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2016年12月01日16:57    作者:沈建光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沈建光

  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上任后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可能会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也受到制约。

中国或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或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美国大选超出预期,不仅体现在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最终胜选、共和党大获全胜取得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更体现在华尔街与金融市场态度急剧反转,在特朗普胜选后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跌,反而一路呈乐观态势。美元指数一路走高,如今达到102,创下近14年新高;道琼斯指数突破19000点,乐观者预期不日会突破20000点。通胀预期增强,美国国债遭到抛售等等。

  黑天鹅事件如此频繁,以至于我们有必要对特朗普冲击可能的情形做出预判。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讨论不足为过。尽管当前特朗普释放出一些信息诸如:退出TPP,对“一带一路”倡议表露出兴趣等,这些信息似乎对中国有利,甚至可以提升美国以外的国家对参与中国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增加兴趣。但不得不警惕的是,对于这样一位并无从政经验、凭借反全球化、反贸易言论赢得选民、并任命保守且强硬的人士作为内阁重要成员的新一届领导人来说,美国未来的施政纲领会采取哪些出乎意料的举措,显然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由于其在竞选中曾指控人民币汇率操纵并提出对中国进口加收45%的关税的言论,尽管这并不符合经济基础,但出于政治考虑,也并非没有对中国贸易施加压力的可能。

  对于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当下,未雨绸缪,对特朗普冲击作出预判才是理性的应对之策。在笔者看来特朗普冲击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快于预期,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向好,通胀和就业指标符合加息条件,以及特朗普早前对美国低利率的指责,都预示着12月加息势在必行,根据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绝大多数委员认为加息应相对快地到来。当然,更多的担忧是明年加息的频率,现在市场预期两次,会不会更多。一旦美联储持续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显然是个冲击,也会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资产价格构成冲击。

  可以看到,人民币已经对美元出现了持续下跌的态势,截至11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181点,创2008年6月以来新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6,再度刷新纪录新低。在此背景下,中国居民海外配置的需求增加,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笔者预计,今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或将到7,明年底将可能至7.3。

  展望未来,预期中的美国经济强劲反弹能否承受高利率和强美元? 特朗普反全球化的政策、积极财政与基建多久可以付诸行动?笔者抱有怀疑的态度。当前投资者显然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之时,便在金融市场提前透支了乐观情绪,未来如果情况有所背离,势必会对透支的乐观预期加以纠正,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逆转的可能性仍存在。而这又难免增加金融市场波动性。

  其次,对人民币汇率操纵的指控以及增加中国进口关税,对中国出口不利。特朗普竞选之初便表示将中国定为贸易操纵国并对中国进口加收45%的关税。尽管中国被定义为贸易操纵国的基础并不存在,即如今中国经常项目占GDP比重已经并非十年前汇改之时的10%,而是3%,人民币面临的是贬值压力而非汇改之初的升值预期。

  但正如特朗普意外当选一样,特朗普上任后出于对中美贸易逆差的扭转与本国就业的承诺,也可能延续其强硬的态度,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直接把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对这一情形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此外,美国总统在贸易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即便重新谈判或干脆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只需要提前六个月通知有关国家就可以办到。所以对华的强硬态度也需要重视,并做好政策储备,以应对特朗普对人民币汇率指责与增收关税方面的出其不意。

  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2015年逆差额为3657亿美元,出于兑现选举承诺的考虑,美国可能会对中国进口一定程度上采取关税增加,尽管未必45%,但如果是增收15%,也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很大影响。当然,美国的飞机、电机电气设备和机器、机械器具、汽车等产品对中国出口较高,且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也有一定的回旋空间。

  但无论如何,两国作为全球第一二大经济体,经济贸易投资方面联系紧密,贸易战可能会波及更广泛的层面,对双方都不利。所以,更大程度上的斡旋与谈判,以为双方争取可以接受的权益抑或妥协,似乎更可能发生。中国可能在一些局部领域,如钢铁,采取自愿限制出口的策略作为谈判筹码也是可能的。

  再次,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制约货币政策空间。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上任后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以下面三个方面的施政政策为主:一是减税,二是对金融体系放宽规制,三是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这些政策如果实施将会拉动美国经济成长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高通胀。事实上,如铜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上涨。

  而这也可能会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由于中国的PPI很大程度上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CRB指数保持一致,而PPI的上升又会带来CPI非食品部分的上涨。10月中国PPI同比涨幅在早前结束54个月通缩后转正,大幅扩大至1.2%;非食品价格再创新高,也反映了这样的潜在风险。

  此外,在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与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下,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也受到制约。可以看到,由于近期土耳其里拉急剧贬值,土耳其央行意外三年来首次加息,且幅度大于预期,将指标利率上调50个基点,便显示了美元走强下,各国央行的政策困境。而一旦使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偏负面,不得不保持关注。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特朗普 中国 人民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