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万科今天这一结果的背后,有着一场复杂而艰苦的利益角逐---而且是多层面的立体式利益角逐,参与角逐各方,各自坚守各自的利益立场。很显然,王石的固执和策略的“妥协”导致万科股权之争越来越复杂化。
各大财经圈这两天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万科拥抱“深圳地铁”,最终能否步入联姻殿堂。万科集团核心层及以王石先生为代表的内部控制人,经过长时间艰难运筹与博弈,拟将“深圳地铁”拥入怀中,此举几乎是铁板钉钉。对于从入主万科的新股东来说,利益为王,不用太多地考虑面子与情感;对于王石们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新老股东、或者说在新老东家之间,进行利益层面的博弈与抉择。当6月17日深夜万科终于“抛出”市场期待已久的“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预案”后,人们才恍然大悟:万科“抛弃”了老东家华润,而将“深圳地铁”拥入怀中。
重组前: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万科26.81亿股,持股比例为24.29%,华润持有16.82亿股,持股比例为15.24%;
重组后(若此次发行重组顺利实施),深圳地铁将持有28.72亿股,持股比例为20.65%,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19.27%,华润持股比例为12.10%。
可以想象得出,万科今天这一结果的背后,有着一场复杂而艰苦的利益角逐---而且是多层面的立体式利益角逐,参与角逐各方,各自坚守各自的利益立场。很显然,王石的固执和策略的“妥协”导致万科股权之争越来越复杂化。
在这场角逐中,华润显然是最被动、也似乎是无无奈的。6月17日,万科召开董事会审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预案,11名董事中代表华润利益的张利平董事认为自身存在潜在的关联与利益冲突,并在董事会上提出反对意见,表示认可万科和深圳地铁的合作有利于万科发展,但认为没有必要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实现,可以通过现金购买等方式进行。此举是用增量稀释存量的利益和地位。华润董事的意见首先收到两位独立董事针锋相对的反对及抵制。对此,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的态度是:对万科此举不买账、不认可:“如此重大的事情在11日的董事会议上只字未提,第二天就签订了一个又是股权对价,又是交易资产的规模,又是支付方式的备忘录,这合适么?”
会后,万科发布公告:经过无关联关系的10位董事投票,7位董事赞成,3名华润董事表示反对,最终董事会以超过2/3的票数通过预案;根据中国证监会及深交所的相关要求,深交所将对公司本次交易相关文件进行事后审核,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待取得深交所审核结果后另行通知复牌。
很显然,对华润而言大势已去,只能做第三把交椅。但是,华润仍然坚贞地认为:本次万科管理层提交的重组预案不是最理想的,不能均衡反映股东诉求和利益;如果万科不重新审视重组预案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上提出相同的方案进行表决,华润将会继续投反对票。看来,华润有死磕到底的架势。
综合来看,可以做出以下几点基本判定:
1、华润是国家国资委的旗下大佬,也是央企“老字号”,如果国家国资委不特意干涉,万科“密谋”的这个局,不会被掀翻,深圳地铁将成为万科老大;若真如此,一直习惯于当甩手掌柜的华润,不仅失去了在万科的大股东地位,也将渐渐失去影响力。说到底,得看国家国资委与深圳市国资委如何“协商敲定”此事。或许有人认为华润这个老国企财团,早已经官僚化,该退场了,但是上方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华润助力中小股东联手抵抗万科“稀释股权,这个重组方案也会被推翻。
2、强势入主万科的新股东“宝能系”左右为难,其在二级市场付出的代价太大,万科再度开盘并大幅补跌,可能会把宝能系打出原形,而且万科人“不跟你玩”的态度,令人尴尬。或许能跟着喝几口汤,不至于巨亏就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3、王石及其同僚的未来命运尚难预料,那边选择了不向“流氓”低头,这边拉入干爹“深圳地铁”并俯首称臣。但面对未来,王石们对万科的控制力究竟还有多大?可以直白地说:重组彻底完成后,“内部人控制“万科的时代可能结束,甚至内部人控制团队内裂的情形会随时发生。
4、未来万科的发展命运如何,尚难预料,取决于股东大战结束后,如何运筹战略转型,如何运筹未来的资产大重组、业务大调整的大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万科的最大价值是其品牌影响力和资产及资本运作空间。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