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赶超美国后还能再增长多久?

2013年10月30日 10:05  作者:张军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张军

  到目前为止,少有人对2020年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持反对意见,我们暂且认为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不过我要与大家再讨论的是,2020年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还能再增长多久?

IMF在它们的假设条件下预测,到5年以后,就是2016年的时候,中国GDP的总量就在19 万亿美元的水平,而那时候美国是18.8万亿。这样的话,中国5年后就赶上美国了。  IMF在它们的假设条件下预测,到5年以后,就是2016年的时候,中国GDP的总量就在19 万亿美元的水平,而那时候美国是18.8万亿。这样的话,中国5年后就赶上美国了。

  现在大家非常关心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趋势还可以持续多久?坦率地说,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不过,收敛假说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从收敛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简单地讨论一下中美两个经济的差距了。因为,差距越大,追赶的空间就越大,而差距越小,经济赶超的速度就越慢。换一个说法就是,人均收入越高,增长越慢。

  IMF[微博]在2011年初也公布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结果。不过,它是基于购买力平价方法来预测的。按照IMF的换算方法,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应该比按照官方汇率换算的美元数据高出1倍,差不多应该是11.2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则没有什么变化,是15.2万亿。

  IMF在它们的假设条件下预测,到5年以后,就是2016年的时候,中国GDP的总量就在19 万亿美元的水平,而那时候美国是18.8万亿。而且可以计算出,到那个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大概是18%。我用这个逻辑推下去,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换算结果,占全球应该是接近25%了。

  这让我想起著名经济史学家Maddison先生曾经复原的一个数据。那个数据显示,在1820年,中国经济曾经占全球的份额为28.7%,而200年以后,到2020年,中国经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点上,真是风水轮回转啊。

  去年底,在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出版了它的资深研究员Arvind Subramanian的一本书,叫做《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主导的阴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用他计算的“经济主导指数”来估计,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老大了,不是5年以后,是现在。而且他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非常乐观。

  到目前为止,少有人对2020年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持反对意见,我们暂且认为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不过我要与大家再讨论的是,2020年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还能再增长多久?

  我们知道,即使到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和美国持平了,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还是很低的,大概相当于美国的1/4,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上海和美国的人均GDP的差距。

  假设今天的世界银行[微博]的标准在未来不变,那么以15000美元来衡量,到2020年,中国还是一个介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收入水平的国家,而且仍低于东亚四小龙的收入水平。

  从收敛假说来思考,我们还有快速增长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在哪里呢?这个空间可以维持多久的高增长呢?老实说,这些问题不容易回答。让我结合一些参数来大体讨论一个答案吧。

  首先,目前作为中上等收入的国家,中国未来依然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到2010年年底,中国资本存量大约是GDP的2倍多,差不多是9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3.8万亿美元。而美国在2010年年底的资本存量是44.7万亿美元,我们还只有美国的1/3多一点。按照人均计算中国就更低了。2010年中国人均的资本存量只有1万美元,不到美国的10%,不到韩国的20%。即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美国的差距还是巨大。

  以铁路为例,按照规划,中国铁路里程在2015年将达到12万公里,也仅仅是美国22万公里的一半。现在的9万公里铁路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要达到5万公里的里程也要到2015年。我们过去20年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但按照密度来算,中国现在仍低于整个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大概只是他们的70%。而在中国的内地,这个密度更低。

  再看城市轨道交通。中国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近100个,可是现在80%的城市是没有地铁的,现在的地铁里程90%集中在东部地区。从这个意义来讲,即使在2020年之后,中国的投资空间依然很大,经济可改善的余地依然很大。这个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即使整体上进入了中上等收入的阶段,但中国内部的地区之间依然有巨大的“赶超”空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沿海和内地的人均资本存量差距非常大。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沿海11个省市的人均GDP和人均资本存量比内陆20个省市几乎要高一倍。我们可以估算一下,如果沿海人均GDP是1.2万美元,内地平均是6000美元,再假设内地有9%的增长率,沿海有5%的增长率,可以匡算出,内地大概需要20年才能收敛于沿海的水平。

  到202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定会慢下来,但不会太低(如5%)。我认为平均而言再维持10年的6%—7%是完全可能的。这不仅因为东亚经济在人均收入达到中高水平以后都保持过较快的增长,国际上有先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内部的地区差距造就了巨大的投资和生产率的改善空间。

  为什么我对中国经济从现在起继续维持20年的较快增长有信心呢?除了以上的分析要点之外,也许还可以从一些参数的变化趋势推算出来。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我们都知道,所有成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它的增长重心从传统农业部门转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过程中,它的劳动力也就随之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个结构变化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也不例外。

  在过去30年里,制造业和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下降了30%,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现在,农业的附加值占GDP大约10%左右,未来还将会缓慢下降,有研究估计,到2030年会下降到5%—7%,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将继续减少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可以预料,按照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来估计,农业劳动力占比从现在的30%下降到10%以下,从而接近农业附加值占GDP的份额,至少还要20多年。

  从另一个参数来讨论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这个参数就是中国城市化率的未来变化。2011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这意味着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

  城市化率从20%到现在的50%,用了30年的时间,平均每年提高1个点,这1个点的背后是1000多万人成为城市人口。按照这个趋势推算,未来中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即70%,从现在起也还需要20年时间。

  因此,我认为,即使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了,之后应该有不少于10年的空间来完成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与现代化,从而维持比较高的增长率。这可以算作一个经验证据。

  本文原发表于2012年4月16日《文汇报》,先收录在作者的新书《中国经济再廿年》,该书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介绍: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GDPIMF张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