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投资地产有多大风险

2015年12月16日17:36    作者:解释系主任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解释系主任

  地产股和地产一样,都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其中地产股的风险,高过地产。换言之,地产虽然流动性不咋地,但安全边际高过地产股,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尤其如此;地产股则需要看基础资产构成,流动性好于纯地产,毕竟卖股票比卖地手续简单,但波动性更大,安全边际更低。

保险公司投资地产有多大风险保险公司投资地产有多大风险

  最近墙内保险公司频频“举牌”A股上市公司,编辑要求我据此写一篇文章。我问:写什么主题?编辑说:就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专业角度来写吧,不一定非得要什么主题。我说:你给我发点儿背景资料过来看看,文章可以写,不要被当成给谁撑腰、站台、背书或扒皮、打脸、揭底就好。于是乎编辑发了一堆资料过来。我一看,真不少啊,确实值得写一篇。

  首先,让我们假设我们要开一家保险公司——你先甭管这家保险公司要做哪方面的保险,第一要务是我们找到钱,能把保险公司开出来。

  开保险公司其实没有什么多高的技术难度,和开博彩公司差不多。至少,在数学原理上是一样的 - 这俩经营的核心都在于对概率事件进行计算,然后开出费率或赔率,喊人来下注。区别仅仅在于博彩公司经营的是正彩,谁走了狗屎运,就可以根据此前约定获得一大笔奖金;保险公司经营的是负彩,谁到了血霉,就可以根据此前约定获得一大笔赔偿。要点都在于每个人都出一点点小钱,放到一个资金池里,然后根据概率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具体后果如何,来决定能不能从资金池里拿奖金,或赔偿。

  所以,保险公司和博彩公司都是经营资金池的。们要开保险公司,就是要建立并管理一个资金池。既然是池子,那就得有水。这个水,就是万恶之源——钱,也就是自从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资金池里的第一桶水,是实缴资本。也就是合伙人要开保险公司,要么从自己兜里掏出来的,要么去找其他人投资从他们兜里掏出来的资金。

  保险在各国都是受严格监管的行业,监管当局对设立保险公司有最低实缴资本金要求,这很正常。有的国家这个标准很高—— 比如我国;有的国家这个标准则很低——比如美国,要求就不高,在有些州,能凑出几十万美元也能开保险公司。

  甭管咱这个保险公司开在哪儿吧,总之我们凑齐了一笔钱,呼啦一声倒进了池子里,现在里面有水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做业务。甭管咱卖什么保险,收进来的保费,是让资金池液面上升的最主要来源。

  保险界的人士尽管把貔貅当祖师爷,但光吃不拉肯定是不行的。保险卖的是一纸承诺,和博彩公司一样,约定事件发生了,你得把钱付给人家,否则狗屁信用都没得,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因此资金池也有出水口,最主要的出水就是赔款,另外还要支付各种费用,还得缴税。

  总之,这个资金池只要还在运作,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就哗哗不停。

  你小学五年级时做过的那道应用题就可以用上了,就是一个池子一边进水一边放水,如果放水速度快过进水,多长时间池子见底儿。因此,管理保险资金池,第一要务是确保流水速度低于如水速度,否则资金池迟早见底儿。事实上,各国保险监管当局都给资金池液面水平划了线,最下面那道是红线,资金池液面到了这个水平,保险经营许可证就会被没收,保险公司就破产了。

  在这道红线之上,还会有两三道线,是液面警告线。水位下降到这个地方,监管当局就会采取行动,比如勒令保险公司不得做新业务,关停并转伍的,确保资金池液面不至于触及红线——也就是资金池技术性破产。

  现在让我们假设咱搞的这个资金池液面虽然起起伏伏,但一直在第一警告线之上,换言之,就是咱的经营水平非常好顶赞,资金池里水位高企,没有技术性破产之虞。这样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咱的池子里都有大量资金存在。甭管这些资金最终的去向,也甭管这些资金的所有权,至少在一个时点或一个时间段内,这些资金由我们支配。

  这里面就涉及到资金的运用问题,其中包括投资。咱拿池子里的钱去做投资,如果回报好,可以有盈余反补资金池,造成水位上升,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回报差或者亏损,那资金池的液面就会下降。

