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深水区你准备好了么?

2013年07月22日 18:53  作者:管清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管清友[微博][微博] 朱振鑫

  我们虽然还未真正进入利率市场化的深水区,但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一直以“高富帅”自居的银行,你们准备好了吗?

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第二步是放宽直至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第二步是放宽直至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7月19日,央行[微博]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具体措施包括:1)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2)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3)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4)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一、改革的信号,渐进的方案

  央行选择在这个时点推出上述举措主要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方面,表明决策层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决心,顺应市场对于改革的迫切期待。由于2004年央行已经放开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城市和农村信用社除外),所以这一举措相当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央行在声明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历史性意义”。

  另一方面,表明央行破除企业融资难题的立场,是落实中央关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国务院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

  按照央行的设想,首先,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定价,使银行对某些较为优质的客户设定更低的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企业和居民的资金支持。

  其次,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可以促使企业更多地通过债券、股票等进行直接融资,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同时,还可以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定价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虽然从去年央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传闻就不绝于耳,但央行出手如此之快,仍然有些出乎市场预料(从各方的强烈反应便可见一斑)。在三季度三中全会之前这个政策变化的敏感窗口,任何政策上的突破都具有象征意义。

  结合此前上海自贸区等新政策的密集出台,新政府的确在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可能会让市场对下一步的改革产生更多期待。

  这个方案还是妥协的产物。改革步伐虽然快于市场预期,但步幅却比市场预期的要小。此次调整只针对贷款利率和票据利率管制,原本市场预期的将存款利率的上限提高到1.2倍并未出现,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也未作调整,算是相对保守的一个改革方案。

  二、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和银行业的影响有限

  首先,受益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企业少之又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不会太明显。此前0.7倍的贷款利率下限已基本形同虚设。

  截至2013年一季度,高达88.6%的金融机构贷款都维持在基准利率和基础利率以上,只有11.4%的优质贷款项目可以享受优惠利率,而且其中绝大部分的利率折扣幅度都小于10%。尤其是对于融资最困难的中小企业,利率基本都需要上浮,下限管制本就没有什么影响。

  相反,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甚至可能会恶化。在目前实体经济风险加剧、流动性日趋紧张、中央加强规范监管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控意识都很强,对优质客户的需求较大。放开利率下限后,金融机构可能会通过低利率策略吸引央企、国企和大地产商等优质融资客户,这反而会挤占银行的贷款资源。

  其次,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也难以显著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由于从事的多是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农村信用社很多情况下需要上浮利率覆盖风险。取消上限意味着信用社有能力对高风险企业贷款进行定价,增加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但是,根据央行的统计,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中利率上浮幅度超过100%的只有4.8%,大部分的上浮幅度都在50%-100%之间。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当融资者的信用风险高于一定程度时,即便是再高的利率也难以让其动心。而从融资者的角度来说,当融资成本过高时也会望而却步。

  综合来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实际上是央行顺水推舟、按部就班进行的一次改革加冕仪式,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对银行业而言,压力也不大。

  三、渐进改革两步走

  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步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水区,从央行的表态以及国际经验来看,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直接放开存款利率限制会缩窄银行的存贷利差,冲击银行的盈利能力。如果控制不当,还可能引发恶性的揽存竞争,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倒闭。因此,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必定要从局部入手。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已经算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但由于理财产品存在监管上的局限,大额可转让存单(CD)更适合作为银行贷款融资工具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渡选择。CD是一种利率可以自由浮动的融资工具,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从国际经验来看,CD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有效拓宽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理财产品来说也更便于管理。

  第二步是放宽直至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目前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基准利率的1.1倍,预计下一步将先放宽至1.2倍,最后再完全放开。这个步骤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短期内推出会提高银行的存款成本、冲击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不可操之过急。

  因此,渐进策略是务实的。如果一下子放开存款利率,短期内势必对商业银行造成直接冲击,甚至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首先,储户的议价能力增强,前期管制条件下低于均衡水平的银行存款利率将会上升。

  其次,伴随着负债成本的上升,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上升。这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如果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小于存款利率,那总体上银行享受的利差就会缩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将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如果贷款利率以更大的幅度上升,那么可能造成贷款利率过高,加大贷款者的偿债负担和违约风险。

  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正是由于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过于激进,才发生了利率失控上涨的局面,例如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存款利率在放开管制之后一度飙升近40个百分点,引发债务和金融危机。反观采用渐进式改革的美国和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存贷款利率都在短期的调整之后逐步趋稳。

  不过,即便是渐进式改革,银行业格局的调整也在所难免。首先,银行必将向非利息收入倾斜。美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一路攀升至40%以上。其次,各银行之间的分化将明显加剧,很多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创新业务能力的中小银行将由于利差的收窄而出现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倒闭的情况。美国在80年代利率市场化之后,每年倒闭的银行数量从不足20家一度飙升到500家以上。台湾地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也出现了银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

  总而言之,我们虽然还未真正进入利率市场化的深水区,但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一直以“高富帅”自居的银行,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