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行情红包雨 H股更具性价比

2018年01月23日06:58    作者:张忆东  (0)+1

  文/新浪港股(微信公众号xlgg-sina)专栏作家 张忆东

  当前我们继续看好金融,维持H股更强的判断,权重股具备估值修复的动能和空间。恒指PE已经超越了历史均值,且回到2010年至今估值区间上方。而国指PE仅10倍,低于历史均值,距离2010年PE高点有较大差距。银行2017年PB不到1倍,除中国平安外保险股按2017年PEV不足1倍慢牛才是健康牛,上半年节奏1季度好于2季度,春节前或好于春节后。

  摘要

  恒指叠创历史新高,2016年9月《港股开启新牛市》大逻辑不断被验证

  ——自2016年以来,我们持续看好港股大牛市的逻辑,不断被港股行情和中国经济基本面所验证。与2007年的高点不同,现在的港股行情依然很健康,仍只是“底部的顶部”。1)2007年恒指PE(TTM)高点接近22倍,当前仅15倍,2007年国指的PE(TTM)高点接近32倍,当前仅10倍。2)中长期来看核心资产基本面改善和“北水南下与西水东进”增量资金配置趋势确定。

  1季度行情继续维持看好金融股以及国企指数更强的观点

  ——2017年12月我们提出《为2018年布局,不怕跌、跌不怕、怕不跌》建议布局跨年度行情,持续推荐保险和银行,如今跨年度行情的红包丰厚。

  ——当前我们继续看好金融,维持H股更强的判断,权重股具备估值修复的动能和空间。恒指PE已经超越了历史均值,且回到2010年至今估值区间上方。而国指PE仅10倍,低于历史均值,距离2010年PE高点有较大差距。银行2017年PB不到1倍,除中国平安外保险股按2017年PEV不足1倍慢牛才是健康牛,上半年节奏1季度好于2季度,春节前或好于春节后。

  ——年初行情将延续跨年度行情,继续受益于中外资金新一年布局、年报业绩驱动等等。但是,当这些利多因素被充分反映之后,1季度后期开始要关注引发调整风险的因素,包括1)201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易上难下,3月中旬FED议息会议值得关注。2)“滞胀幻觉”:1季度末,中、美CPI上行风险加大;金融去杠杆、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

  ——继续维持:2018年下半年港股行情有望启动此轮港股牛市主升浪。

  投资策略:跨年度行情的红包该收要收,新资金要更重视业绩及性价比

  ——从资金面、情绪和基本面来看,红包行情可能在春节后遭遇震荡,而新资金进入更要重视业绩及性价比,不能盲目追求估值提升。

  ——首先,立足攻守兼备,继续看好基本面改善且估值低的保险股和优质大行。第二,淘金年报业绩超预期的机会。在食品饮料、内房、航空、娱乐传媒、教育、汽车、信息技术、医药、先进制造业等行业中分享业绩行情;寻找从周期转型价值股的高分红机会。第三,适度布局潜在港股通成分股。

  风险提示:油价、CPI超预期、“金融去杠杆”超预期,引发剧烈波动。

  1.1、恒指叠创新高,2016年9月《港股开启新牛市》大逻辑不断被验证1、牢记行情基本面驱动性质,H股性价比更好

  自2016年以来,我们持续看好港股大牛市的逻辑,正不断被市场行情和经济基本面所验证,实在是令人欣慰。弹指一挥间,当年还有很多人质疑我关于《港股开启新牛市》的判断,他们悲观地认为港股不可能创历史新高。而现在港股已经突破历史高点。相关报告参见:

