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生证”等了七年的李书福

2013年12月09日 10:35  作者:陈伟鸿  (0)+1

  文/陈伟鸿

  十年前的今天,李书福不是悲壮,而是非常的悲哀。当全中国的企业都在等着马上入世的时候,已经做了七年国产汽车制造梦的李书福,却还没有拿到“准生证”。十几亿元的资金投入、上万辆的汽车成品,万事俱备,却不能卖。一腔热血抛洒出去,却连一个让自己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换回。

李书福的每一次事业格局扩展,几乎每一次都需要与国家政策进行一番死磕。李书福的每一次事业格局扩展,几乎每一次都需要与国家政策进行一番死磕。

  “这是个不寻常的时代,所以需要不正经的人。”当李书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时候,嘴角还是会浮现出他的标志性表情——笑。不是微笑,不是大笑,而是一种只属于他的、隐隐约约的自得与自嘲。

  2009年,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商界领袖年度聚会“道农会”上,我的搭档主持王小丫客串起了高贵的瑞典公主——沃尔沃。一束追光之下,只能看到公主的背影和她身后那位身材并不高大的仰慕者。

  公主问:“你是谁?”

  他回答:“书福李。”

  灯光亮起,全场一片笑声。李书福那标志性的笑,在舞台之上尤为耀眼。道农会向来被称为商界“大象们的聚会”,那次的活动精英名士云集,柳传志、马蔚华、任志强[微博]等行业领军人物悉数到场,但李书福的风头,显然盖过了所有人。

  他是晚会的开场嘉宾,一袭古装扮作了自己的浙江乡台梁山伯,坐在台上拨动古筝,奏响一曲《梁祝》。台下观众纷纷揣测,这是哪里来的文艺中年?曲落灯亮,草根英雄李书福起身拢手一拜,全场哗然。

  反差鲜明的开幕仪式已经令人印象深刻,抽奖的高潮环节,李书福又将一辆新投产的混合动力车作为奖品推出。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幸运中奖,李书福亲自把这辆吉利汽车[微博]的钥匙交到马行长的手中,条件是他必须要亲自驾驶这辆车。

  彼时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初步协议刚刚签署,尚在等待中国商务部与欧盟的审核。“书福李”的高调姿态,分明是在帮助亢奋的中外媒体生动诠释着他们的题眼:中国吉利收购瑞典沃尔沃,中国穷小子正式迎娶瑞典贵族新娘。

  面对傲慢的北欧汽车家族,道农会上的李书福散发出了一种真正的轻松,这份轻松来自胜券在握的自信,这份自信仰仗的则是一个国家的强大支持——中国政府在这一事件当中展现出对吉利汽车前所未有的兴趣。这家发端于浙江台州的造车企业被国家树立为汽车自主品牌的榜样,刚刚成型不久的生产技术体系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签约前夕,中国商务部甚至不惜冒着有违公平原则之大不韪,提前表示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

  冬天刚过,2010年3月28日,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正式签约。中国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股权。创建近80年的北欧最大汽车企业,正式加入中国汽车军团。

  蜜月期还未结束,李书福就带着他的沃尔沃国际团队坐到了我的面前。已经变身为沃尔沃汽车公司全球董事长的李书福,当初别说迎娶贵族汽车品牌,仅是进入到被视为“贵族行业”的汽车制造业,都走得步步惊心。

  “像我们这些人是不允许进去的。”没有生产执照就开始自主研发电冰箱、摩托车的农民企业家李书福,太了解没有执照的滋味,心怀进军汽车制造业的宏伟理想,一颗红心献出来,却无人看重。

  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到浙江台州考察,李书福在自己宝贵的十分钟汇报时间里,向领导提出的请求甚至都有些酸楚:“请您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他极尽体谅地从政府的角度来为领导做分析,“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向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些经验;如果失败了,也可以提供一些教训”。

  “你当时的心情,用‘悲壮’这两个字来形容确切吗?”我问道。

  “悲壮也不悲壮。”李书福又一次露出标志性的笑容,这次嘴角边泛出的自嘲意味,明显要多一些。

  十年前的今天,李书福不是悲壮,而是非常的悲哀。当全中国的企业都在等着马上入世的时候,已经做了七年国产汽车制造梦的李书福,却还没有拿到“准生证”。十几亿元的资金投入、上万辆的汽车成品,万事俱备,却不能卖。一腔热血抛洒出去,却连一个让自己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换回。

  行百里者半九十,风云变幻的改革年代,转机往往会发生在最后的一瞬间。2001年11月9日,就在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微博]成员的前一天,吉利的豪情品牌第一次拿到了自己的“准生证”,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的汽车车型“吉利JL6360”从此登上国家的汽车目录。几乎投入了全部身家的李书福,终于获得了在汽车行业的生存权利。

  早在此前多年,民族主义的愤怒青年李书福就曾经赋诗一首,以抒胸臆:

  寒冬去,春天到,埋头苦干静悄悄。

  不要吵,不要闹,自主品牌撑大腰。

  欧美风,韩日潮,崇洋媚外何时了?

  中国车,飞多高,奋战十年变大雕!

  有一次,为了说明中国产品的品质,李书福竟在节目录制的现场,当着全体嘉宾和观众的面,脱下自己脚上的皮鞋,对我说:“你看,中国人的东西不差的,这就是我们台州本地生产的皮鞋,100多块钱买过来穿了好几年。”台下同样生产国货的海尔老总张瑞敏,看到如此力挺中国制造的李书福,也不禁莞尔了。

  录完节目我问他,不怕这个举动吓到别人吗?一个企业家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突然间把鞋子脱下来。他却很坦然,说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干吗要扮作矜持的富贵阶层?台上脱鞋也好,台下作诗也罢,李书福一以贯之的饱满的民族主义情怀,让我深以为然。

  自主造车,造中国人买得起的车,使李书福收获了“汽车疯子”的称号。这种疯狂在诗歌中被演绎成一种变形的亢奋,支撑他声声酸楚、步步疯狂,终于成为承蒙政策和时势眷顾的幸运儿。十年磨砺,吉利雄起,又将沃尔沃这家制造“全世界最安全汽车”、稳居豪华车系排行榜前十的企业的所有股权,全数收入。

  在现场,不乏为这份姻缘叫好的人。而我却问了一个不那么动听的问题:

  “一个人高攀另外一个人,这段婚姻能够幸福吗?”

  “只要我幸福就行了,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了。”

  李书福丝毫没有受伤,反而回赠我一个灿烂的笑容。这就是李书福特有的自我与骄傲:逆风而上,我独前行。这股风,就是“政策”。他的事业格局扩展,几乎每一次都需要与国家政策进行一番死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民营经济还未得到政府正式许可时,李书福就自己办起了电冰箱厂;几年之后,他又开始一心一意造摩托车,同样是经营了好几年,最后才等到了政府批文;1994年开始,又是在无证的情况下,李书福开始了自己的汽车之梦。研发四年,第一辆汽车“吉利豪情”生产完成,然后接着苦等“准生证”。直到入世前夕,这个投入资金少、专业制造经验为零、缺乏政府支持的门外莽汉,终于撬开了生产轿车的大铁门。

  与政策纠缠,与命运博弈,似乎是李书福的宿命,也曾是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宿命。

  (本文节选自陈伟鸿自传《惊鸿一瞥》)

  (本文作者介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陈伟鸿李书福沃尔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