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改革风险

2013年08月23日 11:41  作者:朱宁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朱宁[微博]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恰恰是一种平衡改革红利和把握改革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以试验区的方式,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控制在自由贸易区内,以避免对整体经济产生不必要的冲击和影响。

虽然名为“自由贸易区”,但是方方面面对于“自由贸易区”内的进一步金融改革,其实抱有更大的期望。  虽然名为“自由贸易区”,但是方方面面对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其实抱有更大的期望。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方案。一场新的关于要素市场开放,政府简政放权,监管思路改革,国际金融贸易融合的重点试验正式开始了。

  对上海而言,这场试验无疑来得恰如其时。上海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致力于本地经济从加工制造业到高端服务,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转型。伴随着转型,和过去几年其他省份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的GDP增速逐渐在全国排到了后面。虽然这是经济逐步发达和转型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但上海市也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致力于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上海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十年找到新的增长点。

  无疑,新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中国贸易政策进一步开放的试验场。根据相关人士的了解,自由贸易区可能涉及的贸易方面的改革政策,可能会涉及到整合各类海关监管特殊区和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区可能会在拓宽外商投资范围,鼓励贸易与金融、航运、物流、制造等产业更加紧密和有效地融合,推动离境退税和保税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自由贸易区内的改革,重点必将不仅仅是货物贸易,而是朝着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贸易、投资、金融综合试验区,和推动与试验区相配套的法制、监管、财政税收政策的方向迈进。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名为“自由贸易区”,但是方方面面对于“自由贸易区”内的进一步金融改革,其实抱有更大的期望。一方面,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动可能会先行先试。另一方面,离岸市场金融和金融创新业务的推动和金融管制的放松,也成为广大市场参与者所热切瞩目的新的改革热点。

  人民币的资本项下可兑换,一直是中国今年金融体制改革里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很多国际人士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全球性影响也日益增强。人民币进行进一步国际化的时机因此也已经成熟。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金融风险的规避,也不失为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非常充分的理由。

  但是,过去几十年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所曝露出来的资本项下兑换和资本流动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也清晰地呈现在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心中。这也很可能也是为什么人民币,即使是在深圳前海地区这样的改革试验区里,也还没有达到自由兑换的改革阶段。

  实现人民币的资本项下可兑换,无疑是下一阶段中国金融和经济体系综合改革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任务。人民币的资本项下可兑换,会推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史无前例地接近和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推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与交易,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机制,和中国国内市场利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都将会发生非常深层次的变革。因此,上海自由贸易区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突破,那么自贸区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贡献,可能会远远大于简单的贸易和海关税收政策的改革。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可兑换诱人的前景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风险。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资本项下的本币自由兑换和资本流动,有可能会吸引关注短期投机收益的国际游资迅速进入和退出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给该国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乃至灾难性的打击。因此,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必须遵循持续,坚定,稳健的步伐,来平衡开放的收益和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两者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国企业,尤其是大量的出口型企业,必须做好应对浮动汇率和汇率风险的准备。而由汇率市场化所引发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又会对很多习惯了管制和补贴利率的中国企业和中国银行,提出新的挑战。过去一段时间发生的“影子银行”和“钱荒”的问题,其实已经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来进一步金融改革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下一段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影响。

  随着中国过去三十年以低廉劳动成本,简单加工制造,大规模投资拉动刺激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也就成了挥之不去的现阶段重要任务。上述风险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进一步改革的原因。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恰恰是一种平衡改革红利和把握改革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一方面,进一步的贸易、金融、税收,乃至社会和监管政策可以在自由贸易区里先行先试,帮助各个方面分享改革的红利,也让改革的示范效应更容易在全国其他地方被接受。

  另一方面,各个方面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自贸区里的新政策,对新政策的制定、实施、调整,提出第一手的经验和反馈,从而对进一步的改革做好准备。至于改革所带来的风险,成立自由贸易区就是希望以试验区的方式,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控制在自由贸易区内,以避免对整体经济产生不必要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某些改革政策的逐步成熟,也随着自贸区里对于改革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有效应对机制的形成,不排除可以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其他更多的自由贸易区,也不排除从自由贸易区内,逐步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的可能。随着全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有朝一日都接纳了自由贸易区的体制,自贸区的历史任务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届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和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整体改革,可能也就大致完成了。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耶鲁大学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著有《投资者的敌人》一书, 帮助投资者认识自我, 战胜自我。)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自贸区上海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