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前身是赖茅吗?

2014年01月22日 11:01  作者:晋育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晋育锋

  赖茅商标纷争长达26年。由于商标没有归属,谁都可以生产。从消费认知看,长此以往,最终伤害的并不是茅台酒,而是茅台镇的产区品牌。当地政府应对缺失,产区品牌打造面临解决产品品牌选择、茅台镇整体规划、赖茅商标归属三大发展障碍。

赖茅酒赖茅酒

  近日央视曝光了市场上标明“赖茅”酒的产品众多,生产厂家不一,对消费者造成了认知误导,而当地主管部门对此也似乎无能为力。

  赖茅乱象由何而来?最终伤害了谁,又如何解决?

  赖茅原本并非商标,而是通俗称谓

  赖茅的前世,系赖氏先祖赖正衡在清朝道光年间茅台镇最初创办的“茅台烧春”酒坊(当时并不叫赖茅),但因战乱被毁。

  之后赖家迁居贵阳,赖正衡之子赖宗贵创办“赖兴隆商号”。

  赖宗贵育有赖永初、赖贵山、赖雨生三子。1941年,赖永初接管茅台镇的“衡昌酒房”并更名为“恒兴酒厂”,开始生产“衡昌茅台”,也叫赖氏茅酒。据说当时曾用“大鹏牌”标志,后被世人通俗的称为“赖茅”。

  除了赖茅,还有谁是茅台前世?

  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等形式,整合了1862年成立的“成义”烧坊(华氏茅酒)、1879年成立的“荣和”烧坊(王氏茅酒)、以及“恒兴”(赖氏茅酒)三家茅台镇的私人酿酒作坊,组建了国营茅台酒厂,即今天的贵州茅台集团。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各种赖茅酒,包括后来出现的号称“百年华酒,茅台前世”的华酒,以及王茅后人成立荣和酒业生产的荣和烧坊酒,宣称自己是茅台前世,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错,只要商标不构成侵权即可。

  那么,从传播认知角度看,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乃至不少白酒业内人士都不清楚茅台的前世,只知赖茅而不知有华茅和王茅?

  因为赖茅成了唯一的例外。

  赖茅商标争执长达26年

  从1988年贵州茅台集团申请注册“华茅”“王茅”“赖茅”商标至今,其他两个商标早已通过,仅有“赖茅”因不断存在异议而一直折腾至今。

  1996年赖茅通过注册,2003年被赖氏后人申请异议,2005年被撤销。后茅台集团再次申请注册,2012年复审核准注册,又再次被起诉,至今没有任何结论。

  从长达26年的折腾历史看,第一次是从1988-1996年的首次申请注册期间,市场上第一次出了不同种类的赖茅酒,第二次是2005年至今,更多的赖茅开始充斥市场(茅台集团多年来先后曾用过“工农牌”“五星牌”“飞天牌”“贵州牌”等商标,但始终没有生产过赖茅酒。这也是赖氏后人申请异议的核心依据)。

  赖茅酒是怎么乱起来的?

  在1988年茅台集团申请注册赖茅商标之前,由于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白酒产品均通过商业部门统购调拨的严格指令性计划,由各级国有糖酒公司来执行全国范围内的流通销售。因此市场上并未见到赖茅酒出现。

  随着1988年白酒市场放开,以及茅台集团申请赖茅商标,各类赖茅才逐步涌现。

  据本人2010年前后在市场上初步统计,2008-2009年是赖茅酒的市场鼎盛时期,各类以“赖永初”“赖贵山”“赖世家”“祖师爷”等作为商标的赖茅酒大约300来种,生产厂家不一而足。之后产品种类有所减少。

  这一市场乱象的根源,有两个原因:

  一是赖茅商标归属不明,26年来始终没有定论,一直在审核、裁定、撤销、再申请、复审、裁定、起诉中转圈,客观上导致赖茅商标无法确权。

  正因无法注册,理论上说,只要不作为带“R”的商标出现,茅台镇所有的酒厂在产品酒标上打上其他注册商标名称,而产品名称用赖茅酒,都是可行的,不违规的。因此各类白酒厂商纷纷以其他注册商标之名生产“**牌”赖茅酒,大打擦边球。

  二是2006年之后,随着白酒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尤其茅台价格大涨带来的酱酒热,各类机构资本和商业资本涌入茅台镇。在没有实力打造自有品牌的时候,走擦边球路线、用赖茅酒名称,就成了风险最小的市场开发选择。

  不得不提的是一大批中原地区的白酒经销商,2007年后纷纷到茅台镇开发买断品牌的赖茅酒。甚至有的公司名称并不存在,只是在当地申请一个固定电话,办理呼叫转移后,在自己办公所在地接听电话、洽谈合作、发货调运,都成为正常现象。

  但因市场过于混乱,消费者接受度下降,2009年之后进入茅台镇开发赖茅酒的经销商,不少并未赚到钱,因此市场上仍有大量不同商标的赖茅酒在流通。同时早期开发赖茅的、以及赖氏后人创办的几家酒业公司,大多已转型为独立品牌,不再主打赖茅字样。

  赖茅乱象伤害了谁,如何解决?

