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滕泰
纵观世界史,大国兴衰和人口的变化息息相关,有的国家因为人口增长而迅速兴起,比如英国、德国、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也有的国家因为人口负担过重而走不出贫困陷阱,比如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不久前的印度以及现在非洲的某些地区。
美国人口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崛起为当今的世界领袖,首要因素是其人口扩张。
富兰克林在1751年就注意到,当时北美殖民地的生育率是欧洲的两倍,几乎每20年就比欧洲多生产一倍的人口。1700年,北美殖民地仅有25万人口,如今美国人口超过3亿。三百年间,美国人口增长了1000多倍。相比之下,欧洲人口在同期内仅增长了5倍。
拥有足够数量和高素质人口质量是美国最终主宰世界的根本之一,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连马尔萨斯在构筑他的人口理论时,也把当时的美洲视为例外,认为其丰富的资源可以使人口不受马尔萨斯定律的限制而增长——因此,早期美国在人口学上被称为“马尔萨斯边疆”。
美国人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很早就把人口作为国家利益的基本战略来看待,而且在多年以来都有明确的人口生育、人口教育、人口选择性引进战略。目前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人口“进口国”,有学者估计,到2050年,美国将引进近1亿新移民——这个增量比目前德国的总人口还多,对美国未来的国力影响至关重要。
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判断,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其霸主地位绝难撼动。
英、法、德国的人口战略差异
自拿破仑后,法国在欧洲霸权争夺战争中几乎没有独立打赢过一场主要战争,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过去200年里法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英国和德国。
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诡异。有谁能想到法国从欧洲霸主地位上跌落是从信奉英国人马尔萨斯《人口论》开始而种下的祸根呢?
面对当时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就业压力增加等社会问题,马尔萨斯多次忧心忡忡大声疾呼,必须控制人口,否则将会面临战争和饥荒。然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未在英国获得市场,相反,却在法国朝野引起巨大的震动和推崇——为了避免马尔萨斯所描述的战争和饥荒等可怕后果,法国积极采纳马尔萨斯的观点控制人口。
不同的人口战略给英法两国人口数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公元1500年,法国人口为1600万,英国人口为400万左右;从1500年到1800年,英国人口增加了4.1倍,而法国、德国人口分别只增加了1.7和2.4倍。如果算上英国的外移人口,近500年以来,当初400万的英国人增加了53.5倍,而1600万的法国人只增加了不到6倍。即使是最为保守估计,现在的英裔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有2.15亿,而法国加上外移人口,总计最多也只有9640万。
显然,人口优势的丧失加速了法国的相对衰弱,而英国之所以成为19世纪欧洲大国的“领头羊”,与其人口增长快、年轻型人口活力足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当然,巨大的人口压力迫使英国不断拓展新殖民地获取资源,也逼迫英国走上了工业革命道路吸纳过剩人口,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此,世界文明格局天翻地覆——英语一统天下,法语偏于一隅。
法国在现代欧洲战争中,多次败在德国手下,与两国人口规模变化也有很大关系——19世纪初,法德的人口数量基本相当,而到19世纪末,德国人口总数已超过法国50%。
小岛日本为何鼓励生育
事实上,世界上鼓励生育的国家非常之多,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等。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国家却都不是人口稀少的国家。
像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英国的人口密度都远超中国: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41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88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0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58人/平方公里。即便去掉我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仅仅与英国和德国相当,远不及日本和韩国。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日本,这样一个面积比我国云南省还要小的岛国已经养了1.3亿人,而且竟然还在鼓励生育。难道是他们疯了?
日本人没有疯,因为他们早已无可奈何地认识到,在导致日本经济长期持续衰退的最根本的原因中,首要原因是日本社会的老龄化。
195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不到总人口的5%,那时候日本经济充满活力。20世纪60到8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一度超过所有西方国家,原因之一是日本的人口比西方国家的年轻;但1990年以后日本经济迅速衰落,1994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14%,目前已超过20%。老龄化最直接的结果是劳动力减少,在国际竞争中低成本优势的减少以及社会负担的不断加重。
与美国的持续人口引进政策不同,日本执行严格的移民政策,导致没有外国的劳动力对日本老龄化进行补充,日本经济衰退就不可避免。
有关研究表明,日本人口结构的重新年轻化,需要等到大约2070年前后。为了提前结束这个人口魔咒,日本自然要大力鼓励人口生育。
中国:即将减弱的人口和劳动力优势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低成本的人口和劳动力优势,其中出生在50—70年代的中国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蓄水池造成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国工资较长时期保持在较低增长水平。
随着70年代后期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后出生的一代独生子女们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劳动力局部短缺的局面开始初露端倪,“民工荒”愈演愈烈,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从2008年的1340元上涨到2011年的2049元,四年间的涨幅高达53%。
未来,随着“90后”、“00后”独生子女的长大,中国“农民工”阶层将彻底消亡。中国制造业的人口低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整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将在2020年即下滑至70%以下!
对比中国、日本、印度和美国1950年至210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后,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中国从目前开始的适龄劳动人口占比下滑程度与1990年的日本完全一样。1950—1990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一直维持60%以上高位,彼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而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1980至2015年最有活力,中国经济崛起。那么201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像1990年以后的日本呢?
第二,印度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00年上升至60%以上,并将一直维持到2070年。其后发优势将在2040年左右出现,彼时,印度将替代中国成为明日之星。
第三,美国依然年轻。由于生育率相对较高以及持续移民进入,美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滑程度较日本和中国要缓慢得多,人口活力长期维持。
可怕的是,201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28%,美国的18%!相对人力资本低廉的其他地区我们逐步丧失了比较优势;相对印度而言,我们将不再有人口优势;而相对美国和日本,中国却是已经未富先老了!
本文节选自作者最新出版新书《民富论》,该文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