  投资尽管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保险公司的主业。靠谱的保险公司,不能说卖保险亏得一塌糊涂,靠“资本运作”挣利润。那是瞎扯,本末倒置了。假设咱们的保险公司非常靠谱——咱资金池液面一直在安全区域内,这难道不是自古以来无可辩驳动次打次的明证吗?!无论如何,我们很靠谱,主业靠谱,投资也靠谱。

  我们投资靠谱之处在于我们知道我们用于投资的钱,是特么从保费那儿来的,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个资金的安全。其次,是确保这个资金的流动性。最后,才是这个资金的增值。

  如果我们不靠谱,就会把这个次序倒过来,首先追求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其次是流动性,最后才考虑安全。如果我们这样做,遇上好年景,我们从资金池里舀出一瓢水,末了还回去一瓢半;遇上坏年景,我们从资金池里舀出一瓢水,一滴也还不回去。

  投资的年景,和保险的年景有时候同步,有时候背离,没有什么普遍规律可循。有时候这俩出现了神同步,只不过这种时候没有好事儿,就是投资亏得一塌糊涂,保险那边又赶上接连出现兴邦级天灾人祸,需要支付大笔赔款。这种时候,资金池的液面就会急剧下降,也许一下子就击穿了几道警告线,直接见底儿好顶赞。

  从1969年到2010年,仅美国就有640家财产保险公司破产。如果算上全球范围,把人寿保险、意外与健康保险、年金保险等公司也都算进来,过去五十年间有超过一千家保险公司破产,在十年时间跨度里,每三十家保险公司有一家会破产;二十年跨度,二十到二十五家保险公司里有一家破产;三十年跨度,十五家到十八家保险公司里有一家破产。总之时间跨度越大,破产比率越高。过了五十年,还在继续经营资金池的,基本上都是那些百年老店了,起起伏伏都已看够,知道敬畏,经营保守,管理严谨。

  这些破产的保险公司里,没有一家是我国(不包括港澳台)的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准备金不足,占比34%;

   发展过快,保险单定价不足 – 就是杀低价销售求快速扩张,占比20%;

  欺诈,两方面的,一是保险公司欺诈客户,被告破产了,另一个是客户欺诈保险公司,得逞了,把保险公司干趴下了,占比10%;

  会计造假,占比9%;

  兴邦级天灾人祸,占比8%;

  业务转型失败,占比7%。

  这些破产了的一千多家保险公司里,有两百多家公司准确的破产原因外界其实是不知道的,只能根据已知模式进行推测,但上述这些原因是业界公认的。

  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头号原因 ——准备金不足,主要由两方面造成:一是准备金提取不够,二是投资过于激进。前者是个计算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后者则是风险管理的策略问题。必须要

  前面说了,对保险资金进行管理和运作,要遵循安全、流动性、保值增值的原则,而且次序不能错。一般说来,风险和收益是正比关系,因此为了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也就是将保险资金用于投资,必须要投往安全边际高的领域。同时,为了确保流动性充足,保险资金不宜投往变现能力差的领域,因为一旦主业方面出现大赔案需要调动大量现金进行赔付,你必须立马能拿出这些钱来,否则名誉受损,信用下降,资金池入水口流量立刻减少——不但新业务少了,现有业务也会流失。

  这就导致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并不宽泛,一般说来,也就是存银行、买国债、买企业债、买高派息绩优股这么几个选项。

  靠谱的保险公司,会在风险偏好说明里对投资方向、领域、品种、限额作明确规定,以确保安全、流动性、保值增值。常年的投资回报率,可能就是百分之五、六、七。操盘咱们资金的,有咱自己的投资部、投资委员会,也有外聘的基金公司,但不管谁操盘,上述原则与次序不能违背。这就是靠谱保险公司管理投资风险的铁律。

  保险公司能不能在公开市场上买股票?能,当然能。只要满足上述原则,不超过事先设定的风险限额,风险有分散,有对冲,符合公司整体的风险偏好,当然可以买。买股票的最终目标,是给资金池补水,这样即使保险主业年景不好,也就是卖保单没挣钱或亏钱了,投资这边可以进行一些弥补。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主业挣钱(也就是有承保利润),投资也挣钱。这个状态维持住,经历时间考验,就会熬倒一家又一家竞争对手,成为行业领袖。