  20171127《核心资产投资的新时代》

  20170919《经济转型,驱动盈利新周期》

  20170620《核心资产的世界——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

  20170321《港股牛市的正道是盈利驱动价值、龙头赢家通吃》

  20161216《每一次短期的恐慌都是长期心动的机会》

  20161117《定价权争夺战》

  20160917《财富配置全球化,港股开启新牛市》

  20160419《曙光初现》

  与2007年的高点不同,现在的港股行情依然很健康,才只是走到“底部的顶部”,2018年港股仍是核心资产盈利驱动的慢牛行情。

  ——首先,2007年恒指PE(TTM)高点接近22倍,当前仅15倍,国指的PE(TTM)高点接近32倍,当前仅10倍。恒指和国企指数的估值依然是全球股市的“洼地”,估值体系有望持续重估。

  ——第二,中长期来看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配置的趋势确定。1)港股基本面仍将持续改善:未来数年投资中国权益资产所关注的真正基本面,不是投资于GDP的波动,而是关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关注中国一批优秀企业将崛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巨头,强者恒强。2)港股资金面的增量驱动的逻辑很清晰:在中国走向富强,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高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之后,银行和保险以及外资机构等会持续增加配置中国的优质股权,港股作为更便宜而且分红慷慨的中国资产将更受益。

  1.2、一季度行情继续维持看好金融股和国企指数更强的观点

  2017年12月我们提出《为2018年布局,不怕跌、跌不怕、怕不跌》建议布局跨年度行情,持续推荐保险和银行,如今跨年度行情的红包丰厚。

  当前,看好金融,维持H股更强的判断,权重股具备估值修复的动能和空间。1)从指数估值来比较,国企指数性价比更好。 恒生指数PE(TTM)15倍已经超越了历史均值13.5倍,且回到了2010年至今的估值区间上方。而国企指数(PE)仅10倍,低于历史均值11.73倍,距离2010年PE高点16倍还有很大差距。恒生指数PB回升到1.5倍,国企指数仅1.18倍。2)从指数构成来看,权重股具备估值修复的动能和空间。国指中金融股权重73.5%,其中银行占比45%、保险占比23%,能源股权重10.64%。银行、两桶油2017年PB仍不到1倍,保险股除了中国平安以外其他按2017年EV估值也尚未达到1倍PEV。

  1.3、慢牛才是健康牛,上半年节奏1季度好于2季度,春节前或好于春节后

  年初行情将延续跨年度行情,继续受益于中外资金新一年布局、年报业绩驱动等等。但是,当这些利多因素被充分反映之后,1季度后期开始要关注引发调整风险的因素,包括

  ——港股的估值已经回升到历史中枢上方。港股估值阶段性较难继续抬升。2018年上半年欧美复苏,欧美货币政策趋紧的节奏可能加强,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易上难下, 3月中旬FED议息会议值得关注。

  ——“滞胀幻觉”:一方面,一季度末,国际油价上行趋势下,中美两国的CPI有上行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

  继续维持2018年下半年港股行情有望启动此轮港股牛市主升浪,港股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代表性将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港股的盈利和估值双升。1)2018年中报会坚定投资者对中国核心资产的信心,提升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2)港股制度改革2018年将实现重大突破,显著提升港股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代表性,包括发行制度改革和H股全流通试点的推广。

  1.4、投资策略:跨年度行情的红包该收要收,新资金要更重视业绩及性价比

  跨年度行情的红包该收要收,港股牛市慢下来才能走的更长远。1)从资金面指标来看,年初调仓的机构资金布局或已接近尾声,2018年初至今已累计净流入374亿人民币,是去年同期净流入的3倍。后续动能可能有所削弱。2)从情绪指标来看,期权市场put/call ratio和主板市场卖空比例都已经处于较乐观区域。结合基本面因素,红包行情可能在春节后遭遇震荡,而新资金进入更要重视业绩及性价比,不能盲目追求估值提升。

  首先,立足攻守兼备,继续看好基本面改善且估值低的保险股和优质大行。

  ——继续战略性看好保险股:1)消费升级,寿险密度和深度提升空间大。2)“保险姓保”监管下,保险业竞争格局改善。3)2018年长债利率回升,计提准备金压力下降将释放利润。4)估值低。

