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如何看习近平访美?

2015年09月14日 12:07  作者:王文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文

  已有不少美国精英私下透露,奥巴马内心比中方更希望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能获得成功。因为这将是奥巴马卸任总统前与中国领导人相处最长久的一次重要会见,与他的外交遗产密切相关。在许多全球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倚重远比上述分歧更紧迫。

奥巴马如何看习近平访美?奥巴马如何看习近平访美?

  美联航的飞机与国航北京出发到美国的航班并没有太多不一样,除了黄皮肤的空姐换了白皮肤的空姨、空叔之外。不过,他们照例会殷勤地用汉语说“你好”,对中国人很热情,也愿意开中国人的玩笑。

  整场飞机是满员,座无虚席。过去10年,我去了数次美国,印象较深刻的感受是,越来越满员,且去美国的航班中,中国人越来越多;回北京的航班中,美国人越来越多。每年两国航班往来均呈两位数的增长,2014年约600万人次,平均每天约1.6万人次,两国之间也有50多趟航班,不满员才怪呢?

  “满员”代表着两国互相交织的嵌入程度。有人揣测,中美有可能冷战!显然这个判断“杞人忧天”的成分更多一些。要有冷战,至少这600万人次肯定不答应。

  不要小瞧这600万,这里大多数是两国的精英层。以这次习主席访美为例,过去几月来,两国数以万计的外交官、智库学者、商人、媒体人、NGO代表到对方国家,或相互沟通、或转递信息、或营造氛围、或协商分歧。很显然,双方都已关注到了舆论中的一些杂音,尤其来自美国,一些美国舆论抱怨中国商业环境、批评中国即将出台《非政府组织法》草案、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感到焦虑、有的还炒作南海形势等等,都希望向对方解释或沟通一些什么真实的信息。

  一些人对中美关系前景充满担忧。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低阶次的矛盾”出现恰恰表明中美关系的稳定与进步。相比过去20年来,在两国高层互访或高级别对话之前,美国舆论动辄以中国政治制度和人权说事,渲染中国军力的威胁,或揣摩中国体制的崩溃,当前美国舆论所关注的话题显然更加务实、更加趋于具体事务化。

  这说明,经历了35年的发展,中美关系已逐渐解决了那些战略层面的“高阶次矛盾”。中国舆论反复强调,中国不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愿意做目前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中国不排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存在。而美国官方也多次宣称,美国欢迎中国崛起,不会寻求颠覆中共现政权的行动。这些声明不是随口说说的辞令,而是两国对全球形势与彼此战略关系的慎重考量。

  尽管仍有声音担心,中美关系不能排除像美苏那样兵戎相见、剑拔弩张危机的可能性,但双方的决策层都已充分意识到那种风险的危害性与灾难性。很显然,冷战结束25年后的中美关系,已经呈现了全面走出冷战阴影的曙光。这些重大的积极进展,是当前那些具体事务上的分歧所颠覆不了的。

  中美两国之间近百个各层级的对话机制,都在极力避免冷战可能性的出现,甚至连任何冷战的小苗头都要在第一时间掐灭。国际关系现实主义“零和博弈”的理论假设在中美大局面前,越来越显得失效,相反,5000亿美元级的经贸压舱石、600万人次的年均人员往来、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流,让以相互依存为主要推导逻辑的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变得很有解释力。

  未来的世界历史学家在描述当下中美关系的诸多矛盾时,或许都会为这个时代的中美决策者点赞。他们要书写的不再是20世纪上半叶两场惨绝人寰世界大战“极端年代”,也不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呛鼻火药味,而是要刻画两国精英层耐心地、小心翼翼地对一些定时炸弹引线的拆解,对有可能陷入的雷区的清扫。

  两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宣称以“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内涵,建设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大国关系。现在看来,至少前两个词组已经具有了相当厚重的再保证。至于如何相互尊重,如何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实现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沟通、磨合与协商。

  从这个角度看,一些美国舆论趁机发难,对中国施压,以解决具体议题,本身就是对大国战略互动的歪曲与误判,更是对国事访问的矮化与短视。这些杂音充其量是美国部分人士对中国的“小算盘”,根本阻止不了中美两国有识之士的“大买卖”。

  事实上,已有不少美国精英私下透露,奥巴马内心比中方更希望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能获得成功。因为这将是奥巴马卸任总统前与中国领导人相处最长久的一次重要会见,与他的外交遗产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在许多全球议题上,如伊朗、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上,美国对中国的倚重远比上述分歧更紧迫。

  这些天,微信里有一篇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的文章转得很广,标题是《2015年下半年中美会有冲突》。一看就觉得带着“标题党”的成分。两周前,刚与阎教授开过内部会,他的意思是,冷战不可能发生,但摩擦会常有。当然,如果部分媒体把一些具体的“摩擦”也视为“冲突”的话,那“冲突”实在是不足以令人恐慌。

  由此看,中国人对美国应有更大的心理优势和自信心。我们应当坚信过去30多年的对美外交取得的重大进展,坚信当前中美大局的稳固性与广泛性,坚信未来中美两国的发展定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这才是中国外交应有的大国心态。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近著有《大国的幻象:行走世界的日记与思考》。)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奥巴马习近平美国访美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股灾之中“啪啪啪”股最坚挺 如何防止亚洲金融危机重演? 德国接纳80万难民并非因本国“缺人”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才是A股郭美美的克星?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股市动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