  赖茅的历史,因本人从业时间长,算是比较了解。但对消费者而言呢?

  第一,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赖茅商标之争的历史,不知道曾经属于茅台集团。

  

  第二,消费者看到的各种赖茅,无论出自哪家,被大家记住的唯一共性是“茅台镇”的酒厂生产的。

  由此推演,长此以往,赖茅乱象伤害的是茅台镇的“产区形象”,伤害的是当地引以为豪的酱酒产业,并不是茅台酒的声誉。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来,当地政府不遗余力的打造“中国酒都”概念,打造仁怀、茅台的产区概念,以期提升仁怀市、茅台镇的整体品牌,打造当地白酒产业的整体优势。

  但在我看来,这里起码有三个障碍需要解决:

  一是仁怀市、茅台镇两个产地名称,究竟主打哪一个?

  相信当地是想主打仁怀产区概念,否则不会注册“仁怀酱香酒”这一产区品牌,试图以此来整合部分中小酒企。而在当地主打仁怀产区概念的时候,茅台镇不少规模酒企在品牌推广中,主打的是“茅台镇7.5平方公里酱酒核心产区”概念。

  白酒业内人士基本上知道仁怀市,但对消费者而言呢?茅台镇的知名度要远远大于仁怀市,这就在大众层面上形成了仁怀市和茅台镇的认知混乱。

  选择谁放弃谁,当地需要作出判断,从定位理论和品牌传播角度看,仁怀市、茅台镇两个概念不可能同时推广。

  二是茅台镇基本上没有规划,产区如何塑造?

  本人曾两次探访茅台镇,感觉整个茅台镇就是没有任何功能区规划的、一个脏乱差的大工地。站在茅台镇与二合镇交汇处,向南看赤水河谷东岸,从山坡到公路边,厂房、车间、仓库、办公楼、民居、商业街形状各异,仿古的,现代的,色彩不一,杂乱无章。满眼建筑,绿地近无。

  在这样的基础上,想打造类似于波尔多、纳帕谷的美丽产区、工业旅游小镇,从何谈起?

  三是赖茅乱象多年不休,地方至今没有对策。

  前面说过,赖茅乱象最终伤害的一定是茅台镇的产品品牌形象。但当地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潜在危害,对媒体的表态都是“无奈、执法无据”等推辞。

  其实这一问题可以借鉴部分特色农副产品产地的做法,即地方政府持有、或委托行业协会持有产区商标或地理标志,并授权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以此引导和规范地方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

  就仁怀市而言,客观上说,赖茅并非如“信阳毛尖”“金华火腿”之类的产区商标。但作为有独特市场价值、代表当地产业特征与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特殊符号,“赖茅”可以视同产区商标,由当地政府与国家工商总局、茅台集团协商,将赖茅商标转由地方政府持有,并授权部分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酒企使用这一商标,从而结束赖茅长达26年的商标纷争。

  其他产区有无类似现象?

  国内比较集中的大小白酒产区,除了贵州仁怀外,还有有四川宜宾市、泸州市,安徽古井镇,江苏洋河镇,山西杏花村,河南洛阳杜康村等。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知名白酒沿用了行政区名称作为商标传承至今,如泸州老窖、古井贡、宝丰酒、杜康酒、衡水老白干等。

  现行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不得作为商品商标申请注册,但新商标法颁布之前已注册的除外。

  从法律条文看,泸州、衡水、宝丰尚好,但古井、洋河、杜康、杏花村作为县级以下行政区,当地同类企业是很容易走擦边球路线的,事实上这类问题也的确长期困扰上述知名企业,各家酒企均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处理此类事务。尤其古井镇和2009年之前的杜康村,纷乱程度绝不亚于赖茅。至今除了洛阳当地对众多“汝阳杜康”的治理初见成效外,其他区域并未见有多大力度。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白酒经理人,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新食品》等行业媒体特约撰稿人、新食品商学院签约讲师,郑州大学等高校客座高级讲师或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晋育锋价格2013年白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