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阳歌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通常对外国品牌的产品给予太多信任。我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违反任何法律的话,应该被允许。但是我也认为应该对销售策略进行法律限制,中国政府应该启动更广泛的教育活动,教中国消费者在遇到激进销售人员向他们兜售不想要或不需要的产品时,要学会说“不”。
对于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很少认同,但这次我不得不说,该报纸对个人护理品制造商如新(NYSE: NUS)的攻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该的。不过我的确发现用来攻击如新的语言也有些滑稽和夸张,尽管基本事实可能是真实的。
我也有些惊讶,中国已经成为如新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反映出这类公司很容易赢得中国消费者和商人,他们通常认为西方牌子的产品一定是好的和值得信赖的。
一些人可能认为,对如新的最新攻击仅仅是更广泛的媒体宣传活动的一部分,类似于过去六个月对很多大型西方品牌的攻击,从咖啡连锁星巴克(Nasdaq: SBUX)到消费电子巨头苹果(Nasdaq: AAPL)但我认为最新的攻击有些不同,因为对其他公司的指控都基于相对较小的问题。相比之下,调查如新的理由是基于其销售策略,在我看来,如新的销售策略具有危险的攻击性。
根据最新报道,《人民日报》报道如新在宣传中夸大其影响力和信誉之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如新展开了调查。《人民日报》也指控如新在组织的大型活动中给人们洗脑。如新目前大约5亿美元的季度销售中,大约一半来自中国。最近一波报道之后,如新股价失去三分之一的价值。
有些人不熟悉这家公司,如新和康宝莱(NYSE: HLF)、优莎娜(NYSE: USNA)等其他公司采用同一种商业模式,通过一群群销售人员直接拜访消费者,并单独向他们销售产品。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很有效,能够在销售人员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强大的关系,便捷地提供更密切的服务。
但现实是,这些销售人员通常很激进,采用高压策略去寻找新客户并获得业务。如新和其他类似的公司也已经被指控传销,销售人员不仅可以通过自身销售赚钱,而且可以通过他们招募进公司销售网络中的其他人那里获得销售佣金。
我在中国唯一一次遇到如新是,某一天在微信上,一个不认识的人给我发信息,问我是否听说过这家公司的产品,而且想给我讲更多东西。毫无疑问,我告诉他我不感兴趣。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认为这次对如新和其他类似公司的镇压至少是应该的。首先,传销在中国是非法的,在许多其他国家实际上也是非法的。如新和其他公司辩解称,它们不鼓励通过招聘新销售人员的这种方式来赚钱,但事实是这种行为非常普遍,而且是到如新等这类公司工作的最大吸引力之一。
更广泛地说,我认为这种激进的销售是不公平的,尤其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通常对外国品牌的产品给予太多信任。我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违反任何法律的话,应该被允许。但是我也认为应该对销售策略进行法律限制,中国政府应该启动更广泛的教育活动,教中国消费者在遇到激进销售人员向他们兜售不想要或不需要的产品时,要学会说“不”。
一句话:中国最近对如新的调查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应该的,提醒它们遏制激进的销售策略。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财经记者,曾任路透社驻中国记者、编辑10年,主要报道中国上市公司新闻。www.youngchinabiz.com/zh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