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成本可不低

2013年08月05日 10:13  作者:卫江山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卫江山[微博]

  目前国内的保险电商与传统业务渠道是同样的处境,都是在“找”客户的阶段,区别在于电商是通过网络让客户来购买保险,而传统业务渠道是通过营销员展业实现销售,如果传统渠道团队经营被看做是成本,那么保险电商的网络投放同样需要高额的成本,区别仅在于成本投入的方式不同。

互联网保险已炙手可热互联网保险已炙手可热

  8月1日,某保险业内著名媒体人在其微博发表评论,题为互联网,构建保险新思维。由于私交不错,没好意思直接评论反驳。

  互联网能改变保险业现状吗?作为从业者,我很希望能,但从目前行业实际的运营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少喊口号、噱头,多一些对行业发展的冷静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通过一些数据以及个人对于保险电商的理解进行分析。

  保险网销的成本低吗

  互联网保险优势不用多说,业内相关论述的文章已经有很多,然而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成本真的很低吗?同僚讲的话十分在理:他说目前国内的保险电商与传统业务渠道是同样的处境,都是在“找”客户的阶段,区别在于电商是通过网络让客户来购买保险,而传统业务渠道是通过营销员展业实现销售,如果传统渠道团队经营被看做是成本,那么保险电商的网络投放同样需要高额的成本,区别仅在于成本投入的方式不同,从本质上说,“让”客户来买保险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通过对业内知名保险电子商务网站、保险论坛的访问量(PV)调查发现,目前在参与网络投放、竞价排名推广以及网盟推广的网站,日均访问量可达到5万次以上(各家数据略有不同),而未参与推广的网站或论坛日均访问量仅在千余次。从表面上看,互联网保险的“量”整体在增加,但是一旦大规模的推广动作停止,还能产生多少的长尾效应,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营销员仍是互联网保险的主力人群

  这里我们重点说那些没有做推广动作的网站。从日均PV来看,纯粹的电子商务销售网站与综合类论坛差距不大,但就日均UV来看,电商网站要明显高于综合类论坛,这意味着综合类论坛的“回头客”要更高一些。

  据我了解,营销员仍然是这些“回头客”当中的绝大部分人群。营销员重复访问的原因如展业需要、知识学习、同业交流等等。而普通消费者访问的理由很单纯,了解学习保险从而形成购买,一旦这个过程完成后,他还会不会再来呢?

  如何建立与客户之间的“黏性”

  这里提出一个前瞻性问题,即互联网保险如何建立与客户之间的“黏性”。这个问题对于财产险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但对于寿险来说可谓“关乎生命”。营销员伙伴在展业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拒绝说辞是:“我已经买过保险了”。

  保险需要根据用户的家庭状况、收入状况、风险偏好等一系列因素适时调整,然而由于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都相对比较低,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张保单管一辈子”的情况普遍存在。

  互联网保险,既是一个销售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渠道,如何合情合理,做好保险消费者教育同样也是互联网保险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了这个“村”下一个“店”在哪?如果若干年后,互联网保险演变成营销员“自娱自乐”的平台,那么它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关于如何建立与客户之间的“黏性”问题,我暂时给不出大家满意的答案,需要从业者的集体智慧。

  期待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但更希望它能可持续的发展。

  (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章数据来源“站长工具”网站与实际情况或有出入;本人对于非寿险业务只是粗通一二,因此这里不做过多品评,主要谈论寿险业务)      

  (本文作者介绍: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保险互联网电商网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