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首先要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

2013年07月10日 09:27  作者:张茉楠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张茉楠[微博][微博]

  “盘活存量”最大的难题在于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一方面,在外部筹资环境不宽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短期内无法筹到必须的资本数额,加剧了潜在不良贷款的攀升。另一方面,资金利用效率低进一步导致有效投资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及资本回报率的快速提升之后,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普遍出现了下降,而短期内又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及资本回报率的快速提升之后,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普遍出现了下降,而短期内又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十条”正式出台,让“存量改革”路线浮出水面。“金十条”明确将采取十项措施“盘活存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凸显出中国高层要扭转资源错配,推动“存量改革”的决心。

  近一时期以来,可以说,围绕盘活财政金融资产存量,降低债务水平、降低杠杆率,优化资本结构,中国正在寻找推动下一轮改革的突破口。

  当前,我们所指的“盘活存量”中的“存量”到底是指什么?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指的是经济体的资产负债总规模及结构状况。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好坏和发生危机的概率,并非体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而是集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说,从资产负债存量的角度去审视中国经济,对于识别国家和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错配、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等风险,以及风险如何在各部门间传递找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基本分析框架。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都是资产负债表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亚洲金融危机(1997)、到后来的俄罗斯(1998)、巴西金融危机(1999),再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仍在进行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08年后中国地方债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不断累积所导致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也是如此。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衍生出来28万亿的投资存量。在投资扩张的推动下,对资金有饥渴症的地方政府通过表外贷款、银行间债务融资等形式与其对接,大量资金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不仅导致了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降低,也导致了包括政府、居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部门负债率大幅上升,资产负债表出现明显恶化。

  今年以来,伴随着实体经济下行以及债务率持续攀升,大量资金更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根据央行[微博]金融统计数据,2013年一季度表外融资增加2.02万亿元,同比多1.33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32.8%。

  不断攀升的社会融资总量以及表外融资、债券融资的大幅增长,与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速和宏观经济产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背离,释放出来的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和虚拟经济内自我循环,导致“金融空转”之势却愈演愈烈,其中大量资金逐利房地产领域,因为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为资本提供了持续不断地投资回报。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监管套利”也不断出现,企业从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获得的资金以其他形式(如信托、委托贷款)被转贷,导致资金量与经济增长出现严重的不匹配。因此“纠正资源错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金效率”是“盘活存量”的重点与核心。

  然而,“盘活存量”知易行难,“盘活存量”最大的难题在于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首要的是如何把流向虚拟经济领域以及沉淀于不良资产及产能过剩领域的存量资产盘活起来。

  一方面,受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质量波动、房地产贷款质量波动影响,部分银行拨备压力逐渐增大,资产质量波动反过来又影响银行的利润留存能力,在外部筹资环境不宽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短期内无法筹到必须的资本数额,加剧了潜在不良贷款的攀升。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银行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为18675.39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为2.87%。尽管“两高一剩”贷款较以往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今年以来产能过剩进一步蔓延,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银行资产质量受产能过剩贷款拖累比较严重。由此,资金利用效率低进一步导致有效投资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隐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也是“盘活存量”的一个大挑战。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隐性负债问题,隐性负债是中国面临最大的中长期风险,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核心,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完整的隐性担保体系。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欠款、挂账和担保产生了巨大的非显性债务。由于各级政府间偿债职责不清、事权界限不明,一旦累计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势必逐级向上转嫁偿债风险,直接危及中央财政安全。此外,以金融不良资产及其转化形式存在的或有负债,主要包括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不良资产,以及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新形式的或有负债。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及资本回报率的快速提升之后,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普遍出现了下降,而短期内又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和庞大债务负担,也使得居民和政府部门扩张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资产增速放缓,而负债增速上升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逐步显露出来。

  因此,盘活存量的根本在于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建立稳固的资本结构,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是核心。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存量不良资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