心理不在少数。

  细看泛鑫案的客户,有不少这样客户之间转介绍的,一个人买了,下个月就返还收益了,或者上一年度的收益都到账了,应该靠谱,应该没问题。然后就介绍别的亲友来购买了。这里,介绍的人觉得这东西好,只介绍给熟悉的亲友,不熟悉的我介绍给你干嘛啊。被介绍的人也觉得如获至宝,感谢挚友的介绍,既然你都有收益了,应该就是没问题的,自己就省的去研究了,直接就买了。

  专家支招:凡事还是自己研究和考察的好,人云亦云的道听途说是靠不住的。理财市场本来就很鱼龙混杂,如果自己不学习知识、研究考察,更容易误入迷途,到时候追悔莫及。

  短期安全,长期难保

  还有很多客户,就怕长期产品,期限那么长,我怎么知道将来有什么风险,你来个短期的,风险就应该不大了。这种想当然的想法,不在少数。所以在理财市场中,短期收益的产品受青睐,长期收益的产品比较受冷落,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和周期长短没有关系,是和承销商、经营企业、投资渠道、资金安全性等方面关系密切的。很多理财产品都是以“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为招揽客户的口号,还是要看清理财产品的本质细节,再做决定。

  专家支招:理财中其实应该更注重产品的平衡配置,期限长短的产品都应该配置,但是更应该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周期长短到再其次。

  只看收益,不顾风险

  “高收益”是销售理财产品屡试不爽的法宝。“年回报8%~13%。”“已经有人拿到了第一年10%的收益回报。”泛鑫销售人员常挂嘴边的这两句话。其实,这么高的收益率一看就值得打问号。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或者简单理解为“保证利率”并不高,传统寿险预定利率改革后,高限也仅为3.5%,分红、万能类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仅为2.5%,而投连险更是不保本的浮动收益。2012年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行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保险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39%,投资收益率最好的泰康人寿也仅为6.54%。在如此收益水平下,分红、万能等寿险保单的普遍结算利率约在5%上下。即便在今年保险投资渠道松绑,项目化投资产品不断开发的情况下,各公司高收益的产品预计结算利率也不过在6%上下。每年超过8%的收益水平显然是离谱的。

  很多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都是精于算计收益,恕不知期间有很多的收益计算都是预估的演示,并不能作为最后兑付的凭证,也有一些如泛鑫包装的理财合同中提到的,超出常规收益水平的理财项目,更是应该更加谨慎购买。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看收益演示,更多的应该关注资金风险,仔细阅读相关条文中的风险提示。现在不管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或是保险公司销售的非传统型保险产品,都会在产品说明书中有重要的风险提示内容。另外应该了解这些理财项目的资金运作渠道和方法,了解相关市场的动态和行情。无论多高的收益诱惑,一旦发生资金风险不能兑付,合约就成了白纸一张。

  专家支招:不了解的事情不做,不清楚的内容不买。要理财,就要学习理财知识,就应该了解理财中的风险。任何理财项目都不是完全无风险的,都有风险的大小高低,风险应该在个人能承受的范围内。遇到过高的收益,一定要画个问号,好好了解仔细。

  不读合约,只听介绍

  很多客户都会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犯一个严重错误,就是不自己越多相关合约,只听销售人员讲解,这样的事情真是屡见不鲜。在购买保险的客户中,购买前阅读条款的凤毛麟角,仔细阅读过产品说明书再签字的也不多。大部分客户凭着自己的理解和销售人员的介绍购买,尤其是关乎个人权益和利益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权益重视不够,这体现在签字的随意性上。这是个极大的错误。在泛鑫保险代理购买保险,拿到一份泛鑫签订的理财合约,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购买理财产品也是一个商业行为,签署的合约也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一旦产生纠纷,也是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那么合约就非常重要,它是将来法律判罚的基本依据,尤其是签字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很多人凭着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和个人的理解就认定将来的履约情况,一旦出现不符就产生纠纷,甚至是损失。

  专家支招:任何购买行为牵扯到合约的都应该仔细阅读,尤其是需要自己签字的,必须认真阅读条款,不明白的不要签字,签字后就代表了对以上条款的认可,一旦产生纠纷不是以当时销售人员的介绍为依据的,而是以白纸黑字的条款。

  贪图便宜、吃亏上当

  以前,保险销售经常会在卖保险时赠送食用油、金银币等小礼物增加吸引力。如今,泛鑫的“骗术”升级,直接“加送”一份理财协议。不少受害者经熟人推荐购买了“理财产品”。如今很多产品在销售中都有各种利益返还,或者奖励,要么以抽奖等方式进行,为的就是促使客户下决心购买。这时候,客户要客服贪图便宜的心理。

  另外就是加送,或者转介绍奖励,这类方式也很多。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会牵扯到返利、奖励。比如在电话回访中表示全部知晓或认可,可以得到几百元的奖励。这样的方式往往让监管机构硬性要求的百分百电话回访形同虚设。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容易吃亏上当,也可能连累到亲朋好友。社会上的诸多骗术,往往都是因为想占便宜而上当的。

  专家支招:对于那些便宜白占、好处多多的事情要谨慎小心,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诸多的俗语、古话已经千百次的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鱼儿被钓起,不就是因为贪图鱼钩上的鱼食么。

  (本文作者介绍:丘斌斌,保险行业从业17年,参与寿险产品开发上市等工作5年多,目前专注于以保险产品为核心的销售培训、产品企划等工作。)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泛鑫保险美女老板理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