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盛松成
我国经济还不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尤其从消费看,消费的实际增速从3月份的10.2%降至6月的10%。要更加准确地判断经济运行走势,还要看七、八月份的数据。
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基本都已经公布,GDP同比增速达到6.9%,可以说超出了市场预期。以往6月份的数据表现大多是好的,因而七、八月份的经济数据很关键。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难言进入新的增长期。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预计下半年汇率依然会维持稳定,甚至有所升值。而市场利率或平滑下行,流动性或紧中趋缓。也就是说,下半年利率一般不会继续上行,而是较为平稳甚至小幅下行,利率短期波动的幅度会比上半年小;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可能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不会大幅宽松,但也不会再趋紧,而是会有所缓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不久,大家都很关心,目前来看,金融去杠杆已初显成效。以下是我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还不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
首先来看经济。上半年经济数据总体比较好。6月份,中采制造业PMI为51.7%,为年内次高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维持在高位,为54.9%,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运行平稳。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7.6%,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6.7%,较4月提高2.7个百分点。 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都有所上行,其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5.5%(1-5月为5.1%)和7.2%(1-5月为6.8%),较前五个月均有所提高。此外,海关公布的数据反映出进出口向好。6月当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加11.3%,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高3个和17.9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为17.2%,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高2.7个和26.1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1850.6亿美元。
然而,我国经济还不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尤其从消费看,今年年初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呈现平稳态势,但消费的实际增速从3月份的10.2%降至6月的10%。物价水平也趋于下降。二季度末,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60.2%)较一季度末(61.7%)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们第三产业改革还不够,从CPI来看,食品价格是负增长的,而服务类价格,尤其是医疗、教育、居住价格等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要更加准确地判断经济运行走势,还要看七、八月份的数据,今年七月份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延续六月份的向好趋势,所以还要看八月份的数据。6月经济数据趋好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年中业绩考核会带来一定影响。去年经济数据最差的就是7月,同时也是M1、M2剪刀差最大的时候,两者相差15.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企业持币观望、谨慎投资和经济下行的压力。
二、人民币汇率趋稳,外汇储备持续回升
接下来我想谈谈对汇率和利率的看法。去年12月初的财新峰会上,我曾提出两个观点,一是要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二是如果条件允许、在适当的时机,我国也可以考虑加息,这里主要指的是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两个观点提出后,都引起市场的较大反响。
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可能会记得,去年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压力比较大的是去年10月份以后,压力最大的是去年年底11、12月份、1月份。当时,市场上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会破7,2017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甚至会跌破7.5,还引发了“保汇率”还是“保储备”的热议。我当时提出,当务之急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因为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货币金融角度看,人民币都不存在贬值基础,但贬值预期却在不断强化。预期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汇率超调。这是从“811”汇改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贬值预期尚可控的时期,以较低的成本稳定汇率,能够有效减少恐慌情绪,增强公众信心,避免出现外汇储备不保、汇率失守的双输局面。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趋于稳定,外汇储备也连续增加。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7744元人民币,单向贬值预期基本扭转。目前,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6万亿美元,已连续五个月回升。预计下半年汇率依然会维持稳定,甚至有所升值,尤其是我们的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今年一季度,美国和欧元区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2.5%。
三、下半年我国市场利率或平滑下行,流动性或紧中趋缓
我国的市场利率水平最近半年来也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0年期国债利率目前达到3.6%左右,已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6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94%,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03%,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80个和0.92个百分点。
今年下半年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可能的趋向,我认为,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市场利率平滑下行,流动性紧中趋缓。之所以做这样的判断,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经济基本面、汇率的情况,还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物价水平趋于下降。CPI在年初骤降之后小幅回升到1.5%,但仍远低于年初设定的3%的目标;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为负,非食品价格增速也在2%左右。PPI从3月份掉头向下,6月累计同比增长5.5%,并且PPI环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为负。
二是我国市场利率近半年来的上升实质上已先于美联储加息。今年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1.00%。实际上,人民银行1月底、2月初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央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行10BP,紧接着在3月16日这两种利率再次提高10BP。三月份,美联储加息后,人民银行也随之提高市场利率。但这次6月中旬美联储再次加息,而人民银行依然维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变,市场反应也很平稳。可见,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影响有限,哪怕美联储今年下半年再加息,也不等于人民银行会加息。
三是人民银行不会像美联储那样缩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2007年的不到9000亿美元,扩张到2014年的4.5万亿美元,扩张了5倍,而同期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不到2倍。并且,同期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9.5%,远远高于美国的1.2%,我国需要的货币增速自然也高于美国。随着美国经济趋稳,美国加息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表是很自然的,而我国央行并不存在缩表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金融去杠杆。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我觉得最主要传达了两个信号。一是强调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空转,压缩金融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并且这次会议还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事实上,金融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已初见成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适度增长而M2增速偏低,就是一个直接的反映。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9.4%,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金融监管的加强,近期商业银行一些与表外产品相关的资金运用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这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结果。6月末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2%,比整体M2增速高0.8个百分点,而金融体系持有的M2同比增长2.5%,比M2整体增速低6.9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同比多增7288亿元。这进一步证实M2增速的下降主要是由金融部门降杠杆所引起的。值得一提的是,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人民币贷款增量(8.21万亿元)超过我们通过银行信贷收支所统计的人民币贷款增量(7.97万亿元)。这是因为社会融资规模仅统计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进行了扣除。这说明上半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是负增长的。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还不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今年下半年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可能的趋向,我的初步判断是,我国仍将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更紧。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