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的悲哀是整个纸媒的悲哀

2013年12月21日 21:53  作者:袁一泓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袁一泓

  胡舒立和财新,理应赢得新闻从业人员乃至整个社会最大的尊敬。但是,他们仍不得不一再寻求可能的佑护,包括资本和管制。这无疑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悲哀。同样,财新们生存空间的日益狭窄,不过是整个纸媒的折射罢了。21也罢,一财也罢,财经也罢,鬟球同此凉热,岂有他哉。

华人文化基金此时入局,就必然插手甚至接管经营。华人文化基金此时入局,就必然插手甚至接管经营。

  大约是两周或三周前的编辑选题会上,有位同事透露了一个小道消息:听说财新划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了,有朋友已经开始帮着审定选题了。财新大股东再易手,在座的同事没有谁表示惊讶。所以,当12月19日华人文化基金从浙报集团接手财新股东的新闻传来,不过是对小道消息的证实罢了。

  黎瑞刚究竟是以1.2亿还是8000万从浙报手里买走的40%股权,是财经八卦的好题材。反正浙报是要赚的。早在2011年9月,浙报控股就在浙江产权交易所挂牌,拟以5647.60万元转让其持有的财新传媒19.77%的股份。这表明,比之2009年底,短短两年多,浙报手里的财新股份估值已翻了一倍多。到2012年7月,腾讯以6000万入股财新,所占股份还不足19.77%,说明股权又有溢价。

  因为早就知道财新高管持有股份,有朋友听闻腾讯注资后去问财新同仁:你们是不是趁机套现了?回答是没有,但至少不用担心发不出工资了。

  2011年9月浙报起意转让财新股权,其实没有遵守它对财新3年保护期的口头承诺。但浙报也有难言的苦衷。最根本的,就是我们一位前同事说的,“履行了大股东的出资义务,却没拥有作为股东的相应权力”。但话说回来,得是怎样强悍的股东,才能罩得住强势的舒立大姐?

  如今,黎瑞刚出现了。虽然,我们相信他与舒立大姐相互欣赏,但毕竟,再美好的交情,也抵减不了财经媒体影响力和经营力正在日益衰落的困境。新闻内容的管制,即使不是更强,至少没有看到削弱的迹象。更别说在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冲击下,纸媒江湖愈来愈逼仄。我们曾经期望,干脆立马死掉一大批纸媒,剩下的几家日子可能更好过一些。可是都在挣扎,有些媒体靠收保护费讹诈费也能活下去。

  过去几年,对行走在黄线上的财新,浙报深感掌控无力,保护乏术,亟欲脱身而不得。华人文化基金会是更好的保护者么?上海是更开明的管制者么?至少,对后者,我们没有找到相关证据。遑论更高层级。在这里,我们都是掌中骰。

  而华人文化基金,能否成为财新的美第奇保护神,检验的时间最多三年。我甚至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可能只有两年多,而不能给满整三年。没有为什么,就是时间不够耐烦。永远不要期待拯救者自太空降落。

  2013年,纸媒的经营业绩普遍下滑30%以上,华人文化基金此时入局,除非它对财新的投资是慈善行为——至少目前看来不是,虽然财经媒体太需要这样的慈善基金——否则,就必然插手甚至接管经营。即使黎瑞刚的谢力团队比舒立的吴传晖团队更优秀,但常言道,大势所趋,独木难支。有些背影,注定了,只能眺望。

  如你所知,财新和前财经具有鲜明的舒立特色,在目前制度下,资本及非物质机构须为其提供莫大的度量和空间,但这样的诉求显然不无奢侈。在当下利益碰撞和思想冲突愈发尖锐甚至对立的背景下,一阵又一阵的无力感涌上来,涌上来。

  毋庸置疑,舒立大姐和财新,理应赢得新闻从业人员乃至整个社会最大的尊敬。但是,他们仍不得不一再寻求可能的佑护,包括资本和管制。这无疑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悲哀。同样,财新们生存空间的日益狭窄,不过是整个纸媒的折射罢了。21也罢,一财也罢,财经也罢,鬟球同此凉热,岂有他哉。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媒体人,著有《从沸腾到癫狂--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胡舒立财新黎瑞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