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要懂得通过市值管理提升股价

2013年06月30日 18:52  作者:沈萌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沈萌 [微博]

  市值管理,不是操纵股价,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改善企业的非经营性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系媒介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提高企业股票价格,让价格充分体现企业经营部分的价值。

中国企业不光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卖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要思索如何能更好卖出自己、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中国企业不光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卖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要思索如何能更好卖出自己、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最近因为一桩收购重组案,接触到了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中小企业板(NYSE MKT)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

  A公司一如其他非著名中概股企业,次贷危机前先在OTCBB借壳上市、完成小额融资后再转板至更高级的市场(比如NYSE MKT)挂牌。不过,虽然市值规模不大、也并非在NASDAQ或纽交所主板交易,可同样曾遭近年因卖空报告而名声大噪的浑水(Muddy Waters)研究公司阻击猎杀。

  在转板至NYSE MKT后,A公司股价最高曾接近15美元,期间虽有所波动,但始终保持在10美元上下,直至2010年遭遇浑水发布利空的研究报告,股价便一路暴跌。

  A公司为扭转浑水造成不利局面,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见招拆招,包括更换审计机构、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但收效甚微,股价至今无力回天,长期徘徊在2美元左右。

  A公司的管理层对此也颇感焦虑,却束手无策。联想到近期大量像A公司一样深陷股价窘境的中概股纷纷祭出退市的法子,由大股东联合私募基金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方案,虽然表面上看美国资本市场来去自由,可以随时上市也可以随时退市,并冠之以美国人不懂中国市场的理由,但试想如果在最发达的资本市场都无法证明自己,那上市只不过是一种华丽的包装而已,融资或再融资将是无法企及的梦。

  仔细分析A公司不难发现,隐藏在中概股企业这种无奈背后的是中国企业无法真正取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或者无法理解如何可以博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

  中国企业从零开始,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在改革开放后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几百年的路,从商品到贸易、从利润到股票,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也应接不暇。而中国人只管埋头苦干的传统,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挑战。

  以A公司在美国所处的困难看,对市值管理的忽视可能是中概股存在的通病,比如在董事会成员构成、投资者关系等方面,中概股企业仍然在用中国思维去面对美国乃至国际投资者,而这正如路透财经评论员陈一佳所说“是完全行不通的”

  首先,企业既然选择在美国市场发行股票,那么企业所面对的就必定是应用美式思维的投资者,一些诸如“我从不关心股票价格高低,只想经营好公司”等在中国寓意艰苦实干、不受名利羁绊的豪言壮语是完全无法为美国甚至国际投资者所理解和接受。

  因为在美国投资者的思维模式中,如果企业的经营团队不去关心股价的高低,意味着该团队不关心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也就不会有投资这支股票的意图。美国股市并非像中国股市一样靠单边炒作,股民买卖股票只看小道消息或庄家题材而不关心企业经营,美国企业的董事会和经营团队必须是值得投资者信任,并忠诚于投资者的信托责任。

  其次,谈到中国概念股企业的董事会构成。仍以A公司为例,其董事会的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美国市场称“内部董事”)以及三名独立董事(美国市场称“外部董事”),并沿袭大中华文化圈内(如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与东南亚各国)上市公司董事的选择传统:两名执行董事是大股东及关联人,三名独立董事则包括一名美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任另一已退市中概股企业董事)、一名另一中概股企业的负责人和一名与A公司主业相关的中国科研机构的负责人。

  若按照大中华文化圈资本市场的认知,这样的董事会组成是可以接受的,但若置于美国市场,这样的董事人选却无法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因为“不具值得信托的背景”、“存在内部人控制的风险”。

  美国企业或美国人理解的企业,董事会与经营团队是完全独立的两个组织,经营团队是由董事会挑选并监督的专业人员构成,以业绩向董事会负责,而董事会成员则并不注重必须与企业主业一致,更看重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助益及对股东信托责任的维护。

  因此,像苹果公司的董事会中,可以包括美国的前副总统(对环境政策的推广)、化妆品巨头的CEO(对消费品和消费市场的理解)、基因科技企业的CEO(对未来科技走势的判断)等,却不一定包括苹果的主要高管(乔布斯在去世前是Apple唯一一名内部董事)。

  再次,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一般喜欢低调行事,秉承财不露富、闷声发大财的原则,而赴美上市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无非在国内媒体偶尔露脸以求衣锦还乡。

  但西方世界却是一个高调的市场文化,任何人或企业都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宣扬展示自己的优势、解释规避自己的劣势,“酒香不怕巷子深”或许适合小小的家族企业,却绝对不适用有雄心壮志的大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

  可经常出没于国际主要财经媒体的中概股企业又有多少?恐怕屈指可数。也许中国企业家被国内不良媒体利用负面事件进行恶意敲诈吓怕了,但美国媒体市场是高度透明的体系,有时候媒体记者抛出的负面新闻并非全是不怀好意,恰恰是希望可以获知来自企业的辩驳,才能写出吸引读者的故事。

  不可否认,不同文化下的资本市场存在某种对其他文化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因此境外上市企业在实施市值管理时,除对董事会构成、投资者关系等方面主动迎合投资者理解外,还可以通过利用不同资本市场间的关联实现对股价的管理。

  比如,香港股市因为大量中国企业的上市,已经形成对中国特别是内地企业的理解,也集聚了大批谙熟中国企业的国际性投资者,同时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所处行业类型比较齐全,对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容易找到对标参照。

  像A公司这样在香港有对标企业的美国中概股公司,不妨利用介绍上市等方法,在香港实现低成本快速挂牌,并利用美港两地市场不同估值间产生的套利机会,促使投资者重新认识美国市场的价值洼地,进而改变在美低估值的状况。

  市值管理,不是操纵股价,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改善企业的非经营性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系媒介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提高企业股票价格,让价格充分体现企业经营部分的价值。

  投资者,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能安全稳妥地赚钱、赚多钱,所以很少会极端地排斥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上市公司,因此,企业不光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卖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要思索如何能更好卖出自己、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否则一个失去融资功能的低股价企业是没有任何挂牌上市意义的。

  (本文作者介绍:香颂资本执行董事。从事并购交易撮合多年,具有丰富区内及跨境并购经验。)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中概股投资者浑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