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蔡凯龙
跑得太快的蚂蚁,也许应该慢下来反思,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敬畏和谦卑,做一只远离头条的蚂蚁。
蚂蚁又上头条了
在从杭州离开的高铁上,收到朋友发来的这样的讯息。
匆忙安排一天去杭州,一是应央视纪录片的安排和蚂蚁金服CEO井贤栋一对一的对话,二是与陈龙教授有约就一个研究课题请教他。
这时候出新闻,我心想大概没好事。果不其然,蚂蚁财富市场部一则扎心的广告,彻底惹怒了很多人。
近来蚂蚁负面新闻不断,远的有支付宝“校园日记”等圈子事件,到近期的“无现金”社会的争议,还有这次的基金广告,蚂蚁已经到了No news is good news--没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境地。据说公关经常马不停蹄四处灭火,时常加班到深夜。(替蚂蚁公关人挤几滴鳄鱼的眼泪)
公正客观地说,蚂蚁也有不少正面积极的新闻,可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印证了出自《纽约太阳报》编辑约翰·伯卡特并且流传了一个多世纪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也许就是蚂蚁成长的代价。当你成为领军人物,行业巨头的时候,你做的对,做得好,大家觉得理所当然;你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舆论焦点。
譬如这次的蚂蚁财富市场部基金广告事件,如果单纯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营销,也许大家会反感,但会相对宽容,甚至有些人还会赞许这样锐意突破创新的推广方式。不管褒贬如何,初创公司得到所需的曝光度,可以说是成功的营销案例。
可是蚂蚁作为一家声名远扬的国际大公司,如此推广方式就显得很轻率和不成熟。蚂蚁是服务小微的企业,中低收入人群是蚂蚁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个营销广告死戳中低收入人群“穷”的痛点,伤害主要服务对象的感情,实在令人大跌眼镜,非常难以理解。
年轻并不是坏事,但要上锁
年轻,曾经是,现在也是蚂蚁金服成长的动力源泉。
这次蚂蚁金服总部之行,让我亲身体会到蚂蚁人的朝气蓬勃:带着发自内心微笑的前台员工,牛仔裤加体恤衫的IT程序猿, 略显杂乱却又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办公室环境。同样是国际知名大公司,这里的氛围,跟我曾经工作多年纽约华尔街投行工作氛围完全是天壤之别。
同行的央视纪录片导演,拍完预定内容后,拉着蚂蚁同事要求多拍点办公室素材。她拍过海内外无数大公司,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依然保持如此创业氛围的大公司。
更令人惊奇的是CEO井贤栋的办公室。如果门口不是挂着“王安石”(花名)的牌子,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相信:这不起眼的,小如我书房(不好意思,我故意夸张炫富一下)的房间是一家估值600亿美元的CEO办公室。
但蚂蚁的年轻需要上锁,把它锁在公司门内。
因为外界没有人认为蚂蚁金服这个庞然大物还依然年轻。用户对蚂蚁期望越来越高,监管对蚂蚁越来越严,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等待机会,不怀好意的记者和评论员摩拳擦掌。
这时候,年轻张扬的个性反而成了致命的弱点。 稍有不慎,名誉和市场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创新和试错,那是用在公司内部,而不是用于外面的市场和客户。特别是蚂蚁现在的处境和整个行业的氛围,更加应该谨小慎微。
毕竟是阿里亲生的,蚂蚁遗传了马云的个性张扬,这跟马化腾和他的腾讯的稳重低调截然相反。
很多时候,腾讯是低调到先做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比如王者荣耀,腾讯从不主动宣传,等到大家突然发现它的存在,它已经日入万金,成为现象级游戏。
而阿里系人狼性和冲劲有余,稳重和成熟度欠缺。或许应该多遗传蚂蚁董事长彭蕾低调的个性。
蚂蚁的高管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和我短短一天的交流总多次提到蚂蚁对外应该更加谨慎和低调。
在此次录制对话中,我问井CEO:“在蚂蚁金服完成B轮融资后,创造了互联网企业最大的融资纪录,当时蚂蚁金服的员工沉浸在兴奋中,您却提醒大家比任何时候都要充满敬畏之心,这是为什么呢?”
他回答:“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好,还有很多学习改进的地方。虽然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值得同学们庆祝下,但是我们要保持敬畏和谦卑。”
跑得太快的蚂蚁,也许应该慢下来反思,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敬畏和谦卑,做一只远离头条的蚂蚁。
(本文作者介绍:点石资本创始人,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