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兆华
丹东港建设规模扩大,借款融资增多,而经营效益却没有匹配性增长,营业利润率逐年下滑。丹东港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固然有经济下行的市场影响,但丹东港盲目扩张的战略失误,却是其陷入“滑铁卢”的主要原因。
“丹东港10亿债券违约,17家银行集体轮陷”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动债券市场。辽宁丹东港一个地方港,是如何背付370亿天量借款?政府、银行、企业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究竟是谁“宠坏”了丹东港?
一、政府:“有项目就有GDP,上!”
丹东港位于环渤海区域的辽宁沿海,主要服务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翻开丹东市政府工作报告,历年着墨最多的当属丹东港建设。丹东市政府积极推行“以港兴市”战略,让丹东港在经济下行期,进入发展建设的“快车道”。
(一)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从2015年至2017年,丹东港固定资产投资140亿,重点建设5至20万吨级散货、通用集装箱、滚装等专业化泊位和20万吨级航道及配套基础设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
(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配合丹东港建设,港区重大基础设施贯通东北东部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丹通、丹海高速公路,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丹东港20万吨矿石等大型专业港口也相继建成。丹东港建设明显加快,港口吞吐量为五年前的2.7倍。
(三)工业园区招商进程提速。木材加工、海工装备、物流加工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启动港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有项目就有GDP”的经营逻辑下,各地政府都给予港口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干快上”建项目。辽宁省周边海域码头,如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也都暗中“较劲”,加大货源、航线、设备、基础设施投入。这对丹东港构成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也为丹东港过度扩张埋下隐患。
然而,港口建设的高投入能否带来高产出,不仅取决于港口建设规模,更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长面和腹地经济发展状况。丹东港的腹地经济是东北东部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全国经济增长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区域供给不足以支撑项目投入时,丹东港建设难免陷入过度扩张的尴尬局面。
二、银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放!”
丹东港做为当地政府重点扶持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优势突出。而港口基建项目历来又是银行与融资机构争抢的“香饽饽”。丹东港之所以受到银行、金融机构的高度“青睐”,无非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丹东港开发建设潜力大。港口建设是地方“铁公基”项目的重要“引子”,对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沿海城市无一不把港口开发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布局。丹东港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广阔腹地,粮食、煤炭、矿石、钢材、木材等大宗货物资源丰富,港口区位优势明显。
(二)丹东港融资能力相对强。丹东港经营规模在辽宁周边港口处于第二梯队,其经营效益在丹东市绝对上数。在东北三省,象丹东港这种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有规模效益的项目,也实在不多。丹东港在银行券商心目中是绝对的大客户。三年下来,丹东港新增借款融资高达140亿。丹东港“借新还旧,以债养债”的发展路子似乎并不难走。尽管丹东港也曾爆出拖欠工人工资等不利征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经营信条,让银行券商痴心不改,“蒙眼”狂奔。
(三)银行收益和派生存款高。17家银行券商扎堆给丹东港放款融资,很重要原因来自金融机构的考核压力。对于银行券商而言,只要企业规模足够大,肯接受利率高定价,能满足“造”存款、给中收的基本要求,银行券商就有放贷、发债的内在动力。2016年末丹东港负债总量373.15亿,其中应付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69.1亿,占比达到18.5%;丹东港发行的企业债券利率偏高,最高达8.5%,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高3.75个百分点;银行融资中大量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到今年6月,丹东港账面货币资金15.21亿,其中14.41亿为银行承兑保证金。在资金买卖需求上,丹东港与银行券商可谓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三、企业:“得来全不费功夫,干!”
从媒体披露看,丹东港从2012年开始转向激进投资策略,不断加大港口扩建,在建工程体量持续扩张,丹东港建设跨入“大跃进”时代:
——2012年大型专业化矿石泊位、100万吨海洋工程船坞和现代农业综合项目上马,总投资110.3亿元;
——2014年投资301#10万吨集装箱泊位工程、大东港区综合附属设施工程、大东港区仓储库工程,总投资30.46亿;
——2015年再出大手笔,启动十多个10万吨级以上专业泊位及冷链物流、现代木材加工、本钢物流、通钢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
——到2017年3月,丹东港在建工程项目多达21个,总投资203.32亿。
如此“浩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要说建设施工,光是批项目、跑资金对一般企业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何况身处宏观经济下滑,投融资环境恶化的辽宁地级市。然而,丹东港却可以“轻车熟路”,没费多少周折。丹东港一路高歌猛进的经营“底气”来自哪里?
一是政府“抛砖引玉”。丹东市政府“以港兴市”的战略推进,离不开项目工程建设。深水大港、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和国际化港口的建设目标,让丹东港突破了港口仓储、货运的主业,向物流、加工、园区、国际港口等产业链“进军”。丹东港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平台。从丹东港建设轨迹不难看出,丹东港在地方政府“点拨”下,在建项目越建越多,经营摊子越铺越大。
二是银行“锦上添花”。丹东港大兴土木搞国际化港口建设,银行券商也推波助澜参与其中,想方设法分得一杯“羹”。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地方政府的“牵线搭桥”,而银行券商“垒大户”的经营思想也是丹东港过度负债的一剂“春药”。丹东港集团财报显示:丹东港2014年贷款总量268.28亿,2015年贷款总量339.09亿,2016年贷款总量373.15亿,2017年3季度贷款总量410.92亿;平均每年增加贷款47.55亿。
三是企业自我“膨胀”。有地方政府“撑腰”,有银行券商“给力”,丹东港的建设似乎也是“财大气粗”。港口规划布局一提再提,建设规模一扩再扩,举债规模也一路走高。和辽宁沿海周边港口相比,作为重要枢纽的大连港、营口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比仅为13.27%、10.73%,而丹东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比值却高达222.03%。丹东港资产负债率从63.89%(2012)、64.92%(2013)、68.90%(2014)、69.95%(2015)、76.11%(2016),一路攀升至76.8%(2017);负债总量高达424.22亿。其中,2017年当年到期贷款债券135亿,2018年尚有44亿债券集中到期。丹东港“拆东墙补西墙”的融资游戏会不会“演砸”?
丹东港建设规模扩大,借款融资增多,而经营效益却没有匹配性增长,营业利润率逐年下滑:2016年公司营业利润率50.04%,较同期下降9.43%;2017年一季度营业利润率44.12%,较上年末又下降5.92%。营业利润率下滑,既有宏观经济下行,货源不足的外部影响,也有丹东港过度举债,入不敷出的经营失误。丹东港经营面临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流动性管理的三重煎熬。
丹东港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固然有经济下行的市场影响,但丹东港盲目扩张的战略失误,却是其陷入“滑铁卢”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谁“宠坏”了丹东港,已经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丹东港能否跨过债务违约这“道坎”。丹东港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海洋大学MBA、EFP金融理财管理师,现任某全国股份制银行总行零售部门负责人。)
责任编辑:杨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