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功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不但有现在人口的集合,还有历史人口的集合。有今人,也有古人。有现代文明,也有古代文明,而且都有价值,都有意义,绝非仅仅是当代人的事情,也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中央国务院对《北京总规》的批复,澄清了北京在发展哲学上的迷失,今后的北京需要平衡“都”与“城”,重现北京这座“圣城”的荣耀与精神!
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北京总规》)。这对北京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大事。批复指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
最新版《北京总规》的信息量很大,澄清了很多过去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含糊问题,明确了城市发展定位,清楚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对北京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解读《北京总规》的内容,需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 总规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实际是禁止今后的规划再改来改去了,要严格按照规划来发展,更不能随意先斩后奏违背规划;
(2) 规划强调人口限制在2300万人以内,未来将长期维持在这一水平,这是第一次把人口上限定成了严肃的硬指标;
(3) 不但要禁拆老城,而且要再制订规划整体保护“三山五园”,复原一定的数量。原来北京到处扯皮的“保护区”范围因此作废,今后将应保尽保;
(4) 土地红线空前严厉,明确要求控制北京的城市建成区,而且建成区面积未来远期还将收缩,这意味着一部分建成区需要复原;
(5) 禁止在北京城市边界处搞连片的建成区,这意味着,类似燕郊的建设成为了反例,河北固安的连片发展计划也悬了;
(6) 突出强调水安全,这是北京未来发展限制因素最短的短板,而北京今后要投入的水治理成本惊人;
(7) 该转的要素和功能,一定要转往雄安新区。不排除北京爆破拆除一批高楼大厦,安邦咨询(ANBOUND)10年前的预言有可能提前实现;
(8) 一切为了首都功能,这是北京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把握好“都”与“城”的关系。安邦咨询早就分析“都”与“城”的关系和重要性,我们曾直言,北京过去的城市发展错误,关键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这个关系,此次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总规,是一次根本的纠偏。
(9) 北京需要真正的建筑语言。建筑师过去的角色只是“批发制图员”,今后北京要建的地方少了,建筑师们必须要学会真正的建筑语言了;
(10) 北京需要新一代的开发商,他们不能再是拿地建房搞扩张的粗放开放商,而是搞精品工程、搞城市更新、有点文化的开发商;
(11) 北京的财政将会空前吃紧,在经济调整、产业调整、要素输出的情况下,还要提升北京的建设和服务水准,今后北京估计发债是免不了的;
(12) 北京的经济增长将会下滑,估计今后北京经济增速大概在5%左右。不过,增长率降下来一点,如果能让城市更有味道,这也是值得的。
中央、国务院此次批复《北京总规》的核心指导思想值得称赞,是迄今最靠谱的一次规划思路!这并不是因为其中印证了若干我过去的观点,而是因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都’与‘城’的问题上,这一次的规划和批复非常好地把握好了‘都’与‘城’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倾向于一端,一味地强调‘首都功能’,要求北京牺牲发展,牺牲未来,牺牲一切来维护‘首都功能’。中央对北京城市规划的批复精神,在确定首都基本定位的同时,还在总体上描绘了“城”——首次确定了城市的发展轮廓,要求进一切可能恢复“老北京”,要让北京这座城市有一个城市应该有的味道。这与首都不首都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对一个城市的关注和要求。应该说,这是北京在上世纪“大跃进”以来,北京第一次在城市发展哲学层面,有了反思,有了总结,有了战略高度的方向和定位,有了规划语言层面的表现。
对于北京这样的千年古城来说,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但遗憾的是来得太迟了,过去造成的破坏,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弥补,如对“三山两园”的保护,对老城的保护等,真正的损失已经铸就,永远回不来了。陈功表示,我过去反复讲过,北京是中国实质意义上的文化圣城(仅仅理解这个意义就需要有一定的功力),但遗憾的是,这一点长期以来被忽略。
实际上,很久以来,北京在一切向钱看、闷头发大财的“土鳖”思想支配下,从来没有在文化上真正下过功夫,也从来没有在城市发展哲学上下过功夫,甚至城市领导人连谈都懒得谈。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今天的结局。现在终于要重新反思,重新来做了,只不过,北京的一只脚已经站到了悬崖的外面——无论是水资源、人口规模,还是环境承载力,还是今天挥之不去的雾霾天,今天的北京都已经处于悬崖的边上,现在的反思和总结,都是悬崖边上的反思和总结,即便今后倾尽全力,北京能做的也仅仅可能是有限的恢复和保护。检讨过去的中国城市发展,不能不说,一些把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著名院所和大学,实际上是中国城市的千古罪人。
作为中国的一个文化圣城(其他地方都只能称圣地),北京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是有代表性的。除了北京之外,中国的其他城市也应该反思和总结。比如上海,大拆老街坊、老房子,应该吗?比如西安,现在的西安,除了一道残缺的老城墙,哪里还看得出是一座古城?中国的城市经济,迷失在城市发展哲学的泥塘当中,这是最令人感叹的事情,作为一个城市,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必须首先澄清的问题。但在“闷声发财”的思路下,这些都无关紧要了,有的是千城一面,人口拥挤,部分城市超出环境承载力的过度城市化,这是历代中国城市领导人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巨大的城市代价。我们有了“城市的胜利”,却失去了“人的城市”!
(本文作者介绍: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中国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陈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多所中国大学的教授及博士后导师。)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