  好了,说了这么多,终于要落到编辑约稿的话题上了。

  在墙内频频举牌的保险公司,经营历史都不长,有的甚至是三四年前刚成立的,那个资金池第一桶水的来源,我没去查证过,因此也不知道这些金主的风险偏好到底是什么,无从置评。他们的资金池的入口,就是卖保单那块儿,我看了官方网站的介绍,怎么说呢,我肯定是不会去买的,至于谁去买了,买了多少,也就是有多少水进了池子,我也是不知道的,无从置评。出水口那边,因为这些公司没有上市,对外披露的信息很有限,我也看不清赔案、再保险、营业费用的情况。

  总而言之,对于我来说,这些举牌的保险公司,就是个黑箱子,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

  不过他们举牌买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个是有不少信息可以查证的。交易所也要求他们披露资金来源,还真的就被查出来了——原来,这些买股票的钱,是借的。

  借的!那一般说来,借了就得还吧,而且还得带上利息。

  在测算保险资金池的液面时,如你所知,我们只能测量属于咱自己的钱,也就是在咱资产负债表上净资产那个部分,还得减去商誉等无法变现的玩意儿,也就是只能算咱自己真正的家底儿,这叫一级资本,是判断保险公司财务实力的最关键指标。

  借来的钱,那叫负债。拿借来的钱买了股票,可以计入资产。如果在特定时间段内股票上涨跑赢了本金加利息,那净资产就上涨了;如果股票下跌,那净资产就下降了。

  目前这个情况,我觉得好像是这样的:

  他们挖了个资金池,是不是自掏腰包往里灌水了,不好说;

  资金池入口处,只有涓滴细流,保险卖得不咋地。但猛然间接了跟粗管子,从别的地儿借来的水咣咣往里倒;

  资金池出口处,则波涛汹涌,其中有一条又粗又大的管子,日夜不停往外抽水,流向股市;

  这个模式,貌似已经引起了保险监管当局的注意,和担忧,连续发文,要求这些公司注意资本金安全,注意流动性,重视风险管理。

  这个模式,看样子一时半会不会止步。我看到一些分析文章,试图判断这些“保险资金”下一步的投资方向,其中就提到继续买地产股。

  地产股和地产一样,都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其中地产股的风险,高过地产。换言之,地产虽然流动性不咋地,但安全边际高过地产股,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尤其如此;地产股则需要看基础资产构成,流动性好于纯地产——毕竟卖股票比卖地手续简单,但波动性更大,安全边际更低。

  去年这时候我做了一个案子,客户就是香港一家保险公司。为了增强其偿付能力,我提的建议就是让他们尽快卖掉占据其净资产约百分之二十的一栋写字楼。

  我问他们干嘛一直留着这楼,他们讲主要出于“感情因素”,但知道留着风险是很高的 – 过去二十年来,香港商业地产已经有两次超过30%的下跌,这一绷倒是又涨起来了,保险公司账面上看着不错,但如果再来一次这个幅度的下跌,其偿付能力立马就会有问题。所以我建议他们先卖掉楼,再看看要不要买香港的REITs  - 我的建议是最好也不要买,因为还是地产行业的衍生品,基础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依然在那里,但如果主要构成是租金收入,则可考虑适度配置。

  我可不敢给他们建议让他们买地产股,墙内的就更不敢了。

  墙内保险公司成了万科大股东,这个我是没想到的。当年他们买招商银行的时候,我看见了就避让了。我自己没有地产股,一直也不关心这个,但最近“房地产去库存”这事儿因为动静比较大,我有一定关注。我猜这些大肆买入万科的保险公司,大概是在赌央行继续放水去房地产库存,这样万科股票能往上涨;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赌人民币不死盯美元而改盯一篮子再加上进SDR国际化因此可以保持汇率稳定,这样其人民币资产保持坚挺。

  我觉得他们是赌,这当然是因为我是屌丝,消息没那么灵通,只能从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他们可能觉得这不是赌,而是手拿把掐的掘金机会。大家的区别主要在于根本轮不到我坐庄,所以我讲的都是瞎猜。

  还好,我还有存在于想象中的一家保险公司,非常靠谱,非常稳健,我愿意为其贡献毕生精力。

  这家保险公司叫什么名字好呢?

  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本文作者介绍:职场十八年。有些经验和教训,想和大伙儿分享;还有些没整明白的人和事儿,想和大伙儿聊聊。对本专栏有任何意见、建议、吐槽、爆料,敬请发送电邮至:renfan.daxian@gmail.com)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解释系主任 O2O 医保 投资

推荐阅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股市参与主体整体错位了 老艾侃股:2850-3000点之间可战略布局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