  ——继续推荐优质大行:受益于不良率企稳和净息差见底,去杠杆环境下负债端和资产端有优势的大行更受益,估值有望从不到1倍PB向上修复。

  第二,淘金年报业绩超预期的机会。(1)在食品饮料、内房、航空、娱乐传媒、教育、汽车、信息技术、医药、先进制造业等行业中,分享龙头公司的业绩行情;(2)在周期性行业中,寻找从周期股成功转型为价值股的龙头公司的高分红机会。相关龙头公司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改善的改善,业绩和分红的稳定性提升。

  第三,适度布局潜在港股通成分股。2月6日恒生综指成分股将进行新一轮调整,3月初港股通成分股也将随之调整。根据恒生综指调整规则和港股通调整规则,我们发现阅文集团、易鑫集团、雷蛇、睿见教育、中粮包装等公司(详见表1)可能在3月进入港股通,港股通可能成为重估的触发因素,投资者可以精选性价比合理的股票提前布局。

  2、沪深港通南北资金流向

  1月15日至1月19日,南下资金周净流入159.06亿人民币,连续三周大幅净流入,2018年初至今已累计净流入374亿人民币,是去年同期净流入的3倍。港股通周成交占全部港股成交金额的比例达到8.77% [1]。自开通以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6689.95亿人民币。

  北上资金周净流入25.59亿人民币。其中,深股通周净流入23.62亿人民币,沪股通净流入1.97亿人民币,陆股通周成交占全部A股成交额[2]1.88%。自开通以来,陆股通累计净流入3729.1亿元,其中,沪股通累计净流入2086.98亿元、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642.12亿元。

  3、南下资金的配置方向

  3.1、南下资金流向变化

  个股方面,1月15日-1月19日一周,南下资金集中流入银行股和港交所,工行、农行、建行合计净流入40.9亿,港交所净流入9.3亿。

  1月初至1月18日,港股通增持较大的行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持股占比分别增加了1.31、0.44个百分点;减持较大的行业是消费品制造业,持股占比减少了0.85个百分点。

  3.2、南下资金持股一览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港股通持股数据,截止到2018年1月18日,港股通持股总规模达到10360.9亿港元,持股规模最大的前20只股票的持股市值达5915.4亿港元,占港股通持股总市值的57.09%。前十分别是汇丰控股、建设银行、腾讯控股、工商银行、融创中国、招商银行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信银行中国银行

  4、北上资金的配置方向

  4.1、北上资金流向变化

  个股方面,1月15日-1月19日一周北上资金净流入最多的股票为洛阳钼业,净流出最多的股票为贵州茅台

  4.2、北上资金持股一览

  根据陆股通持股数据,截止到2018年1月18日,陆股通持股总规模达到5875亿元,持股规模最大的前20只股票的持股市值达3691.87亿元,占陆股通持股总市值的62.83%。前十大分别是贵州茅台、海康威视美的集团、中国平安、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伊利股份长江电力上海机场五粮液

  4.3、北上资金持股行业分布

  北上资金持股主要分布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和电子行业,按市值分别达陆股通总市值的18.01%、14.49%和9.88%。

  5、风险提示

  若油价超预期,CPI超预期,或者,美元超预期上涨,若中国的“金融去杠杆”节奏和力度超预期上涨,都将引发行情剧烈波动。

  (本文作者介绍: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兼职导师。)

责任编辑:白仲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严查重处强监管 新疆银监局2017年罚款超1600万 秦朔回应人大教授"消灭私有制":今天应追求人人有产 东北雪乡再爆导游威胁游客:一会让你俩痛哭流涕 茅台酒价格暴涨:市场上一瓶难求 或有公款消费影子 人大教授狠批张五常吴敬琏鼓吹私有制 张五常回应 党报谈东北营商:反复炒作投资不过山海关 丢了理性 赛维危机6年:神秘民企携央企接盘 债权行损失约230亿 证监会跟中国最精明的一群人斗了一整年(附案例) 中铁建工涉造假:私刻国家机关印章 7亿项目或被废标 2017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降 二孩数量首超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