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者 徐雯 [微博]
有工信部做红娘,未来两年,奶粉行业将兴起一轮风起云涌的并购潮。年收入不到亿元的品牌估计躲不过被整合的命运,不到十亿的企业也需对形势重新定夺。传闻说伊利并购飞鹤,纯属无稽之谈,这俩产量排前三,不可能联手,只会并购其他小虾米。
三天前,北京,食品安全周工信部主题日上,工信部为国内的国产奶粉企业办了个“相亲联谊会”,把127家、560个品牌的企业代表全部喊到了会场,并按照不同梯队做了明确的区分,希望企业间相互多接触,能看对眼“联姻”最好。
这是工信部重拳整改奶粉行业的开端。整改无非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切实提升奶粉的品质,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早在6月4日,工信部便制定并印发了一份名为《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的文件,明确表示在今年内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项目)再审核清理工作,还要在业内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并鼓励龙头企业起到带头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工信部的意见,“十二五”期间不再核准新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项目。并且,政府两年内将扶持培育十家年销售额超20亿的企业,将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根据预计,对于最终进入名单的十家企业,国家政策将做出较大程度的倾斜。而且,可以明确的是,在落实扶持的政策以前,行业被肃清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可以预测,未来两年内,奶粉行业将兴起一轮风起云涌的并购潮。
据了解,企业晋级十佳需要具备的因素除了品牌、规模、资本等以外,还有一项是拥有稳定的自控奶源。而日渐明朗的是,晋级的准入方式是婴幼儿奶粉企业在产业上游的原始积累,从根源处规避安全风险问题。
在当下消费者几乎无条件倾向于信任“洋奶粉”的情况下,工信部的这一举措,对于有“野心”的国产品牌来说,是个挑战,但自然也不失一个大利好。当下不少企业最关注和担心的便是如何跻身政府的扶持队列,从而更大限度获得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
根据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的统计,目前国产品牌硬碰硬年销售收入超过20个亿的有7家,10至20个亿的也有4家,因此未来除了几大龙头的“厮杀”,那些年收入不到亿元的品牌估计躲不过被整合的命运,年收入不到10亿的企业也需要对形势重新定夺。
为了顺应政府大方向,大型乳企自然需要作出一番动作抢占先机,尽管中国奶源底子差,但在政府支持下,这轮并购后出现一家国产的百亿品牌也是说不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一段时间,雅士利这么急哄哄地找其他奶粉企业洽谈的动机,并最终谈妥了拥有中粮央企背景的蒙牛,打响了并购重组第一枪。
而在蒙牛兼并雅士利成功挺进奶粉业第一梯队后,市场也不断传出伊利将收购飞鹤、完达山以平衡蒙牛在奶粉领域的“后来者居上”的传闻。
不过伊利对此做出了否认,并这样回应:“根本没有听说过。”;飞鹤也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没有被其他企业收购的意愿,也绝不可能被收购!”。并且,据了解,伊利也在积极参与产业整合,目前正在考虑收购有价值的乳企。
“飞鹤的收购标准可以这样简要归纳,一是渠道互补,飞鹤的市场偏北方,所以希望收购对象偏向南方市场,二来,希望收购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未来可以达到共赢。”飞鹤某内部人士这样解释道。
其实,在主题日那天,工信部曾对这127家企业做了产量调研,并排出了前十佳,其中排名前三甲的分别是伊利、完达山和飞鹤,雅士利是第五名,而蒙牛位列十佳以外,排名第十一位。
因此,在这个节点上,除去了拥有雄厚资金以及央企背景的蒙牛,伊利、完达山和飞鹤自然是十佳毋庸置疑的热门人选。可以肯定,只有这仨并购其他小虾米的份儿,这三家相互间除了竞争以外,不会有其他瓜葛。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