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为何在中国难推行?

2013年09月17日 17:40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江苏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房贷部的负责人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他们也曾有过类似的设想,但操作层面碰到了人均寿命测算、倒按揭利率如何设定等诸多问题,还有老人及其子女都需要签署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文件。当时也有个别来咨询的,但子女很快就来干预了。

以房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近些年,京沪等地也曾有过试点,但都无疾而终。以房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近些年,京沪等地也曾有过试点,但都无疾而终。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透露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民政部有关人士昨日证实,国务院已责成保监会牵头制定“金融养老”相关政策和细则,明年一季度将出台“以房养老”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

  一对夫妻30岁按揭买了房子,当了30年房奴,在60岁退休的那一年终于还完了贷款,但为了养老,他在60多岁的时候通过“反按揭”的方式,把房子还给金融机构,每个月获得补充养老金,直至终老。这就是“以房养老”模式下中国老人近乎宿命的“人生后花园”的轨迹。网上有人辛酸而无奈地感慨道:“这辈子,幸福啊!”

  任何一项政策出台都有相机抉择的问题,在多轨制养老医疗并行的当下,收入分配改革未有实质性进展,围绕利益分配的多种矛盾交织共振,单枪匹马出此新政,会引发不良的社会反应。

  兹事体大,因关乎家庭和社会和谐,甚至关系到民心向背,而不是一项简单的拍脑袋想上就上的金融创新业务,决策当慎之又慎。所以消息发布的当天,有媒体问我对“倒按揭”以房养老的看法,我说以当下社会情绪而言,此项政策缓推为宜。

  中国的养老金账户赤字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和渠道。比如,垄断型央企每年动辄上万亿的利润,上缴比例不到10%,既然是全民所有,完全可以从中抽离一块。

  另外,依然较高的财政收入,真正进入养老金户头的还不高,折合人民币近20万亿的外汇储备躺在那里睡大觉。

  中国式的“五险一金”缴交比例在全球都是偏高的,但使用起来饥饱肥瘦不一,有的基金长年闲置不动,这些基金的使用生息情况长期不透明,助长并滋生部门腐败。其既然对应的是个人账户,理应在其退休之后统一进入养老金户头,而不是长时间闷着葫芦摇。

  从全社会的养老资金构成来看,政府应该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中国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但一般家庭现在都是一对小夫妻对应4个老人,这一块是非常脆弱的,需要老人自身的储备来补充。住房反向抵押,可让老人名下沉睡的不动产“动”起来,因此,“以房养老”不失为提升生活质量的一项选择,但社会接受可能会有一个过程。

  江苏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房贷部的负责人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他们也曾有过类似的设想,但操作层面碰到了人均寿命测算、倒按揭利率如何设定等诸多问题,还有老人及其子女都需要签署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文件。当时也有个别来咨询的,但子女很快就来干预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房子既是老人的居所,更是一份家业的传承,是维系两代人家庭情感的纽带,这种业务推广的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人均寿命越来越长,考虑到房产价格波动因素,银行也担心,如果设定的贷款年限到了,贷款已基本覆盖了房产价值,但老人活得好好的,银行怎么办?另外,老人的晚年消费不仅仅是生活所耗,医疗费也会是一笔沉重负担,必须要有医保、社保部门共同参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以房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近些年,京沪等地也曾有过试点,但都无疾而终。问题还在于社会文化和法律背景的差异,如西方国家都有成熟的遗产税制度,这是一项倒逼机制。子女18岁离家基本能独立打拼,老人百年离去之后,子女无所求,老人一般不用考虑给后人留下多少财富。

  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是,老人一生都为子女打拼,甚至还要给孙子留下一笔财产,因而这一做法在实践中最大的障碍和阻力可能还是来自观念上的。当然,鳏寡孤独者除外。其实这两天,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许多老人都说了一句大实话:儿女都在盯着我的这套房子呢!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以房养老反按揭养老金账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