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事实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主

2013年07月18日 08:35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微博]

  中国银行体系存在“被土地捆绑甚至埋藏”的风险,除了约占总信贷规模10%左右的直接房地产类贷款,其它无论是政府平台、还是工商企业贷款,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主要是土地,直接或间接地,中国最大的地主已悄然从政府变为银行。

中国最大的地主已悄然从政府变为银行。中国最大的地主已悄然从政府变为银行。

  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夏斌近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当前中国已存在事实上的经济危机现象决策者要有“底线思维”,既要加快改革、通过改革尽可能地去挖掘一切合理增长的需求潜力,又要准备好危机爆发或逐步刺破泡沫时的对策。几乎同一时间,国土资源部预警土地价格过度上涨的风险。

  周二,接待一位在华尔街浸淫多年的投行人士,他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从实体经济到金融体系的修复很快,在去杠杆化过程 ,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处于过去60年的历史最好时期,股市也创出历史新高。而中国加杠杆化的进程令人咋舌,政府债务急速膨胀,“6.20”事件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对去杠杆化极度的脆弱而敏感,任何一个微小的“黑天鹅”事件都能在中国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这是体制内外的人士关于中国经济风险的共同担忧。这位投行人士还指出,中国银行体系存在“被土地捆绑甚至埋藏”的风险,除了约占总信贷规模10%左右的直接房地产类贷款,其它无论是政府平台、还是工商企业贷款,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主要是土地,直接或间接地,中国最大的地主已悄然从政府变为银行。过去十年间,土地市场流金淌银,地方政府通过规划调整、土地变性,地价一飞冲天,而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政府吹大土地泡沫后再抵给银行,如果经济失速,流动性变差,银行捧在手上的土地就会成为真的地雷。

  夏斌的判断也是基于土地资产膨化风险,高杠杆、高负债的“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和过剩产能”三个系统性风险相互叠加和传导,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较大的事端(包括若宏观金融政策去实施紧缩性刺激),风险会瞬间传导,资产价格即刻大幅缩水。实际上,这是任何一位对中国经济真实状态了解的学者都会得出的理性结论。

  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从繁荣到没落、从殿堂到废墟的垮塌往往只隔一层纸。一捅即破只要两个条件——杠杆足够长,泡沫足够熟。过度负债的地方融资平台,究竟有多少存量,质量如何,现在大家都是闷着葫芦摇,说质量优良“好得很”。

  官方报告说存量在10万亿左右,社保基金前理事长项怀诚把它放大了一倍,而外资投行的报告再放大一倍,这种谁都说不清,“躲猫猫”的债务黑洞风险不言而喻。

  因为不透明、多口径,外界估测的政府债务和官方自己的版本有很大的偏差,这是中国特色的“数据背离”,地方政府的债务边界如何界定需要更高的透明度。难怪,上个月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应建立透明的地方财政体系”。

  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惠誉年初的一份报告称,2012年中国一般政府债务整体水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2%,鉴于地方政府仍存在局部性偿债风险和政府尚有隐性债务负担,与储备保障系数相比,风险值得关注。我们斥之为“做空中国的乌鸦嘴”,“不了解国情,很不专业”。

  好吧,那审计署的报告总不是“乌鸦嘴”吧,够专业了吧。审计报告一再警示平台过度负债的风险,数十万亿计的天量资金被 “红顶商人”大量投向无效益、无现金流的形象工程,高速公路通向荒芜,高铁常见一人车厢,盲目建机场、港口码头和“奥运村”,近200个机场七成以上亏损,穷县也要建大港,钱往水里扔,建起来就扔那,连县城到处是绿博园、奥体中心……明明是吞金的无底洞,却信誓旦旦说“都是优质资产”,是“国家财富的大仓库”。

  这本过度负债、多口径,不透明的糊涂账“要多糊涂有多糊涂”。为让借新还旧的“庞氏游戏”继续玩下去,近年来借助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工具如理财、信托、债券、委贷、BT加PE,拉长了债务杠杆。

  当经济处于顺周期时,这些资产有价值拿到银行贴现,当危机出现,这些鸡“不能再生蛋了”,本身价值就会大幅缩水。而当杠杆足够长、泡沫足够大,当所有的侥幸、迷信、贪婪在某一刻突然为恐慌所逆袭,流动性泛滥刹那间会异化为流动性黑洞而枯竭,那时再喊“救命”就一切晚矣,市场内在规律不以任何“强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不可思议的是,最近有专家甚至提出,地方政府负债积累了大量优质资产,要以地方债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以地方债为主的国内债券市场,并称这是“让中国经济全盘皆活”的一步棋。从各地已发生的高违约、高展期和高杠杆率来看,如果循此造市,那各地违约展期事件不断,会此起彼伏地上演“6-20”事件,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引信将被点燃,迎接它的不是全盘皆活,而是一声巨响,一片火海。

  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是一对“连体儿”。日本野村证券的报告称,过去十年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平均增幅超过了500%,已经远超过美国的卡斯席勒指数,而2001年至2006年间美国房价上涨仅84%就已经被认为是严重的泡沫,并直接成为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所以许多看空中国房地产的境外机构提出,“要远离一切与中国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显著的下跌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而中国的专家学者不以为然,说大中城市房价无泡沫。这是屁股指挥脑袋,因为说这话的专家,房子不在北京就在上海。

  从投机大师罗杰斯到末日博士鲁比尼,从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到夏斌,他们一再警告“中国应及时处理房地产泡沫”,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房价都已经很高了,房地产泡沫会累积成为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市场的癫狂和恶化让业内大佬们也忧心忡忡,连一向很少发声的王石[微博]前不久在接受美国CBS News《60分钟》时称,“以当下的高房价下,几代人倾其所有买一套房,往往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中国房地产泡沫如果继续膨胀并破灭的话,那将出现灾难性后果。”尽管市场仍有鼓吹“中国房价永远上涨”的“好声音”,但市场的风险厌恶和避险情绪已现,从近期雅戈尔和中冶分别在杭州和南京的退地均可见端倪。

  实际上,大规模的坏账已经露头。今年以来,银行和国企坏账已大规模暴露,连国家开发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都深陷钢铁、光伏、造船等过度竞争性行业,信贷洪峰加剧产能过剩型危机,一些行业如钢贸动辄上千亿计的坏账,足以抵销激进的贷款银行如交通银行的年度利润,但其风险还未真正揭示,银行业未来“排雷工程”任重而道远。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银行土地地主房地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