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对于各级政府及产经领域人士来说,今年要关注四个方面的政策动向和发展机会,并规避发展风险:去产能与保证质量如何兼容、金融风险如何加力监管挖蛀虫、地产业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制造业如何实现业态创新和转型升级。
“两会”召开前夕,总书记主持召开第15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此时此刻召开这次会议,显然是要释放重要信息,以引导两会代表、委员及媒体的关注点。
此次会议释放出的核心信息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必须高度关注和破解4道难题:保增长与去产能并举、防控金融风险出重拳、房地产市场形成长效机制、加速制造业业态创新及转型升级。这意味着,2017年中央政府将紧紧围绕这4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出台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对此,“中财智库”做如下梳理,供大家参考。
1、如何既要去产能也要保增长
这显然是个技术难度较大的活。中央层面该怎么做、地方政府该怎么做、产业界如何行动,值得思考。如果中央既给政策又掏腰包,省市层面也愿意出钱出力,但无法激活企业层,那该如何?
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味着,保增长就是要防止经济滑坡。实践证明,中国的很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现在,海内外都很关注一个数字:即将召开的两会,总理如何定调2017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已经有机构预测政府报告将明确为“6.5%左右”。
对于去产能的问题,中央明确提出,首先是清扫“僵尸企业”。此举在于释放出资源和发展空间。但哪些企业会被定为“僵尸企业”,可能各地做法会有不同。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是“利益关系、利益立场”问题,为此,会议明确提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这意味着,该关企业还是要关,力度不会小。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要密切关注中央有关部门随后会出台怎样的相关政策。
2、房地产业:要紧紧把握产市场定位
今天,各大媒体都在热议:此次会议把总书记的一句口头禅作为地产市场的“发展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经济评论人士马光远认为,此举确立了房地产政策的基本方向,必将坚决抑制投资投机需求。
因此,需要地产领域的人士思考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到底有多大---哪些城市泡沫大一些、哪些城市泡沫小一些?比如:学区房的泡沫到底有多大?其背后保护的是哪些人的利益?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后要形成健康的房地产发展机制,这意味着征收“房地产税”的步伐会加快,而且将包括土地、户籍、金融、税收、投资等一系列要素共同构建出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
3、对“金融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会议强调防控金融风险,突出强监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两个月,证监会主席撂出不少狠话、郭树清出任银监会主席,保监会重拳打击“姚老板”---诸多迹象表明:决不能发生金融风险。会议提出“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意味着联合监管架构有望在2017年加快推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若发生金融风险,不会是外部传感进来,只能是内部形成积累的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因此,西方那一套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路和办法,对中国而言,意义不大,只是借鉴而已。自己的事情还得靠自己。
4. 振兴制造业的问题
此次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应对特朗普贸易保护及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必然选择。而降成本方面主要涉及“降低垄断性行业价格和收费”。
如今减税呼声很高,减税也的确很有必要,但考虑到1、特朗普减税政策还需要观察;2、刚刚实施营改增,大规模下调企业所得税可能还需要时间。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件事,国家发改委今天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分享经济发展指南》意见,此举意味着,将通过构建众多的分享经济平台,消化有效产能、创造就业机会。分享经济是个大话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阐述的,但“建平台、聚资源、彼此分享”是大势。
总之,对于各级政府及产经领域人士来说,今年要关注四个方面的政策动向和发展机会,并规避发展风险:去产能与保证质量如何兼容、金融风险如何加力监管挖蛀虫、地产业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制造业如何实现业态创新和转型升级。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