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习惯了过去的高速增长,现在慢下来,需要勇气和担当,全社会都需要增强耐受力,耐得住寂寞。而耐得住寂寞的经济体,首先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政府,要管住自己过去“闲不住的手”,在淡化权力意识的同时增强服务能力,真正从强势管制型政府向亲民服务型政府转变。
李克强总理25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核心内容是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工商部门对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等。
昨天,就这一重大政策与多位经济界人士交流,许多人都把这一消息解读为“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一项重大改革,认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前奏和序曲。
这一政策首先标志着长期困扰创业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问题成为历史,或者说没有注册资本概念了,有点类似香港的“一元公司”机制。南京工商系统一位“搞了一辈子企业登记管理”的人士不无惊讶地说。
当然,办企业不能没有资金门槛,但过去门槛越高并不意味着诚信度越高,实力越强。因为大家都知道,注册资金许多都是假的,有专业公司专门做工商垫资业务。这些专业中企机构提供所谓的代垫资服务,并从中收取可观的服务费。人为的高资金门槛,在孽生了灰色寻租经济的同时,必然加重创业者的成本和负担。取消注册资金的“拦路虎”,对资金不足的创业者来说当然是极大的鼓舞。
除了解除资金的“拦路虎”,政策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改过去的审批制为备案制。有些行业过去从筹备到工商部门领营业执照,中间会面临许多复杂的“前置审批”,比如经营医疗器材的,要有医疗卫生防疫和药监部门的审批许可,工商企业要有质监、环保、消防等部门的多道审批,有时一些复杂的前置审批要盖若干个章,让你“跑断腿”都盖不完,新制度实施后可以“先领证,后办酒”,企业可以先领营业执照,常规性生意可以先做,前置审批变后续补办手续。
长期以来,在政府主导要素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内部,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过高、“摩擦系数过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些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对各项经济活动绝对准入条件。无所不在的管制和准入限制,制约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和创业活力。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垄断和管制型市场是交易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市场。放开管制,就是要给每一个市场主体以确定的政策,建立公平的营商环境。如果经营者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的政策和环境,他的投资经营意愿就会下降,那不仅是经营者的损失,也是政府和社会的损失。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投资热情下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政府管得太多,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被捆住了手脚。一些部门拥有绝对的“过头权力”,他们对地盘上的企业,象手中拿着的一把算盘,想拨哪个就拨哪个,想怎么拨就怎么拨,如果那样就会增加经营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衍生出大量的“过头税”和“过头费”,导致投资、创业的意愿下降。
在经济增长进入中速增长区间,经济相对困难的时候,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全民的创业创新热情,是个重要课题。
创新对经济影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新技术上的推动来实现,但人类历史的每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都需要积淀,不会突然垂青于你;二是通过深刻的制度变革来推动。在经济低迷时期,制度创新往往是激发创业创新能力最好的手段。选择创业的人多了,自然能缓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带动经济走出低迷,走向更好的景气区间。
在中国这样长期管制型经济体内,每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创新都会实质性地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
昨天与一位知名学者谈这项新政,他认为这是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一系列实质性改革中最具亮点的动作,是实质性地“砍权”而不只是简单的放权。
过去光说放权,那是不够的,放来放去,这边放那边拾,“权杖”是迷人而又极具诱惑力的,谁都不想丢。“权杖的接力棒”在政府体系内封闭运行,企业并没有因此更加有活力,有时“十龙治水”,“婆婆”越多麻烦越多。更深层次的改革应该直接大刀阔斧地削砍政府权力,而不再是传统的“挤牙膏式”放权。
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习惯了过去的高速增长,现在慢下来,需要勇气和担当,全社会都需要增强耐受力,耐得住寂寞。而耐得住寂寞的经济体,首先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政府,要管住自己过去“闲不住的手”,在淡化权力意识的同时增强服务能力,真正从强势管制型政府向亲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这项重大改革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的开始。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